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揽月,亮达山川。6月19日,以“打造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研发制造高地 共建巴蜀绿色高质量发展廊道”为主题的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党政联席会第七次会议在达川区举行。四川省林草局副局长王平、重庆市林业局一级巡视员王声斌、四川省发改委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二级巡视员傅倩倩、重庆市发改委双城项目推进处副处长符代富、广安市副市长王瑛、达州市副市长张杰、重庆市梁平区委书记钱建超、垫江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彭锋、长寿区副区长邹翔名、广安市邻水县委副书记、县长石国平、达州市大竹县委书记李文章、达川区委书记倪欣、开江县委书记庞佑成等出席会议。
李文章在发言中说,2020年以来,在示范带建设的“红利驱动”和“政策加持”下,大竹与“三区三县”一道,共走“绿色低碳”道路、共建“绿色产业”体系、共筑“绿色生态”屏障、共享“绿色生活”品质,迈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跻身了中国西部百强县第一方阵。大竹县坚持把“示范带”作为重要战略支撑,在大局中谋新局、在大势中谋大事,县第十四届党代会第四次会议确立了“1445”总体思路,明确了“重塑大县荣光、建设美好竹乡”的总目标,提出了未来三年举全县之力抓好的“生命之水”高质量配置、制造业突破性崛起、立体综合交通格局基本形成、中等城市骨架全面建成、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成功“五件关键大事”。明月山纵贯川渝两地、延绵300公里,既是我们明月七县区的共同守望,更是我们互促共赢的合作平台。大竹县将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认真对照2024年“四张清单”、务实推进“落实方略”,紧扣示范带所需、竭尽大竹所能,集中精力办好大竹的事情,同心协力办好合作的事情,同兄弟县区一道,深化合作、叠加赋能,携手一家亲、一起向未来。
会议总结了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第一轮值期间体制机制运行情况和工作成效。2020年,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的驱动下,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应运而生,跻身川渝合作10个重大平台,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五年来,“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保共建共治、产业发展协同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持续放大示范带协同联动效应、政策叠加效应、集聚传导效应,坚持稳中求进、精准发力,经济发展量质齐升。示范带经济总量由2019年的2610亿元增长为2023年的3240亿元;坚持补齐短板、提升功能,基础设施高效建设。14个跨区域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10亿元;坚持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产业升级协同创新。七区县规上工业产值由2019年的2167亿元提高到2023年的2535亿元;坚持共同保护、联合治理,生态屏障筑稳筑牢;坚持改善民生、增进福祉,公共服务做优做实。43项便捷生活行动举措全面实施,311项“川渝通办”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同标准办理。
会议认为,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是践行“两山论”、共唱“双城记”的生动实践,也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载体。此次党政联席会是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第一轮值的“收官之会”,习近平总书记“六个坚持”的重要要求,川渝两地的全会部署,带来了新的协作机遇、项目礼包、政策红利,七区县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两省市党委、政府部署,有序推进示范带各项重点任务,不断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高品质生活惠民富民,创新绿色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强化组织保障,全力打造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地,推动增强川渝合作能级取得新进展。
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川渝两省市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会议精神,审议通过了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2024年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平台四张清单,审议通过了产业链供需对接工作方案、工作机制调整方案,发布了“明月好货”清单,签订了共建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产业园合作协议。
未来,七区县将坚持“需求牵引、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原则和“产、学、研、推、用”的发展思路,以创建国家级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研发制造高地为目标,坚持“农机装备共研、销售市场共拓、服务标准共设、从业人员共培、发展资金共筹、目标定位共明”,逐步形成农机装备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补齐农机装备短板,进一步提升川渝地区的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服务水平、智能水平和绿色化水平。
副县长李尚桃,以及县级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