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达州全力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3月30日,
达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
《关于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市场主体是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载体,
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居民就业的主渠道、
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的重要软实力,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
提高综合竞争力。
锁定目标:
到2025年,市场主体在十三五末的基础上实现翻一番。
深入落实市委“157”总体部署,达州以更大力度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实现市场主体提质扩容增效,确保到2025年,全市实现市场主体总量达46万户、密度达856户/万人、活跃度达65%以上,新增“个转企”4000户、“四上”企业1200户,新培育四川100强企业5户、挂牌上市企业3户,实现中国500强企业“零突破”。
服务政策措施方面:
深化全周期服务,挖掘市场主体发展潜力。
全面放宽准入。严格执行“负面清单”制度,实现“非禁即入”。
优化开办服务。2022年底前,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以内,进一步放开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限制。
简化审批许可。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面落实照后减证。进一步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报建手续,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探索税收优惠即报即享,实现全部涉税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
畅通退出机制。实行歇业备案制度,允许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按规定办理歇业。非必须适用一般注销程序的,一律适用20日简易公告注销。
激励政策措施方面:
推行全阶梯激励,激发市场主体发展动力
引导扶持创新创业。加强创业兴业指导和政策扶持,完善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催生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打造创业孵化基地。
培育“个转企”。建立“个转企”重点培育库,实施重点帮扶。设置“个转企”三年税费扶持期,落实税费优惠政策。
推进“小升规”。分行业建立“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实施激励引导。
支持“规上市”。鼓励支持“五上”企业进行规范化股份有限公司改制。支持企业股权融资。
发展总部经济。鼓励支持世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来达设立企业(集团)总部。
服务保障措施方面:
汇聚全要素保障,提升市场主体发展能力。
推动降本减负。进一步精简水、电、气、通信、有线电视等市政公用服务流程,对使用工业园区标准厂房的工业企业和使用科技孵化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的高科技企业、电商企业,可申请免交三年租金,对发展前景好当前又较为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可继续申请减半缴纳三年租金。加大违规涉企收费治理力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鼓励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优化金融服务。鼓励银行机构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同级财政对工业园区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规上工业企业贷款按人民银行同期市场报价利率的30%予以贴息。
强化数字赋能。鼓励创新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和工业APP融合应用模式与技术,引导有基础、有条件的企业加快传统制造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等数字化改造,优化工艺流程与装备技术,建设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帮助中小微企业开展网络营销。
促进政策落地。利用“惠企专窗”统一收集、发布和推送惠企政策信息,让惠企政策在企业与部门之间精准双向流动,探索惠企政策“免申即享”。
营造氛围措施方面:
优化全方位环境,营造市场主体发展氛围。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持续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大力破除各类垄断。强化竞争行为监管,规范平台经济竞争秩序,严防资本无序扩张。
营造舒心服务环境。探索打造达州市“万市兴”综合服务平台,优化实验室开放机制。构建权威统一的中介服务体系。
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拓展公益律师服务范围,建立达州仲裁委员会并进入实体运作,加大产权保护力度。
营造公正监管环境。完善包容审慎监管,规范监管执法,探索建立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机制和信用修复管理机制,探索实现数字监管、信用监管、协同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综合监管体系。
营造浓厚社会环境。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旗帜鲜明的表彰(表扬)和推荐优秀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规上企业、纳税大户等对社会经济贡献较大的市场主体和其代表人,以及市场主体培育发展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地方。
营造高效政务环境。成立达州市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加强统筹调度。各地和各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明确工作重点,细化工作举措,同时加强督导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