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 无障碍 | | 网站支持IPv6  
【封面新闻】锚定600亿元年产值新目标 四川大竹开出重点产业“动车组”
发布时间:2024-05-29 浏览次数: 来源:大竹发布 字体:[ 放大 缩小 ] [我要打印] [关闭本页]

​未来三年,举全县之力抓好“五件关键大事”,是四川省大竹县十四届第四次党代会定下的任务。制造业突破性崛起,是其中之一。

为此,大竹县开出了“动车组”——以擦亮全省首批工业强县示范县“金字招牌”为火车头,三年内新培育百亿级企业3户、上市企业3户,力争到2026年,“2+3+N”重点产业集群产值突破500亿元,经开区入驻企业达600家、综合营收突破600亿元。

要实现这个目标,大竹县如何优化产业布局?如何延链、扬优、聚势?日前,封面新闻记者走进四川大竹经开区,探访该县为“动车组”注入强劲动力的探索和实践。

从“一黑一灰”到集聚成群大竹工业是怎么蹚出一条路的?

初夏时节,四川大竹经济开发区内,四川川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派繁忙。“这两年新能源汽车走俏,很多汽车品牌都找我们合作,订单像雪花一样飞过来,在增加了不少人手的情况下,我们也要加班加点才忙得过来。”车间负责人说。

这是一家擅长生产汽车专用各类胶管的企业。记者在现场看到,该企业的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项目105车间内,一排排生产设备忙碌运转,上百名工人正在赶工生产。

这家企业的前身,是一个农村小作坊,在塑胶生产领域深耕30余年,初心未曾改变——要做就要做整个行业的“领头羊”,最终发展壮大为达州市首家本土上市企业,目前已是集科研、生产、销售和自营进出口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它的发展,折射出大竹县工业逐步发展壮大的奋斗历史。

作为大竹县本土培育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川环科技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毗邻重庆的区位优势。而发挥区位优势、壮大产业集群、提升经济动能,正是大竹县一步一步蹚出来的发展之路。

大竹县位于渝广达主轴、万达开南翼,是川东北融入重庆都市圈的最前沿。同时,大竹县也是“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共建成员,被纳入川渝合作10个重大平台。

近年来,该县积极发挥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承接成渝两地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战略机遇,顺利建成川渝合作(达州·大竹)示范园,主导产业由工业起步之初的煤炭、水泥“一黑一灰”,转型升级为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竹纤维及苎麻新材料、轻纺鞋服等“2+3+N”重点产业集群,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1.4亿元。

从弱到强再到更强大竹制造业怎样实现新突破?

“没建工业园区的时候,大竹县主要吃的资源饭。”大竹县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年前,大竹县的主导产业是煤炭、水泥这“一黑一灰”。

其他产业,也是有的。例如,苎麻,是大竹县的五张绿色名片之一,苎麻加工产业便是其中之一。

“我做了几十年的麻纺技术工人,以前基本靠手工,现在基本靠机器,这个产业非常有前景。”四川亚缇麻业公司总经理刘仁君感慨,数十年如一日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他见证了大竹麻纺生产方式的巨变,生产效率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不仅如此,现如今,机器所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也不在一个“量级”。

王仁君告诉记者,他们的企业已在大竹工业园区投产一年多。今年5月中旬新到位600台织布机,现已基本完成安装调试,6月初便可投入生产。仅仅是这一批机器的年产值,就可突破1亿元大关。“受欧洲亚麻供给不足的行情影响,国内的苎麻产品特别抢手,大竹县的产品已抢占了全国市场约70%的份额。下一步,我们还要延伸下游产业链,计划2024年把年产值做到5亿元的规模。”

在大竹县“2+3+N”重点产业集群中,竹纤维及苎麻新材料产业,是“3”的组成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这家企业的“突破”,紧跟市场找到了方向——像这样的探索和实践,正在大竹县广袤的土地上,遍地开花。

工业园区内的企业正在对生产设备进行升级。曾业 摄

自动化生产、可视化管控、精细化管理……近些年,设备升级和技术革新的热潮,迅速席卷大竹县各大制造业企业。如今,大竹县正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数字赋能、产业转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除了持续推动技术革新外,大竹县还秉持“开明开放、服务至上、做大做强、川渝领航”发展思路,基于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川渝合作(达州·大竹)示范园区,建成重庆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建成重庆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配套基地、建成中国苎麻纺织鞋服基地、建成生态园区样板地、建成智慧园区场景应用地。

在强势崛起中优化布局如何为“动车组”注入强劲动能?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在大竹县2个“首位产业”之一的电子信息和大数据链条上,现已聚集规模以上企业26户,数字经济产业园孵化入驻企业133家,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正加快构建,“火车头”的动能潜力正在逐步释放。

智能制造,是大竹县两个“首位产业”的另一个“火车头”。目前,该县正在持续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推动天宝锦湖、川环科技、东柳醪糟等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打造竞争力强的链主企业。同时,围绕主导产业抓延链补链、围绕龙头企业抓签约落地、围绕签约项目抓投产达产,加速培育新的“增长极”。

再看后面的“动车组”——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目标,该县在智能制造、轻纺鞋服、竹纤维及苎麻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等首位、主导产业上,利用现有产业优势,摸清产业链、供应链等配套需求,突出延链补链强链,增强招商精准度,大力引项目、育企业、强链条、促集聚,一批新的特色产业正加速崛起。

一手抓优势重塑,一手抓招大引强。

产业园区布局,大竹县已摆开“棋盘”。按照计划,大竹县将开展园区拓展提质行动,壮大“一区五园”。即,构建以大竹经开区为核心,石河、庙坝、月华、柏林、川渝合作(达州·大竹)示范园等协同发展的“一区五园”布局,加强核心园区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亩均论英雄”,持续提升园区环境容量、能耗水耗等集约高效利用水平。

来自大竹县经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大竹县规上工业企业达202户、居全市第一,实现总产值283.5亿元,全县制造业正在强势崛起,伺机突破。

在此基础上放眼未来,大竹县计划在三年内新培育百亿级企业3户、上市企业3户,力争到2026年,“2+3+N”重点产业集群产值突破500亿元,大竹县经济开发区入驻企业达600家、综合营收突破600亿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