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武婵等委员:
你们在县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大食品检测力度、健全食品公示平台、服务企业发展的建议》(第80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推进监管信息化建设
一是全面建成大竹县食品药品监管综合信息平台,平台集食品药品信息管理、产品追溯、企业信用评价、投诉举报、公众查询等系统于一体,可对接省、市监管平台,实现数据集中、智慧监管。目前,该平台已投入使用,待下步接入省、市监管平台。二是在金利美农产品批发市场试点开展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产地准入准出和“一票通”制度,实现来源可追、去向可查。三是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将违法失信企业纳入“黑名单”。立足“查处一个,教育一片”,对典型案件在地方电视台滚动播出,在政府门户网站上重点报道,在食品药品行业内部严肃通报,让不断处罚、不断公布成为新常态,形成了生产经营者不敢违、不愿违、不想违的良好态势,让信息公开倒逼生产经营者依法诚信经营。
二、健全监测技术体系
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监督站建成并投入使用。今年1月,该站通过机构考核和计量认证(“双认证”),具备了涵盖种植业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农业产地环境等92项参数的检测能力。推进大竹县农产品及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项目,着力组建区域性的检测中心,该项目已经县发改局上报待批。各乡镇(街道)配备了农残检测和土肥检测设备、电脑、打印机等设备,落实专人负责农产品质量安监管和检测;在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建立快速检测室12个,覆盖全县的速检网络初步形成。
三、强化宣传教育
一是建立全方位宣传机制。着力打造食品安全宣传一条街和65个乡镇(街道)科普宣传站,通过电视台、微宝传媒、城区LED大屏幕和出租车顶灯等媒介开展上下同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活动,形成了“报刊有文章、电视有影像、网络有信息、户外有专题”的立体宣传格局。二是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建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监管执法人员、乡镇(街道)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教育培训制度。定期开展食品安全科普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等“五进”活动,邀请大学教授、专家学者、著名律师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和法律法规宣讲,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全民共治氛围。今年共培训学校负责人410人次、各乡镇(街道)食安办负责人102人次,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1.2万余人次。三是建立全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公众、新闻媒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宣传监督作用,畅通12331投诉举报电话,及时处理群众反应的热点难点问题,依法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修订完善《大竹县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实施办法》,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县财政预算100万元设立食品安全举报投诉奖励基金。
四、加大食品安全资金投入
一是将食品安全监管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并逐年提高投入比例。2016年解决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及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消费环节监管专项经费1029.87万元,同比增长幅度达112.87%。二是采取专人蹲点、专家指导等措施帮助本地特色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完善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责任体系,做大做强品牌,提升产品质量。三是激发行业自律内力,鼓励指导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成立县食品协会、厨师协会、促进行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自律意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大力支持!
联系人:办公室 何倩云 6221342;13882824831
大竹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7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