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勤等代表:
你们在大竹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将未成年人性理健康教育、心理疾病防治工作纳入政府公共卫生体系,从资金、设施投入等方面予以更多关注的建议》(第009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强化认识,分析现状,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正如你们所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确实到了刻不容缓、十分紧迫的时候,而学校教育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应再次引起高度重视。过去,县教科局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布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早在2010年即下发了《大竹县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竹教基〔2010〕30号),2014年又再次下发《大竹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竹教基〔2014〕12号),今年教科局又积极组织开展“六进校园”教育活动,印发了《心理健康教育进校园实施意见》(竹教科基〔2018〕15号),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新要求。
从目前总体情况来看,我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仍然不容乐观。一方面,很大一部分学生心理素差、抗挫折能力弱。据不完全统计,我县中小学生中20%左右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这些问题及障碍小学生集中体现在冷漠、孤独、厌学、焦虑、自卑、敌对等方面,中学生集中在学习压力感、焦虑、情绪不稳定、强迫症状等方面。造成这个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教育方式的因素(应试教育、传统教育方法)、有家庭教育及家庭环境影响因素(家长外出务工,留守学生增多)、有教师素质的因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缺乏)、还有社会环境影响(社会对学校期望值过高,学生、学校压力大)等等因素。
另一方面,我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比较薄弱,校际间发展也不平衡。主要原因是没有一支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全县学校教师中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健康教师寥寥无几,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也为期不多,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些都是造成我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滞后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尽管我们做了一些工作,比如聘请外地心理教育专家对学生家长做专题报告,为学校领导和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聘请本地心身健康咨询协会的心理咨询师为高三学生做考前减压或个别心理辅导等工作;大竹县进修学校组织专门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等等。但总的来说次数还不多,涉及人员不广,工作还远远不够。所以,我们还需做进一步努力,想办法突破心理健康教育这个瓶颈,力争在今后的工作中务实务干,努力开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局面。
二、积极谋划,增添措施,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1.做好规划。将心理健康教育进校园纳入学校工作整体规划,拟定学年度工作实施方案,做好年度工作总结。
2.建立机制。建立一把手负责、专兼职心理健康老师为主、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职工参与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二)努力提高队伍素质。
1.建立队伍。所有中小学均应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岗位,有条件的学校要配备专业心理教师,无专业心理教师的学校要指定专人兼职心理教师,每校至少有1人专门负责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次,原则上按照1000:1的生师比配备心理健康教师。保障待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和心理辅导计入工作量。
2.提高素质。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上级及县进修校、县教研室、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组织的专题培训;认真组织校本培训,充分利用本校资源或以社会服务方式请心理专家,对全体教师每学期至少1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3.加强教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研常规化,按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1次校级公开课或观摩课,并形成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供教师学习交流。
(三)广泛开展活动。
1.保证课时。按照《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的实施意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每班每期不少于8课时(含心理班会课或主题活动课),并列入课程表。
2.优化环境。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通过学生心理委员会、校报校刊、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学校师生对校园生活评价好、满意度高。
3.建立阵地。各校要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室,通过心理辅导室开展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及各项活动。心理辅导室由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专人负责,保证定期开放,正常运行。原则上每周不少于5小时。
4.做好辅导。各校要充分利用心理健康课程、心理辅导室、心理信箱、心理热线电话等方式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活动和个体咨询。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确定课内课外结合、小组辅导与团队活动结合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内容。个体咨询要认真做好相关记录,有分析、有对策、有结果。要依法保护学生隐私,遵守心理伦理规范。要建立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并做好备案和后期跟踪。
5.家校合力。加强家校联系,互动合作。学校要加强对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每学年为家长举办1-2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或宣传活动,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多种途径,了解、反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引导。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购买社会服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强化督查、纳入考核,推进工作再上台阶
各校要按照以上要求,组织人力物力,积极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项活动,重视工作痕迹管理、过程监督。教科局将组织有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将结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县教科局基础教育股 吴析宸 联系电话 6711133)
大竹县教育科技知识产权局
2018年6月27日
送:县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县政府督查室,县卫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