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 无障碍 | | 网站支持IPv6  
《中国网》点赞大竹县:把稳党建引领“方向盘”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2-11-25 浏览次数: 来源:大竹发布 字体:[ 放大 缩小 ] [我要打印] [关闭本页]

2022年以来,四川大竹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着力强组织、聚人才、促发展,多措并举厚培乡村振兴组织动能,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党建引领“强组织”,构建有力战斗堡垒

一是选优配强基层干部队伍。为乡镇针对性调配熟悉“三农”、建设、规划等专业干部168名,新招录公务员73名、选调生6名,大力实施团聚、暖心、解忧“三大工程”,联动调整干部200余名,鲜明选人用人导向,提拔“能干人”78人、重用“老实人”21人、培养“年轻人”40人,调整“闲耍人”2人。动态调整村“两委”人员126人次,积极动员58名村组干部参加“千名干部学历提升计划”接受大专及以上学历教育,较好实现了年龄学历“一降一升”目标。二是全面开展主题培训。以乡村振兴能力本领提升为培训目标,将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知识技能等纳入课程,采取“党校抓普遍培训 部门抓行业系统培训”的方式,提升干部适应乡村振兴工作的能力。集中举办读书班、培训班等7期,培训党员干部950人次,推荐138名领导干部到省委党校、市委党校等“取经提能”,完成3596名乡村干部全覆盖培训工作,其中县级培训4416人次、乡镇培训3596人次。三是管好用活帮扶力量。31个县级领导联系指导31乡镇(街道),8个市级部门、103个县级单位定点帮扶67个脱贫村和28个“四类村”。选派95名第一书记、169名驻村工作队员下沉基层一线驻村帮扶,7671名财政供养人员全覆盖结对帮扶30015户脱贫户和监测户。会同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开展联合督查3次,督促各类帮扶力量逐项落实《2022年驻村帮扶工作重点任务》清单明确的10项工作。

党建引领“聚人才”,夯实振兴智力支撑

一是完善党管人才机制。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人才工作会、领导小组会等7次,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人才工作总体部署。调整充实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完善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办公室工作细则,制定年度人才工作、先行区建设任务清单、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设立200万元人才开发基金,在人才引育、平台建设、创新创业等方面进行补助。二是强化人才政策支持。以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区建设为契机,出台《大竹县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方案》,从招引人才、定向培养、专业培育、发挥作用、激励保障五大方面,加大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投入,出台《大竹县乡村振兴顾问管理办法(试行)》,拓宽在外优秀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渠道,回引参与家乡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三是建强重点人才队伍。围绕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关键技术试验等领域,引进水稻制种领域专家人才5名,开展技术培训等活动40余场次,助力大竹认定为国家级制种大县。围绕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为乡村振兴引进硕博人才12名,定向培养乡村旅游、环境保护等急需紧缺专业大学本科生6人。围绕大竹“5张名片”,高规格举办中国草(达州苎麻)论坛、“乡村振兴”人才技能大赛,培育高技能人才、致富能手、新型职业农民680余名。

​党建引领“促发展”,培育强村富民产业

一是盘活用好闲置资源。开展集体“三资”大清查,查清查实农村集体资金、债权债务等,盘活闲置山坡、水库、老校舍等集体存量资产,包装策划资产租赁型、自主发展型、合作开发型项目,让“沉睡”资源变增收“活水”。中华镇黄家村盘活闲置砖厂,回引优秀企业家返乡创业,投资2000万元发展集白酒生产、包装、仓储、销售为一体的特色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带来收入7万余元,使昔日的“废砖厂”变成了今天的“富车间”。二是创新托管服务模式。推广农业生产“代种、代耕、代收”托管服务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同群众签订土地托管协议,推动农业产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村集体挣取管理费、群众挣取产业钱,实现双增收。乌木镇凤山村托管撂荒地300亩发展苎麻、油菜种植项目,带动群众户均增收1200元,村集体增收3.4万元。团坝镇白茶村托管撂荒土地50亩、荒山2000余亩发展白茶种植项目,村集体经济由1万元增加至10万元。三是实施“一村一项目”行动。坚持“宜林则林、宜旅则旅、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原则,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建议,结合各村资源禀赋、特色产业等,一村一策包装实施优质项目,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程序,调动村民参与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全县235个村成功包装项目228个,总投资约9.59亿元,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收益500余万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