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走进改造升级后的水街小区,公益课堂、瑜伽课堂、聊天阁、共享书吧等邻里互动空间热闹非凡。
今年来,大竹县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以“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载体,率先在白塔街道水街小区对闲置空间进行试点改造,促进小区组织起来、共享起来、文明起来。
以改补缺,拓展居民活动空间
水街小区位于北城新区,属新建住宅小区。2021年,街道、社区充分征求业主意见后,利用楼栋架空层,打造居民活动空间。
公益课堂每周六开课,主要向居民提供养生、书画、法律、家装等知识;共享书吧不仅提供饮水、阅读、充电等服务,还定期开展书友分享会;四点半课堂、聊天阁兼具托幼和议事功能,提供公益早教、亲子游戏、聊天议事服务。
“公益课堂听一场养生讲座,四点半课堂上一堂育幼课……小区闲置空间经过改造升级,现在老人、小孩都可以在小区内学知识、长技能”,小区居民黎仁华说。
水街小区还在公共区域添置乒乓球台、双杠、健骑机等健身器材,建立小型运动场,满足小区上班族体育健身需求。
白塔社区党委书记邓一福说,“口袋运动场”不仅是居民家门口的运动场,也是城市公共运动场地的重要补充。
以改促聚,搭建交流互融平台
小区依托邻里互动空间,设置共享工具柜。采取居民捐赠形式,配备卷尺、梯子、手电筒、灭火器、维修工具等18件日常“少用却不可少、实用又不常用”的共享工具。通过“捐赠者署名、使用者签名”,使用者、捐赠者在“借—还”的过程中相互熟悉。
同时,水街小区顺应居民圈层化、社团化趋势,组建书画组、体育组、太极拳组、阅读组等兴趣小组,定期开展书画展、书友会、太极拳表演等社团活动,增进邻里感情、营造和谐氛围。
小区居民谭家军说,搬进来一年多不知道对门邻居叫什么、做什么,现在没事到小区坐坐,不仅人越来越熟,关系也越来越亲。
以改赋能,激活小区共治力量
水街小区党支部建于2018年,党组织活动阵地空缺、党员示范作用发挥不强,成为小区党支部发展难题。小区整合党群阵地与居民活动空间,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将阵地建到群众家门口、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
通过“党支部+兴趣社团”,发展社团党员骨干6名,引导社团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党支部+能人团”,摸排19名医生、教师、家装师、水电工等小区专业人才,引导参与公益课堂、四点半课堂服务,通过无偿或低偿方式,向居民“一对一”提供家装、维修、理发等共享服务。“党支部+楼栋长”,选拔11名党员、群众骨干担任“楼栋长”,负责政策宣传、纠纷调解、诉求收集等。
水街小区党支部书记蔡旭说,以前小区治理主要靠党支部,现在经过改造,通过公共服务载体,有效把大家聚集起来了,党支部的引领力、号召力更强了,业主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通过盘活小区闲置空间,弥补了部分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白,增进了城市居民感情,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下一步,将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补短板”,持续推进小区闲置空间“微改造”,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