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 无障碍 | | 网站支持IPv6  
梦 圆 ——大竹县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1-02-26 浏览次数: 来源:大竹观察 字体:[ 放大 缩小 ] [我要打印] [关闭本页]

​​三山两槽,阡陌广袤。竹风麻韵,千年锦绣。世代梦想今朝圆,阔步前行奔小康。大竹县始终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以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谱写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壮丽华章。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

大竹县辖区面积2076平方公里,总人口112万,属川陕革命老区、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精准扶贫地区,是全国、全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2014年,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2386人,贫困发生率10.3%,被认定为省级贫困县。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奋战,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脱贫答卷”。高质量实现贫困县摘帽,累计实现减贫90802人、退出贫困村70个。连续两年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成功承办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大竹现场,得到汪洋同志大会肯定和批示肯定。

强化组织引领

党员干部把“担子”挑起来

大竹县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县委、县政府班子成员挂帅13个脱贫“战区”,选优配强“5+2”“3+2”帮扶力量,1.3万余名财政供养人员结对帮扶3万余户贫困群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制定出台“激发农村基层干部决胜脱贫攻坚活力七条措施”“脱贫攻坚十条超常规措施”“脱贫攻坚问责办法”等一系列考核机制,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行为,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暗访,倒逼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落实。

创新“三引领、三强化、三平台、三举措”党建工作法,构筑起脱贫奔康一线战斗堡垒集群,被省脱贫攻坚办以简报形式在全省推广,人民日报宣传推介。

创新脱贫攻坚“三落实”工作推进现场评赛会机制,有效破解责任传导不充分、政策落实不全面、工作实效不均衡“三大瓶颈”。成功承办全省脱贫攻坚“三落实”工作推进现场评赛观摩会,主要做法得到省委常委曲木史哈以及来竹观摩的凉山州及昭觉、布拖等6个县领导同志充分认可。

夯实脱贫基础

让群众的日子好起来

大竹县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将夯实基础作为最坚实的脱贫支撑,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高标准高质量落实扶贫政策。全县共投入项目资金20.87亿元,建成62所标准中心校、48所达标卫生院和51个便民服务中心;70个贫困村通村公路、文化室、卫生室、通信网络全面达标;完成5185户15722人易地搬迁和13931户农村危房改造,群众安全饮水、生活用电等“六有”得到保障,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健全完善全方位、全覆盖的资助体系,累计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26723人次,发放资金2037.71万元;投入1.07亿元、救助26.2万人次,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抓实产业发展

让群众的口袋鼓起来

大竹县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发展机遇,围绕30万亩优质苎麻、15万亩糯稻、11万亩香椿、5万亩白茶、8万余亩特色水果、2万亩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积极探索“股份制扶贫”模式做大集体经济、创新“互联网+电商扶贫”模式做新电子商务、创新“双靠近三融合”模式推动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深入推进产业发展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目前,70个省定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28.4万元,带动贫困群众月均增收1400余元。

2018年“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期间,大竹县“双靠近三融合”模式作为典型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成功创建成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省电子商务脱贫奔康示范县。

持续巩固脱贫成效

让群众的生活美起来

大竹县坚定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扎实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县乡村三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脱贫攻坚挂牌督战、问题排查清零、“四明确、五扶持”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探索和消费扶贫等行动,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摘帽成效。牢固树立抓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一盘棋”的思想,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因户因人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返岗就业等问题,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目前,各产业基地、扶贫车间全面实现复工复产,贫困群众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大竹县“大走访、补短板、防返贫”经验做法获《新闻联播》宣传报道。

“新梦筑,奔康庄”。大竹县始终保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坚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信念,以一鼓作气、乘势而上的姿态,在逐梦全面小康的道路上砥砺奋进,高质量高标准做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奋力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圆满书写了百万竹乡人民与全国同步小康的大竹答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