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 无障碍 | | 网站支持IPv6  
县委第一巡察组开展“巡察发现问题”大讨论
发布时间:2019-05-07 浏览次数: 来源:信息公开办 字体:[ 放大 缩小 ] [我要打印] [关闭本页]

    “连续三年,两个责任清单除时间有变化,内容基本不变。” “学习强国积分超3000,却连‘四个意识’、‘四个自信’都不知道。”“敬老院的老人对肉的多少,对精肉、肥肉、五花肉很在意。” “你们巡察组一来,我们学校以前一顿只能二菜一汤,现在可以四菜一汤。” ……

    这是大竹县委第一巡察组学习中国纪检监察报《监督检查中如何更好发现问题》一文后,随即开展巡察论道的场景。该组围绕“巡察工作如何更好更快更准发现问题”这一主题深入讨论交流,激荡思想火花,破解工作难题,凝聚思想共识,实现巡察工作新的突破和提升。大家一致认为:发现问题是巡察工作的生命线。工作中,必须突出政治巡察,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从收、查、找、谈等措施入手,助力巡察发现问题,深化巡察成果运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

    一是开门纳谏“收”问题。在巡察进驻时,通过张贴巡察公告、设立举报信箱及信访接待点、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结合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媒介,提升干群对巡察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通过纪检、组织、财政、审计等部门提供的资料结合被巡单位提供信访台账、汇报材料等,闻声索迹多渠道收集被巡察单位的相关信息,了解重点人、重点事和重点问题,初查出“关键少数”和存疑事项。

    二是细致入微“查”问题。巡察干部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各种会议记录、台账报表、财务凭证等资料中,检查被巡单位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及“六大纪律”的执行情况,通过蛛丝马迹查找问题。如抽查被巡察单位班子成员《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填报情况,察其是否对组织忠诚老实;查阅财务账看是否存在挤占专项经费、大额资金支付依据不足、违规发放奖金福利等方面的问题。

    三是多方查访“找”问题。针对巡察工作中的来电、来信、来访,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需要巡察干部走出户外,采取明察暗访、实地走访、监督回访等形式,核实找出被巡对象及干部职工是否存在违纪违规行为,以进一步印证弥补资料不全、问题不准、谈话不透等方面的问题。如对被巡单位的下设机构工作纪律、业务开展等情况进行暗访,到被巡单位管理和服务的地方访民生、听民意,获取“第一手”资料,对被巡单位已办理的信访件开展“回访”,以获得有价值的问题线索。

    四是有的放矢“谈”问题。巡察谈话要“带着问题谈”,根据“查”出的问题,有选择性谈,谈话过程中注重营造有别于审查谈话的宽松氛围,帮助谈话对象卸下思想包袱,引导其说出知晓或掌握的情况,从谈话人情绪流露和“弦外之音”捕捉信息,将谈话结果与调查走访、查阅资料等其他手段综合运用,推导印证问题。通过谈话了解干部职工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看法和评价,判断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