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府办〔2012〕75号
大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大竹县鼠疫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有关部门:
《大竹县鼠疫防治“十二五”规划》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六月十九日
大竹县鼠疫防治“十二”规划
根据《达州市鼠疫防治“十二五”规划》和《大竹县“十二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要求,为认真做好鼠疫防治工作,有效控制鼠疫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实现五大目标、建设幸福大竹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现结合大竹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防治现状
鼠疫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的特点。如疫情处置不当,极易扩散,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引发重大甚至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鼠疫也是国际重点关注的突发急性传染病,易导致国际社会采取旅游和贸易限制等措施。
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鼠疫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把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不断完善鼠疫防治各项措施。“十一五”期间,我县进一步强化了鼠疫防治的规范化管理,依据《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达州市鼠疫控制应急预案》制定了《大竹县鼠疫控制应急预案》;积极开展《鼠疫诊断标准(WS279—2008)》的培训与学习;不断加大疫情防治投入;扎实开展疫情监测与预警、防鼠灭鼠和大型卫生活动等。“十一五”期间,全县鼠疫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未发生动物间和人间鼠疫疫情,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当前,鼠疫防治形势仍不容过于乐观,防治工作任务仍十分艰巨。一是国际监测结果显示全球疫情有再度活跃趋势,而我省鼠疫疫源地分布较广,新的鼠疫疫源地不断增加,动物疫情每年均有发生,具有发生原发人间鼠疫疫情及传播的风险。二是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深入、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大型工程项目施工人员、旅游人员和民工流等深入疫源地区开展活动日趋频繁,鼠疫远距离传播风险不断加大,出现输入性鼠疫疫情的可能性增大。三是我县从未发生人间鼠疫疫情,缺乏实战经验,专业人员鼠疫防治知识水平和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全县无专业防治机构,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落后、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较低、疫情监测能力不强、社会公众对鼠疫防治知识知晓水平较低,亟待加强与完善能力建设。
二、工作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政府负责、社会参与,强化监测、综合治理,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的原则,做好鼠疫防治工作。
三、工作目标
“十二五”期间,要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通过不断完善鼠疫防治体系建设,健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动物间及人间鼠疫的监测与预警水平,提高鼠疫疫情的防控与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防控人间和动物间鼠疫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一)人间鼠疫疫情防控。力争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早处置;加强疑似鼠疫病例的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输入性病例,控制人间疫情的扩散。
(二)动物间鼠疫疫情监测。根据鼠疫疫情形势,有条件地开展动物间鼠疫疫源地检索和鼠情调查工作。
(三)人员培训。“十二五”期间,每年卫生部门鼠防人员参加市鼠防培训率达95%;各级各类医疗、疾控机构至少参加一次的鼠防知识与技能培训,县级和乡村级医务人员的培训率分别达70%、60%以上。
(四)群众知晓率。通过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到“十二五”末,一般群众鼠疫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30%以上。
四、具体措施
(一)强化规范化管理。按照国家鼠疫防治相关的管理办法、管理规范、技术标准、技术方案等规范性文件要求,不断提高鼠疫疫情监测预警、疫情控制、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等疫情防治管理水平。
(二)加强鼠疫防治机构建设。县疾控中心按照国家相关建设标准,结合县级鼠疫防治业务工作的需求,逐步改善鼠疫防治机构设施及装备条件。
(三)加强鼠疫防治队伍建设。根据鼠疫防治任务需要,确保有足够人员开展鼠疫监测与应急处理工作;并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落实从事鼠疫防治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待遇政策。开展鼠疫防治专业人员和医务人员的鼠疫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改善鼠疫防治队伍装备水平,提升鼠疫防治队伍的能力。
(四)加强鼠疫疫情监控。进一步完善《大竹县鼠疫控制应急预案》,并按照该预案落实各项鼠疫防治任务。
(五)加强鼠疫病例临床救治能力建设。加强培训,提高医疗卫生单位的鼠疫诊断、治疗和转诊能力建设,强化县人民医院感染科的鼠疫病例救治能力建设。
(六)积极开展鼠疫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标语和宣传栏等宣传形式,普及鼠疫预防和控制知识,提高人民群众正确认识鼠疫疫情能力。积极宣传“三不”(不捕、不剥食、不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和“三报”(报告病死鼠、报告疑似鼠疫病人、报告原因不明高热和急死病人)等鼠疫防治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七)加强鼠疫信息化建设。加强鼠疫防治机构的信息化能力建设,完善必要的信息管理设备;建立和完善鼠疫防控信息数据库,做好鼠疫监测信息的信息报告,及时对鼠疫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提高疫情预测预警能力;建立鼠疫信息管理考评制度。
(八)加强防治工作的合作与交流。卫生部门要加强与省、市、县鼠疫防控部门经验的交流合作,特别是重点建立与毗邻地区的鼠疫防治区域合作,共同建设区域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及时沟通疫情信息,有效提升鼠疫监测工作成效。
五、政策和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充分认识鼠疫防治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切实加强政府对鼠疫防治工作的领导,把鼠疫防治工作纳入政府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全面推进鼠疫防治工作的开展。依据相关法规和预案,明确各部门、各单位承担的鼠疫防治任务,并落实相关防治责任。
(二)强化部门协作,健全工作机制。继续发挥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各相关部门间的协作,及时通报鼠疫疫情信息,沟通防治工作开展情况;进一步完善区域联防机制,加强联防区域内各地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工作配合,有效防范和控制鼠疫疫情的发生、蔓延和远距离传播;进一步完善鼠疫应急物资储备和调运机制,确定鼠疫应急物资的储备种类、数量和方式,确保储备物资使用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三)增加财政投入,提升防治能力。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县财政部门要保障专业防治机构必要的设施装备、疫情监测、人员培训、应急储备、健康教育等鼠疫防治资金。各地各部门根据需要安排资金,足额保证鼠疫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考核与评估
(一)监督检查。通过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自查、抽查,对辖区内鼠疫防治工作内容和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不定期组织对本规划执行情况的联合监督检查。
(二)考核评估。卫生部门制定考核评估方案,于2013年组织开展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考评,并根据相关结果对规划有关内容进行调整。2015年组织开展终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