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等委员:
您们在大竹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坚持“脱真贫、真脱贫”提高脱贫攻坚实效》(第155号建议)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近年来,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始终聚焦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目标,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立足县情、科学谋划,突出精准、强化措施,制定出台了《大竹县扶贫开发精准扶持工作方案》《中共大竹县委办公室大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共大竹县委关于强力扶贫攻坚率先精准脱贫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等相关政策文件,始终坚持“扶贫对象精准、扶贫项目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扶贫措施精准、驻村帮扶精准和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的原则,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2017年末,已实现6834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38个省定贫困村如期退出,全县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56%。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实现贫困县摘帽目标,提高脱贫攻坚实效,我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工作:
一、抓实精准识别工作,严把识别程序关
从2014年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以来,我县严格按照《四川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开办发〔2014〕2号)文件要求,通过农户申请、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村委会审查公示、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公示、县级人民政府审定公告的工作流程,切实做到“档内无硬伤,档外无真贫”,严把精准识别关,以户为单位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其间,我县精准识别工作进行了四次“回头查”“回头看”,严格按照《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精准识别“回头看”有关问题处理意见》(川开办发〔2015〕4号)文件和《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工作的通知》(川开办发〔2017〕37号)要求,通过与行业部门开展信息比对,高度重视信访举报、督查检查、暗访、媒体报道等“四种形态”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对精准识别方面存在的错评、漏评、未整户识别等问题全面实施整改,从村级开始,逐级签订精准识别书面承诺书,全面完成精准识别“回头查”工作。
二、抓实贫困对象达标建设,严把退出程序关
(一)切实抓好贫困对象达标建设
1. 抓好贫困户“一超过”达标建设。一是做好产业发展。我县大力实施农业“1243”工程,深入实施省《十大行动方案》《大竹县省定贫困村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关于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突出抓好苎麻、香椿、糯稻、白茶“四大主导产业”。创新“1+N+1+X”等扶贫模式,加快培育贫困村、贫困群众增收产业体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户施策,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帮助其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二是做好兜底安置。充分发挥就业补助资金精准扶贫作用,加大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安排贫困人口家庭贫困劳动者公益岗位就业,解决贫困人口生活难的问题,提高贫困对象人均纯收入。三是做好劳务输转。通过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开展送岗位信息进乡入村活动,不断提升贫困人口的知识水平、生产技能和自我脱贫致富的能力。
2. 抓好贫困户“三有”达标建设。我县坚持集中供水与分散供水相结合,通过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打井取用地下水等方式,确保计划减贫人口安全饮用水全面达标。近年来,全县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8个,解决了68349名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二是做好2016年,增容改造110千伏变电站2座,新建35千伏线路2条,实施67个村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2017年,投资567万元,改造了10千伏线路5.1公里、低压线路67公里、配变5台,确保了计划减贫人口生活用电全面达标。安装广播电视 16035 套,确保了计划减贫人口广播电视全面达标。
3. 抓好贫困户“三保障”政策落实。一是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保障政策。健全“控辍保学”责任机制,大力开展“9+3”免费职业教育,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精准实施贫困家庭学生教育资助,全面落实建档立卡家庭幼儿保教费减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高中贫困家庭学生(含四类学生)免学费和助学金、建档立卡中职及本专科特别资助政策,大力开展教育救助工作,确保每一位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失学。二是全面落实基本医疗保障政策。落实“十免四补助”、分级诊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八个100%”、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出控制在10%以内等政策措施,确保了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三是全面落实住房安全保障政策。坚持“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原则,创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三三三模式”,狠抓易地扶贫搬迁。把易地扶贫搬迁与贫困人口持续稳定脱贫相结合,采取鼓励适度集中安置、因地制宜分散安置、控制投亲靠友安置和购买住房等多种安置方式,确保计划退出贫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
4. 抓好贫困村“五有”达标建设。一是加大各行业部门投资力度,确保贫困村退出“五有”建设稳步推进。二是加快贫困村退出硬件建设进度,确保基础设施建设能如期完成建设任务,贫困村能如期实现退出。
(二)严把贫困对象退出程序关
1. 切实做好贫困对象退出核实工作。一是抓好入户核实找短板。我县入户核实工作实行县级联系领导负总责、乡镇(街道)为主体、县级帮扶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责任机制。各乡镇(街道)组织县级帮扶部门(单位),对辖区内已脱贫户和2018年预脱贫户开展“一超六有”达标核实工作,按照2018年贫困户脱贫标准,逐户逐项核实达标情况,找准问题和不足,列出“问题清单”,并分项进行梳理。二是严格对标补短板。针对核实发现的“问题清单”,并以“点球”形式向达标建设责任单位发出补短通知。相关单位要根据“问题清单”,建立“补短台账”,积极组织精干力量,充分调度各方资源,严格对照标准,限时补齐短板,确保 68349 名已脱贫人口和 20234 名计划减贫人口“一超六有”全面达标。
2. 切实做好贫困对象退出认定工作。我县严格按照退出程序,部门认定,县人民政府审批,切实做好贫困对象退出认定工作,切实做到精准退出,脱真贫、真脱贫,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三、建立长效脱贫机制,提升脱贫成效
(一)精准帮扶,建立稳定长效脱贫机制
1. 因户施策、做到精准帮扶。我县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贫困户致贫原因、家庭实际情况和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帮扶规划,做到因户施策,进行精准帮扶,帮助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建立长效稳定脱贫机制,避免重新返贫。
2. 扎实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巩固脱贫成效。我县对已脱贫退出的贫困户、贫困村逐户、逐村、逐项核查甄别,按照“缺啥补啥”原则,对已脱贫对象继续给予帮助扶持,做到“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项目”,巩固脱贫成效。
(二)统筹兼顾 ,产业带动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我县今年要实现19716名贫困人口脱贫、32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的攻坚目标,就必须统筹全局,兼顾每村、每户的实际情况,加大产业扶持,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同时,发动率先脱贫的贫困户与致富能力差的贫困户结对组成互助小组,带动和帮助贫困人口共同致富,做到不让一个贫困人口掉队、不让一户贫困户扯后腿。
再次感谢您们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大力支持。
联系人:包春梅 扶贫开发指导股 15908287708
大竹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
2018年8月23日
关于县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55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函(B)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