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 无障碍 | | 网站支持IPv6  
【脱贫攻坚】邹传江:赶着牛儿奔小康
发布时间:2020-08-21 浏览次数: 来源:信息公开办 字体:[ 放大 缩小 ] [我要打印] [关闭本页]

    我县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广大干部群众以“干字当头,快字为先,干成干好”的信念和勇气,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大步迈进,涌现出一大批致富领路人。邹传江就是其中之一位,他返乡创业当“牛倌”,带领乡亲赶着牛儿奔小康。

    今年34岁的邹传江是周家镇环山村人,一大早,他就与乡亲们忙碌了起来,制作草料,清理圈舍,忙得汗流浃背。

    大竹县周家镇余都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邹传江:我对养殖业非常喜欢,我从广东回来就开始接触牛行业,当时喂了几十头,逐渐喂得多点。

    以前的环山村人,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水稻、玉米等传统种植,劳动量大,收入不高,邹传江和很多年轻人一样选择了到外地务工。到了2010年,邹传江回到了家乡开始养牛,三年多时间,从一开始的15头规模慢慢发展到50头。

    一人富不是真的富,2014年,邹传江决定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的大浪潮中来,发挥自己的优势带领乡亲脱贫奔康。他在康定村10组,修建了占地13亩的养殖场,养起了500多头肉牛,成立起了余都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并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康宁村150亩撂荒土地,种植玉米、黑麦草、皇竹草等作物,用“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即要养出高品质肉牛,又为乡亲增加更多的就近就业、务工增收的机会。康宁村七组的王东是2015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来到养殖场务工。

    西河村集周家镇康宁村七组村民 王东:我(在这里)打工打了五年了,每一年都有两万来块钱,长期是砍草,割草,上车,也照看得到屋里,也轻松。

    余都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能常期为附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近20个,其中像王东一样的贫困群众就有三名,每年务工收入都在2万元左右,他们都于2018年前实现脱贫。

    余都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还与曾经的贫困村——西河村签订入股投资合作协议,采取集体资金入股分红的合作模式,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去年累计分红就达6万余元。

    生态养殖,自己制作饲料,更为本地农产品增加了一个销售渠道。

    龙头村 吴兴模:今年我们卖给邹老板的包谷,卖了一千多斤,头个月,风吹了的包谷杆,邹老板也来收了的,我们还是感谢他。

    今年,受7.16大雨影响,周家镇部分地方玉米杆被大风刮倒,邹传江就以每亩1500元左右的价格回收玉米杆,保住了农民的收入。

    大竹县周家镇余都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邹传江:前段时间,大风把包谷吹倒得太多了,当时我就收了全镇的包谷杆,就砍下来卖给我,400块钱一吨。

    如今邹传江的养殖场建有现代化标准化牛舍9栋,占地13000平方米,每年出栏肥牛1800余头,带动当地农户12户,有力的带动了广大村民增收致富。

    我去年出栏有1700至1800头,去年的总产值应该是在3000万左右,现在目前存栏接近有1000头,因为我们上个月才卖了100多头,下一步打算我们准备把养殖场再扩大规模,带动周边的农户,大家一起致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