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 无障碍 | | 网站支持IPv6  
大竹县农业概况
发布时间:2024-02-05 浏览次数: 来源:县农业农村局 字体:[ 放大 缩小 ] [我要打印] [关闭本页]

​一、种植业发展状况  

2023年,大竹县辖28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235个村,乡村户数27.06万户,比上年(下同)持平,乡村人口89万人,乡村劳动力资源数约48万人,乡村从业人员数约43万人,农业从业人员约18万人。耕地119.85万亩。2023年,推进种植园地改造,治理撂荒地1000亩,改造种植园地1890亩,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170.5万亩,产量62.2万吨。全县小春收获粮食作物38.3万亩,产量8.3万吨;其中小麦7.64万亩,产量1.9万吨;小春马铃薯18.72万亩,产量4.9万吨;豌胡豆11.9万亩,产量1.9万吨。按照“应种尽种、满栽满插”要求,通过实地看、全面查、多方评,确保粮食稳产和大豆生产高质高效。全县大春粮食播面134.2万亩,其中水稻播面55.1万亩,玉米播面37.8万亩,高粱播面1.4万亩,大豆播面14.2万亩(其中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8.53万亩),其他豆类播面2.2万亩,红薯播面11.8万亩,马铃薯播面11.7万亩。截至目前,全县新增购买植保无人机6台套、大中型拖拉机2台套、联合收割机3台套、插秧机11台套。2023年,全县完成水稻机耕55.2万亩、小麦机耕7.2万亩、玉米机耕34.5万亩、油菜机耕22.5万亩、大豆机耕5.1万亩、马铃薯机耕8.85万亩;全县完成水稻机收55.3万亩、小麦机收7.2万亩、玉米机收3.9万亩、油菜机收11.9万亩、大豆机收1.55万亩、马铃薯机收1.53万亩。

二、现代农业园区状况

2023年,大竹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特色优势产业,通过科技引领、龙头带动、延链发展、联农增收,基本建立起现代农业园区梯次推进的工作格局、多元化的投入渠道和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申报储备国家级产业园项目,大竹稻渔现代农业园区创省四星级园区,清河粮油+李子现代农业园区创市级园区,石桥铺粮油、安吉中药材+粮油、乌木粮油+中药材、高穴牧草+粮油、清水生猪+玉米现代农业园区创县级现代农业园区。2023年,创市级园区1个,认定县级园区5个。全县累计建成现代农业园区29个,其中省星级园区3个,市级园区5个,县级园区21个。全县24个园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2.15万亩,覆盖率75.34%。建成通村硬化路96公里,机耕道160公里,便民连户路270公里,农业机械化率80%。2023年荣获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推进典型县,现代农业园区已成大竹县推进乡村振兴建设重要载体。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

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一是2023年糯稻(种植+加工+品牌销售+服务+新业态)全产业链产值达13亿元,小龙虾(科技繁育+养殖+冷链销售+新业态)全产业链产值达5.8亿元,引领全省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二是全县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园区26个,已建成20个,其中省五星级园区1个,市级园区4个,县级园区15个,总产值40.7亿元,带动形成20万亩绿色糯稻、8万亩精品白茶、13.5万亩优质苎麻、12万亩特色香椿等优势特色产业。三是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和“能人助村”计划,出台乡村人才振兴十三条措施,制定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专业人才5年培养计划,定向培养紧缺人才35名。实施乡村产业发展领军人才培育工程,鼓励各类人才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累计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30家,其中:农业龙头企业34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7家、市级25家),专业合作社625个(其中示范社75个:国家级6个、省级22个、市级19个、县级28个)、家庭农场786家(其中示范场263家:省级20家、市级80家、县级163家)、种养大户586户。持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重点面向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民,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培训,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3494人。四是做强加工链,重点延伸“5+N”特色产业链。2023年实现产值100亿元。累计建成农旅融合示范基地10万亩、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农业主题公园3个。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主体25个,农家乐182户,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经营收入5亿元,带动3万农民受益。

四、农业农村改革状况

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制定《大竹县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专项小组2023年工作要点及台账》,将农业农村改革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全面落实并完成市县下达的37项农业农村改革任务。积极争创实施全县第三批微改革•微创新活动项目,扎实开展茶企工人定制化意外险服务试点,该项目已通过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15次会议审议同意结项。

巩固和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扎实开展资产年度清查、成员查重去重、登记赋码核对、产权制度改革上传等工作,维护农村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编制《大竹县贯彻〈四川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实施细则》,落实《大竹县深入实施“一村一项目∙党建引振兴”行动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三年攻坚行动方案》,推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12+”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盘活资产、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借力发展、托管代理服务发展等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召开全县第一书记培训会,在18个村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运行管理调研,推进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印发《大竹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规范(试行)》《大竹县2023—2025年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工作意见》等文件,着力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机制,扎实开展2023年家庭农场县级示范评定、家庭农场粮油单产提升行动、农业生产设施条件改善(家庭农场)项目储备、农民合作社粮油单产提升行动、重点龙头企业监测培育等工作,育优育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家庭农场300家,新评定县级示范家庭农场37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4家,新评定县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市级1家、省级1家。

持续深化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平台,积极宣传农村土地承包二轮到期,三轮延包政策。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意见》,严格落实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流转土地的资格审查和项目审核的县乡分级审批制度,制定受理及审批流程,实现及时办结。加强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流转农户土地后的日常监管抽查工作,严格用途管制。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状况

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为工作标准,加大监管检测力度,强化农业标准化生产。一是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业务指导力度,健全和完善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压实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应承担的质量安全责任,以培训宣传为重点,推动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入脑入心,提高广大干群和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将新农安法贯穿体现到日常巡查、产品抽检、执法办案等工作中。二是以生产环节管控为重点,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指导生产经营主体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全过程记录农事生产活动记录,做到有溯可源,有证可查,过程可控,做好重点农产品产地溯源信息采集,目前我县已有310家生产经营主体入驻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在各乡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员体系,对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基地巡查160家次,出动检查人员320人次。2023年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专项检查,更新了2023年合格证主体名录库,2023年全县共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78099张。三是加大农产品检测,加大对园区、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企业、市级以上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农残快速检测力度,防止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截至2023年末,共速测农产品样品5366批次,合格率98.8%;开展监督抽样68,合格率98.5%;配合农业农村部、省、市监测抽样农产品218批次,对监督抽样抽检不合格的农产品移送至执法大队进行处理。四是加大执法工作和放心农资下乡,2023年共计出动执法人员500余人次,车辆90台次,联合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县植保站、县种子管理站等5个站所到乡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活动,印制并发放禁限用农药目录、豇豆经常检出农药问题清单、承诺达标合格证小册、宣传布袋等各类资料8000余份,接受老百姓咨询850余人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