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 无障碍 | | 网站支持IPv6  
大竹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县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084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函
发布时间:2020-12-29 浏览次数: 来源:县农业农村局 字体:[ 放大 缩小 ] [我要打印] [关闭本页]
 

 

张童欣委员:

你在县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提出的《用科技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第084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今年以来,大竹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乡村振兴战略统揽三农工作,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做大做强 “5+5+3”现代农业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持续推进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推进大竹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为落地落实县委“1256”战略布局、冲刺双副双20”奋斗目标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一、打造三大先导性产业支撑

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做靓糯稻(醪糟)、白茶、香椿、苎麻、竹五大特色产业,壮大粮油、畜禽、蔬菜、水果、水产(小龙虾)五大主导产业,夯实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三大产业链支撑,培育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完整、全省一流的现代农业“5+5+3”产业体系,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调优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一)夯实现代农业种业。发挥现代种业芯片驱动作用,收集一批种质资源,加快推进水稻、玉米、苎麻、香椿、小龙虾和生猪等育(制)种基地建设,加快优良品种的示范推广。依托水稻制种产业优势区,建设高明片区优质水稻制种基地3.5万亩、产能7000吨,石河片区香椿良种繁育基地1万亩、产能600万株,乌木片区小龙虾良种场0.3万亩、产能1.5亿尾,文星片区优良生猪繁育场3个、产能50万头。

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水平。突出现代农业装备支撑,引进推广先进适用的现代农机装备。大力推广适合丘陵山区农业产业的实用农机装备,引进实力雄厚的现代农机装备企业研发苎麻打剥机械等,提高农用综合机械化水平。加快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争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数字农业试点县。

健全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体系。重点支持烘干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支持各类主体加快建设新型烘干冷链基础设施,落实对接成渝双城经济圈。新建1个集农产品烘干冷藏、流通加工、集散批发等功能于一体的物流中心。配套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在月华食品加工园、庙坝小微企业创业园和县经开区布局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县域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配套建设烘干冷链物流设施,合理布局农业生产性、经营性服务业。

二、做强优势农产品加工业

(一)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围绕产业基地和园区,就地就近建设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商品化处理设施。发展品种专用、生产定制、产销对路的精深加工和主食加工新模式。推动观音豆干、月华醪糟、手撕鸭、东柳鱼头、二郎竹席等传统加工技艺与现代加工工艺、现代消费方式有机融合。抓好庙坝、月华等地农产品加工园区的提档升级,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实现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达到65%,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产值比达到2.51

(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排头兵”工程,每个产业重点扶持龙头企业2个以上。培育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个以上、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个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个以上,打造110亿级龙头企业。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大企业2个。鼓励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等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创建县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00家、省级示范社10家,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社。实施现代农户家庭农场培育行动,新培育县级家庭农场示范场200家,省级示范场20家。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培育种养大户示范户1000户以上。加强农业产业化领军人才培训培养,培育农业产业化领军人才100名。创新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培训、扶持和社会保障等制度,优先把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理事长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制度安排,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00人,有新型职业农民的村民小组占比达到60%以上。

(三)健全服务体系和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建立集农技指导、信用评价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组织,支持供销、邮政等把服务网点延伸到产业基地。培育覆盖种养、加工、销售、科技、金融等各环节多元化的经营服务实体。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组建产业化联合体,推广生产托管、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合作方式,把小农户带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推行“公司(专合社)+基地+农户”、订单农业、土地入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实现公司、专合社、农户多方共赢,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一)强化科技支撑。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发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竹团队作用,逐步建立以农业科研院校为支撑、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实施优质专用品种培育引进工程,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体系。实施优势特色产业瓶颈技术创新工程,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示范应用。

(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以优质安全发展为目标,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探索建立糯稻、白茶、香椿、小龙虾等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建立完善农业资源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健全涵盖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的规范标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严把产地环境安全关、农业投入品生产使用关、流通销售质量安全关,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严格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制、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三)培育农业知名品牌。积极打造并申报“大竹白茶”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持续打造“大竹香椿”、“大竹苎麻”、“东柳醪糟”等公用品牌,提升“东汉(东柳)醪糟”、“席醪糟”、“利民醪糟”、“玉竹牌苎麻球(纱)”、“玉苎牌新材料”、“巴蜀玉叶白茶”、“国礼白茶”、“蜀玉白月白茶”、“庙坝秦王桃”、“图拉香香椿酱”、“贺家豆干”等重要农产品品牌。推动成立大竹品牌发展联盟,推广和运用“四川扶贫”集体商标。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积极申报地理标志农产品,挖掘“竹字号”农产品品牌文化。推进竹菜工业化进程,开展香椿、竹笋、醪糟、鱼头、手撕鸭、豆干等竹乡美食、竹菜地道食材和标准化竹菜产品推广行动,把竹菜文化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四、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

(一)畅通信息渠道。依托微信公众号、政府门户网、电视广播等方式,发布农产品产销信息,实现农产品产销信息有效对接,化解农产品产地积压和市场短缺矛盾,破解滞销、卖难、买贵的瓶颈。

(二)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成渝地区在农业投融资、农产品贸易、农业技术等领域合作。支持建设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和备案基地,开展蔬菜、水果、茶叶直供港澳试点基地建设试点,重点培育东柳醪糟、巴蜀玉叶白茶等国际化农产品出口企业。支持参与“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农博会”“茶博会”“菜博会”“麻博会”和“川台农业合作论坛”等国内外市场拓展活动,加强企业对外推介,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三)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依托各乡镇建立的农村淘宝、益农社等电商平台,支持企业通过淘宝、抖音、微信公众号等现代化电子销售方式进行网络销售,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让农产品走出 “一条路走不通就无路可走”的困境。今年疫情期间,为帮助椿农打开销路,助力香椿销售。县商务局向10余家电商平台发出了《助销大竹香椿邀请函》,并邀请本地同城配送电商平台加盟,形成“知名电商+本地电商”的联合销售网络,实现“线上推送保单量,线下设点收鲜货”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共同发力。同时,还采取了领导代言加网红带货的直播销售新模式,邀请知名网红参与大竹香椿的网红带货活动。副县长和县商务局局长面对镜头前的全国网友,为本地特产大竹香椿直播代言,卖力吆喝,助力疫情下的香椿销售市场红红火火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结合您的建议,增添工作措施,逐步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的困境,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开启新时代繁荣时尚美丽和谐大竹建设新征程。

最后,再次感谢农业农村工作的大力支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