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大竹县被认定为省级贫困县。5年来,全县累计实现88430名贫困人口脱贫、7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10.3%下降至0.27%。共投入项目资金20.78亿元,62所标准中心校、48所达标卫生院和51个便民服务中心乡“三有”全面达标,修建硬化路2912公里、便民路2470公里、加宽村道305公里,70个贫困村通村公路、文化室、卫生室村“五有”全面建成,综合服务功能全面提升。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安全饮用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六有”指标全面达标。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大竹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始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超常规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成功承办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大竹现场,汪洋同志亲临指导并给予批示肯定,“双靠近三融合”脱贫攻坚工作经验获国务院通报表扬,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发文在全省推广。跻身2017年全省16个脱贫成效综合考核为“好”的先进行列,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荣获2017年度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2018年度全省重大农村改革任务推进示范县,连续6年荣获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创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发展型精准扶贫的大竹经验获省委领导批示肯定。探索出的脱贫攻坚评赛工作法、特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的大竹模式等经验获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专家学者深入报道。
领导高度重视
大竹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重大的政治任务,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班子成员挂帅13个脱贫“战区”,县级领导联系指导乡镇、贫困村,配强“5+2”“3+2”帮扶力量,1.3万余名财政供养人员,结对帮扶28万余户群众。召开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扩大)会议23次,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研究脱贫攻坚工作101次,邀请省级以上领导授课培训5次。
发展富民产业
大竹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最长效的发展机制,围绕30万亩优质苎麻、10万亩糯稻、11万亩香椿、4万亩白茶特色产业基地,采取“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增强贫困村持续“造血”能力,有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70个省定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28.4万元。
团坝镇农华村贫困群众 游云龙:以前我们打散工,(一年)只挣得到两千多点点,现在产业发展了,摘吊瓜、拉吊瓜子、晒,(一年)可能要挣一万多元。
落实保障政策
大竹县坚持把政策兜底作为最稳固的脱贫防线。全县已经建立并完善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方位、全覆盖的教育资助体系,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26723人次,发放资金2037.71万元,全县无一人因贫困而辍学、失学;13256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被纳入低保兜底范畴;投入1.07亿元、救助26.2万人,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突出实绩导向
大竹县制定出台“激发农村基层干部决胜脱贫攻坚活力七条措施”,评先选优、提拔重用364名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制定出台“脱贫攻坚十条超常规措施”“脱贫攻坚问责办法”等一系列考核机制,对脱贫攻坚领域的违法乱纪行为进行问责追责。
大竹县创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模式,累计搬迁群众5194户15722人,建成“双靠近三融合”安置点68个。依托“1+3+10”产业园区,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起“企业+基地+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5028人,劳务输转就业2.26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473个,实现人均月增收1200元。
月华镇井岗村贫困群众 张云会:搬到这里来,在这个公司上班,相当于在家门口就业,收入也很稳定,每个月平均可以达到二千五六百元,我对这份工作非常满意。
在全县51个乡镇(街道)创新开展脱贫攻坚“三落实”工作推进现场评赛会。通过“实地看、全面查、随机问、多方评、公开赛、限时改”六大环节,对标考核体系、全面查漏补缺,切磋交流经验、层层传导压力。目前已举办9次,并成功承办全省“三落实”现场评赛观摩会,省脱贫攻坚办、省扶贫移民局组织凉山州及昭觉、布拖等6个县的党政负责人亲临大竹县观摩学习,得到充分肯定。
评赛考核组成员 王勋平:这次评赛会是公开公平公正的,我们热忱欢迎他们到我们金鸡村来,发现问题,找出短板,我们好及时弥补。
大竹县创新“三引领、三强化、三平台、三举措”党建工作法。通过精准选配 “5+2” “3+2”帮扶力量,组建人才扶贫“智囊团”,实施“能人助村”计划,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443人,回引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115人担任党组织书记,向294个非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构筑起脱贫奔康一线战斗堡垒集群。
易地搬迁贫困群众 焦云修:要不忘记党的恩情,领导、各级干部关心我们、帮助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住这样的房子。
树牢“四个意识”、下足“绣花”功夫,以最大的决心、最实的举措、最严的标准、最有力的行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彭清华
脱贫攻坚使命在肩,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大竹县将弘扬“激情干事业、实干兴大竹”的精神,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再擂战鼓、集结冲锋、攻坚拔寨,确保高质量完成省定贫困县摘帽,脱贫成效跻身全省先进行列、进入一流方阵,奋力书写新时代脱贫奔康的“大竹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