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 无障碍 | | 网站支持IPv6  
高位推动 多措并举 全力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发布时间:2022-02-24 浏览次数: 来源:达州市水务局 字体:[ 放大 缩小 ] [我要打印] [关闭本页]

达州市水务局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主动担当作为,围绕河湖长制、水资源管理、水土流失治理等工作,全力开展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渠江、巴河、前河、中河、后河等境内主要河流水质常年稳定在三类以上,部分断面水质达到二类,超过考核目标三类水质,有力有效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一、强化党政共管,全力保护河湖生态。一是党政领导挂帅出征。市级8大河流设立双河长,党政主要领导既是市级总河长,又分别担任一条河流市级河长,县、乡村同步设立。全市共设立河长3033名,累计巡河11.8万余次,发现整改涉河问题2.5万余件。二是警长检察长护航。充分发挥公安部门、检察院强制力量,建立了“河长 警长 检察长”协同共治水生态环境,累计联合执法200余次,打击涉河违法行为100余起,查处涉河非法排污案件53余起,产生了良好的震慑效果。三是推进立法保护。出台首部地方性实体法规《达州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达州市莲花湖湿地保护条例》,为保护水生态环境提供法规支撑。四是规范河道采砂。联合公安、交运等部门,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行为。2021年,摸排涉砂船只76艘,公示河道采砂“四个责任人”56名,查处非法采砂案件15起,切实保障了河道及生态安全。五是整治涉河乱象。大力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以县为单位开展全覆盖、拉网式排查,复核疑似点位1058个,整治问题点位26个。六是联防联控联治。会同上下游、左右岸签订联防联控协议40份,涉及河流47条,着力打通“上下游”“左右岸”行政区划“壁垒”,与重庆市梁平区、城口县等地开展川渝跨界河流“治三排、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共同推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七是典型示范引领。申报渠县为河湖管理保护示范县并积极开展建设工作,拆除沿江沿河“淹没线”以下房屋21万平方米,腾出护岸空间。规划以渠江流域、流江河、中滩河等渠江支流为依托,集中连片发展6万亩竹产业示范基地,打造渠江生态屏障第一县。

二、强化部门协作,全力节水护水管水。一是开展节水保护行动。会同市机关事务局、教育局等部门,开展“节水型单位”“节水型高效”建设,通川区、宣汉县、渠县被评为全国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二是严格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控制用水总量,加强取水计量监管,全市非农取水户计量率达100%。2021年,查处超许可取水、无计量取水、不按规定核量等违法违规取水行为16起。三是大力整改小水电。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力推动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累计退出长江经济带小水电站44座,创建全国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1座,有效保障河道下泄生态流量,维护河道水生态健康。

三、强化综合治理,全力防止水土流失。2021年,我市水土保持率为60.56%,较2011年减少614.4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升3.7%。一是健全组织体系。完善达州市水土保持委员会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各成员单位水土保持责任,2021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97.52平方公里。二是加强信息化应用。利用借助遥感监管平台对辖区内生产建设项目开展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发现并查处水土保持违法生产建设项目256个。三是创新治理模式。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为依托,以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为单元,紧密围绕区域产业发展,打造水土流失治理示范片,建成了宣汉县大田沟生态清洁小流域蓝莓产业基地、达川区龙登小流域花椒产业基地、大竹清溪沟小流域李子产业基地等,在治理区域水土流失,修复生态环境的同时助推乡村振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