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4月18日24时,上海本轮疫情报告10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
4月18日,上海通报4月17日0—24时,新增3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这也是此轮疫情中上海首次报告死亡病例。从通报情况看,3例死亡病例均在90岁上下,89岁1人,91岁2人,均伴有冠心病、高血压、脑梗等基础疾病
4月19日,上海通报2022年4月18日0—24时,新增7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年龄从60岁到101岁,其中75岁以上6例,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3级、脑梗死后遗症、心功能Ⅲ级、脑梗塞、低蛋白血症等严重的基础疾病。75岁以下1例(60岁),合并创伤性脑疝、创伤性硬膜下出血、多发性大脑挫裂伤、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枢性尿崩症。上述7人入院后病情加重,经抢救无效死亡,直接的死亡原因由基础疾病导致。10例死亡病例均未接种新冠肺炎病毒疫苗。
1.为什么倡导老年人要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从各国监测新冠肺炎发病、重症、死亡的情况分析,60岁以上人群是重症和死亡的高风险人群,也是新冠疫情流行期间对医疗资源占用最多的人群。因为老年人患病后需要住院、抢救比例高,住院时间也较长,所以要高度重视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2022年1月,WHO也再次强调,现有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目前的重点仍然是减少严重疾病和死亡,以及保护卫生系统正常运转。
2.老年人是否有必要接种加强针?为什么?
有必要。根据对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有效性、免疫持久性等研究结果,现阶段我国针对使用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完成基础免疫后6个月的18岁以上人群,推荐接种1剂加强免疫,并已在全国开始实施。
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60岁以上人群完成疫苗基础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水平和保护效果比18至59岁人群相对较低,而一旦感染,发生重症、危重症的比例也较高,所以建议老年人不仅要尽快完成全程基础免疫接种,对于使用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完成基础免疫接种6个月后的,进行加强免疫接种,以期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已经有研究显示,老年人接种加强免疫针后,对于新冠病毒感染后导致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可降低90%以上。
3.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顶有哪些?
接种疫苗前,老年人要了解自己是否患慢性病?是否处于疾病稳定期?如果自己拿不准要提前咨询自己的主治医生或接种医生;要提前做好预约,尽量避免现场长时间等待;要穿宽松的衣服,便于接种;从官方渠道了解新冠疾病、新冠病毒疫苗的相关信息,避免虚假不实信息的误导和干扰。
接种时,需携带相关证件,并根据当地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配合现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询问,如实提供本人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信息。必要时,老年人要有亲属陪伴,避免摔倒等意外发生,需在现场留观30分钟
接种后,保持生活处于一个平稳状态;个别受种者会出现发热、乏力、头疼、全身酸疼等一般反应,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置。如果受种者感觉到较重不适、持续时间较长,要尽快联系接种单位或医生,需要时及时就医。
4.老年人群体接种新冠疫苗的最高年龄有限制吗?
老年人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优先人群之一。从年龄上来说,目前新冠病毒疫苗只有年龄下限的要求,而没有年龄上限的规定。
5.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的禁忌证有哪些,需要注意些什么?
60岁以上老年人只要没有禁忌,不是延缓接种对象就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不能接种或不能马上接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对新冠病毒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的。
(2)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
(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
6.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或者加强针,是否会有额外风险或者不良反应增加的情况?
根据前期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看,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监测也显示,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的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还低于其他年龄段人群,主要报告的是发热、局部红肿等一般反应,以及过敏性皮疹等异常反应,且相对更少或者更温和一些。接种新冠疫苗加针发生的不良反应没有超出既往针次出现不良反应的水平,并没有出现额外风险或不良反应增加的情况。
7.老年人接种疫苗该怎样防止出现偶合反应?
首先,要客观认识什么是偶合症。偶合症(偶合反应)是指疫苗接种过程中,受种者正好处在一个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发病的前期,疫苗接种后巧合发病。因此,偶合症(偶合反应)不是疫苗接种引起的,只是在发生的时间上有重合,但实际上偶合症的发生与接种疫苗无关,也不属于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其次,要了解为什么老年人偶合症会相对高一些。因为,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与成人和青少年相比,身体更容易出现一些健康问题,如有的伴有慢性基础性疾病、有的表现为慢性疾病的复发、有的因处在某种疾病的潜伏期而患病的风险增高等。
最后要强调的是,采取一些延缓接种的措施可以避免一些偶合症的发生,但是完全避免是非常困难的。采取延缓接种的对象可包括正在发热的病人、患有未控制的癫痫病患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等,可以待症状消失或渡过慢性病急性发作期后,再考虑及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