素有“中国苎麻之乡”的大竹县坚持走农业现代化之路,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打破苎麻产业发展中打剥难桎梏,竹乡麻农依靠苎麻致富的千年梦想——加速实现。
每年的六月,是大竹县第一季苎麻的收获时间,与往年不同,满山遍野的麻地里响起了机器声。
麻农 杨瑞军:这个麻用机器打,比以前人工打快多了,轻松多了。
大竹县自商周时开始种植苎麻,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特殊的三山两槽地势和自然气候,造就了大竹苎麻单纤维支数高,品质好过全国其它地方所产苎麻。现代工业的发展,苎麻被作为高档服饰原料,苎麻需求量急增。品质好,有市场的苎麻理应得到竹乡麻农大面积种植。但苎麻打剥慢的特点限制了麻农大规模种植。
麻农 杨瑞军:苎麻好种,好管,不好收。一亩地要120个工时。
也就是说,收获一亩地的苎麻,一个人需要10左右才能完成。另外,苎麻最佳打剥期却只有7天。
大竹县苎麻产业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 陈世斌: 黑杆黑到二分之一的时候是最佳收获期,如果以后,随着黑杆的高度,收获的时间往后推,我们做了个试验,每推迟一天,平均单纤支数要下降一百支左右。纤维的含胶量要增加,对后面工厂脱胶要带来成本的压力。
苎麻打剥不能实现机械化,麻农就难以实现大规模种植,有价无量,收入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大竹县将苎麻作为特色农业产业精心培育,着力促进苎麻实现现代化生产,不但成立了全国唯一一家县级专门从事苎麻产业发展的中心,而且县财政每年预算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苎麻产业发展,并相继出台了《大竹县振兴苎麻产业六条措施》《关于加快苎麻装饰材料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重点破解苎麻打剥难难关。
大竹县苎麻产业发展中心主任 于萍:我们积极出台政策,加强沟通,引导科研单位、企业参与苎麻打剥机的研制、生产,同时我们把苎麻打剥机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
参与苎麻打剥机研制生产的达州市农机站、大竹县科隆农机专合社已推出多款打剥机,逐渐得到麻农认可。2018年开始,杨瑞军放弃了苎麻运输、贩卖工作,在家乡流转了250亩土地,开始种植苎麻。
麻农 杨瑞军:机器打,很快,一亩地,我们四个人八个小时就能完成。比手工快5、6倍。一年下来,一家人有个十四、五万的纯收入。
苎麻打剥机成倍提高苎麻收割效率,麻农们种植苎麻积极性大增,壮大种植规模,圆了苎麻致富千年梦。
大竹县苎麻产业发展中心主任 于萍:这几年来,苎麻打剥机的使用,促使我县苎麻产业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种植,进一步稳固了我县苎麻产量,提升了苎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