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 无障碍 | | 网站支持IPv6  
中共大竹县委党史研究室关于县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30号建议办理情况的函(A)
发布时间:2025-07-25 浏览次数: 来源:县委党史研究室 字体:[ 放大 缩小 ] [我要打印] [关闭本页]

​范德平代表:

你在县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挖掘童家镇黄城寨红色文化的建议》第(030)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坚持多措并举,做好史料收集研究

黄城寨作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大竹县委机关驻地和地下党活动重要区域,位于童家镇印盒村,现存东寨门、北寨门、江仲西故居等重要遗迹,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近年来,我室积极加强与宣传部、档案馆等相关部门联系交流,通过查阅档案资料、走访知情人士、现场考证等多种形式搜集资料留存。用征集到的关于黄城寨革命活动、大竹地方党组织建立的艰难险阻、江仲西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等珍贵资料,不断补充地方党史空缺、扩充地方党史内容,将相关研究成果编入了《中国共产党大竹历史(第一卷)》《大竹革命史人物大典》《大竹革命烈士传》等党史著作,形成了《浅析早期大竹地方党组织的艰难历程及其启示》等专题文章。下一步,我室将继续积极搜集、挖掘、整理关于童家镇黄城寨相关史料,为全县红色文化资源的进一步挖掘保护利用提供史实支撑,更好发挥出党史部门“存史、资政、育人”作用。

二、坚持多点发力,加强红色宣传推介

我室始终把做好本土红色资源的宣传推介作为重要任务,深入挖掘黄城寨、大庙寨等地红色资源,努力于让红色文化焕发新活力,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一是扎实做好红色遗址普查,我室通过深入实地走访勘察、测量拍摄、查阅征集相关史实资料,并积极向上争取,成功将黄城寨等28处县域红色遗址纳入《四川省红色遗址普查成果汇编(达州卷)》。二是编撰《大竹党史》刊物,精心收录了《秘密斗士——江仲西烈士传略》等诸多烈士事迹,并积极向机关、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学校等赠送书籍刊物,以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三是把大竹地方党组织建立的艰难险阻、江仲西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纳入烈士陵园纪念馆布展内容,展示烈士精神,将烈士精神融入陵园建设中,在烈士纪念设施等有形遗产中注入“魂”的内涵,使红色传统不断得到弘扬。四是积极加强与组织部、宣传部、党校等单位联动,围绕黄城寨红色事迹等大竹地方党史内容,运用现场宣讲、场馆教育、广场巡展、网络视频、院坝会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党史七进活动,传播红色正能量。

三、坚持多方联动,推动红色资源开发

近年来,我室紧扣县委“1445”总体思路,立足职能积极开展调研,形成《关于大竹县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的调查与研究》,深入分析了我县红色资源保护开发情况,山后区域资源富集度较高,其中童家镇不仅有黄城寨的核心寨堡遗址,还有探花江国霖故居所具备明清古建筑群与科举文化遗存,周边区域还有杨通乡大庙寨革命遗址纪念园、文星场口无名烈士纪念碑,特别是大垫高速即将全线贯通,区域交通更加便捷,红色文旅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同时针对保护开发面临文物保护修缮难度高、配套设施建设任务重、资金需求大等问题,建议县上认真做好科学论证,宣传、文化、旅游、住建、财政等部门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力度,统筹规划建设布局,整合政策资金投入,串联黄城寨遗址、探花故里、杨通红色景区形成主题旅游环线,并争取纳入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实现红色文化传承与文旅经济效益的双重价值提升。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红色文化工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

 

 

中共大竹县委党史研究室    

                             2025年4月 23 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