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府办〔2010〕105号
大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切实抓好2011年小春生产的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
为切实抓好2011年小春生产,夺取小春粮油全面丰收,促进全年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现就切实抓好2011年小春生产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实施。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
指导思想。以稳定面积为基础,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高产创建为突破口,以产业化经营为载体,以科技推广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实现小春粮油生产的新突破。
工作思路。深挖潜力、增加播面,调优结构、提高品质,强推科技、提高单产,发展订单、提高效益,重抓示范、辐射带动。
二、目标任务
(一)小春粮食。播面达到47.5万亩,其中小麦21.5万亩,豌葫豆14.1万亩,春洋芋11.9万亩;总产达到8.8万吨,其中小麦4.26万吨,豌葫豆2.14万吨,春洋芋2.4万吨。
(二)油菜籽:播面达到21万亩,总产3.6万吨。
(三)蔬菜:播面9万亩,总产20万吨。
三、工作措施
(一)稳定播面,夯实基础。各乡镇要采取有效措施,广泛宣传,确保任务分解到户,落实到田块;要加大土地集中连片流转,组织“助耕队、代耕队”帮种助耕,确保田土不撂荒;要加大对苎麻冬闲地种植蔬菜的开发利用,稳步扩大小春作物面积,确保办足办好24万亩两季田,其中免耕稻田10万亩。
(二)强推良种,调优结构。充分利用实施国家小麦、油菜良种推广补贴项目的契机,大力推广普及小春粮油优质高产抗病良种,小春粮食作物良种率达到95%以上,其中优质专用小麦达到50%,脱毒洋芋达到40%;油菜籽良种率达到100%,其中“双低”油菜达到80%以上。小麦重点推广“三高一好”(蛋白质含量高,面筋含量高,出粉率高,面筋质量好)新品种,主推川麦44、西科麦2号、乐麦3号、川育19等优质良种;油菜主推南油12号,蓉油11号、12号、15号等“双低”良种;洋芋主推秦芋30号、川芋5号、56号等品种;葫豆主推成葫14号、15号、凉葫6号等品种;豌豆主推龙豌1号等品种。
(三)依靠科技,猛攻单产。一是抓住高产播期,抗湿播种。小麦的最佳播期平坝一般在11月1日—7日,山区提前5—7天,全县小麦务必于11月10日前播种结束,其它作物也必须根据各地实际,抓住高产播栽期,进行抗湿播种。二是规范种植,落实关键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大力推广小麦小窝疏株密植技术,全面实行旱地规范化改制,普遍推行药剂拌种、精量播种、增密增肥,把好播种质量关,提高播种质量;大力推广油菜适期早播、培育壮苗、中苗早栽、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增施硼肥等技术;大力推广洋芋垄作栽培、适期带芽播种、覆膜防冻、配方施肥等技术;重点推广蔬菜营养钵护根育苗、规范化设施栽培、合理轮作和间套作等技术。三是认真抓好“病、虫、草、鼠、湿”害综合防治工作。要及早制定小麦锈病防治策略和预案,加大粉锈宁、立克锈药剂拌种推广力度,力争全县小麦药剂拌种面积达到90%以上;要突出抓好监测预报,及时提供防治信息;各有关单位要搞好技术和农药、机械等物资储备,打好“防锈保麦”控制总体战,有条件的地方要倡导推广“合同”防治;要突出油菜菌核病的防治。积极推广农田无草害工程,抓好农村鼠害防治,将病虫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我县属秋霖多发区,各地要及早抓好干田整办,切实抓好抗湿播种,加强田间管理,适时中耕除草,搞好看苗追肥,确保小春生产实现开门红。
(四)发展订单,壮大产业。各乡镇、县级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帮助企业建立优质无公害农产品订单生产基地,走“公司(协会)+体系+基地+农户”的路子,将优质原料转化为优质产品,创建名优品牌,提高商品率,提高种植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要重点推动“双低”油菜和专用小麦产业化经营;结合小麦良种补贴,实行统一供种,集中成片种植,优质优价,单收、单储、单加工。全县小春合同订单生产面积力争达到15万亩以上,其中优质专用小麦订单面积5万亩,优质油菜订单面积10万亩。
(五)高产创建,抓点示范。农业部门要切实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实施好国家小麦、油菜良种推广补贴项目,积极开展抓点示范,继续加大“两田”(品种展示田、优质高产示范田)的示范力度,按照“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的要求,全力抓好小春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大力实施小麦、油菜“科技入户工程”,建立高标准的示范,辐射带动大面积生产。县农业局重点指导和组织团坝、观音、白坝、城西4个乡镇分别建立100亩以上和1000亩以上的油菜免耕栽培、优质小麦和脱毒马铃薯的核心攻关片和集中展示片。其余各乡镇要全力实施好以上三个项目各100亩以上的高产创建示范片。高产创建示范片要实现“422”高产创建目标,即小麦亩产400公斤以上、油菜亩产200公斤以上、马铃薯亩产2000公斤(鲜薯)以上,其中百亩核心高产攻关片小麦亩产500公斤以上、油菜亩产220公斤以上、马铃薯亩产3000公斤(鲜薯)以上。各示范片要组装配套推广各项增产增收节本增效技术,进一步促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物质的应用推广,辐射带动全县小春生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六)强化考核,逗硬奖惩。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小春生产的组织领导,搞好统筹协调,及早谋划实施。要认真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严格考核奖惩。
附件:大竹县2011年小春生产指导任务表
二○一○年十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