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号,市阳光问廉节目曝光了我县西门农贸市场,周边环境脏、乱、差,市场外如火如荼,市场内却不温不火的问题。这一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被问廉的大竹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和市场监管局针对曝光问题,又将采取哪些措施?带着这些问题,本台记者来到了西门农贸市场。
西门农贸市场位于滥井坝巷,其周边小区众多,每天前来买菜的人络绎不绝,人流量十分巨大。尤其是遇到赶集日,城郊的农户都挑着自家的农副产品前来赶集,西门农贸市场周围更是堵的水泄不通。
市民 王雪梅:本来这条路就不是很宽的路,但是这些小摊小贩长期摆在这里就造成这个路很拥挤,过个车也不方便。我们有时侯骑车过来就走不动,要堵很久。还有小摊小贩,把东西扔在这里,也是垃圾。形成街道卫生也成了问题。
菜农们没有固定的摊位,哪里人多,就集中在哪里。因为菜篮子小,随时可以挑着走,碰见买菜的客人,就随意往地上一搁,一个菜摊子就出现了。有时候还会挡在商铺门口,商家们也十分无奈。
附近商家 业主 文聪:我们以前在这边市场很乱,像流动摊位随时随地的搁在地下,放在我们门市边,给别人卖菜、秤称,城管来干涉 ,喊他们往市场里边走,就挑起往那边走一节,城管一走了,他又挑出来了,就跟以前打游击战是一样的。
农贸市场近在咫尺,菜农们却不进去。家住附近的李先生,每天早上都会来买菜,有时候图个方便,看见门口有卖菜的,就把菜买了。
市民 李先生:有时候出来买菜的时候,在外面一看呢,外面就比较方便一点。有时候走到里面看的时候,就觉得单调了一点,所以就没有在外面方便。
不仅仅是李先生一个人这样,大部分的人为了方便,都不进农贸市场。导致偌大的农贸市场里,空荡荡的。零零散散的开着几个坐摊,还多以蔬菜为主,没有看见一个卖肉的摊子。一位卖菜的大姐向我们倒起了苦水。
农贸市场菜摊 业主 刘尚菊:这个农贸市场,我们在外面看到都好几年了。在外面摆起,我们在里面这么多年了,就是没有卖到钱,卖小菜的、卖水果的,全部都在外面卖。客人都在外面买起就走了,我们里面没有生意。
里面没有生意,大家都往外边走。买菜的人也渐渐的不进菜市场购买了,菜市场没了顾客,也自然就留不住商户。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形成了今天的这个局面。
西门农贸市场 负责人 刘尚轩:买家不愿意进来,就是因为 菜(品种)单一 只有蔬菜。前面有点熟食品,干鲜。就只有这些 ,单一了,没得冻库、海鲜。
产品单一,吸引不进来市民,市民在哪里又决定了菜市场的主战场在哪里。就形成了菜市场里面不温不火,外面如火如荼。要让菜市场火热起来,首先还得将外面的商户吸引进来,带动市民进来买菜。对此,西门农贸市场也针对商户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吸引他们入住。
西门农贸市场 负责人 刘尚轩:现在的政策是,海鲜、冻库免一年租金,猪肉免半年租金。
通过减租免租,的确可以吸引部分商户,但市场规范化管理更为重要,市场监管局对此也采取了措施,强力整改。
东南市场监管所 副所长 周平:对市场内的脏乱差现象进行了彻底的整治和规范,对市场内无关行业进行限期搬出市场内,腾出摊位,吸引新的业主进场经营。今后,我所在局的领导下,和其他部门携手联动,规范西门农贸市场。
将商户请进来,人流量自然而然就会上升。市场外的流动摊贩也就随之进来了。在11月5号和8号的赶集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还组织人员针对农贸市场周边的流动摊贩进行劝导,引导他们进入市场内经营。
针对群众所反映的脏乱差的问题,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也是进行了大力整治,规范停车位,清理路障。隔三差五,还对市场及周边的马路进行清洗,周边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大竹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局长 丁嘉禄:市《阳光问廉》节目曝光西门农贸市场相关问题后,我们正视存在的问题,于11月5号.8号赶场日联合市场监管、竹阳街道、交警大队等相关部门开展了集中整治,市场周边环境秩序得到大幅度提升。
通过多部门联合整治行动,农贸市场周边面貌焕然一新,有效缓解了道路交通秩序。市场内,入住率逐渐增高。为巩固好现有的整治成果,各部门还将继续加大整治力度,争取为群众创造一个整洁有序的生活、经营环境。大竹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局长 丁嘉禄: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立足实际、疏堵结合,以群众满
意为目标,以西门农贸市场周边环境秩序的整治为契机,会同相关部门对城区所有农贸市场周边环境秩序开展持续整治,把功夫下在日常,把力量用在精细上,把工作
干成常态化。治理农贸市场周边秩序和环境,不单单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更需要农贸市场、周边商家、菜农、老百姓来共同完成。积极配合执法部门,遵守秩序,早日还大家一个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的农贸物资交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