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府办〔2008〕48号
大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转发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
现将《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达市府办函〔2008〕120号)转发你们,请县安监局牵头,各部门对应职责抓落实。
二○○八年三月十八日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
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
达市府办函〔2008〕120号
为认真落实2008年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的各项工作要求,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切实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川府办发电〔2008〕20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现就我市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委九届四次和市委二届十次全会精神,坚持安全发展的理念,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着力整治安全隐患,落实安全责任,创新监管手段,强化安全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全市经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进一步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监管主体责任;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及分级管理制度,确保各级挂牌督办的重大安全隐患整按期完成,有效防范和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的发生,全面完成省、市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各项目标任务。
三、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对象和范围
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的对象和范围主要是矿山、化工、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电力、冶金等工矿企业;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铁路、民航等交通运输企业;农机、水利、旅游等单位;医院、学校、人员密集场所、“三合一”场所、出租房以及其他有关行业和领域。
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分工
按照属地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认真组织实施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制订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
(一)煤矿、非煤矿山、化工、烟花爆竹、石油天然气、治金等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市安监局牵头组织实施。
(二)道路交通、公共娱乐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由市公安局牵头组织实施。
(三)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的安全源关管理由市交通局牵头组织实施。
(四)民爆器材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市商务局牵头组织实施。
(五)建筑施工领域、城市公共交通、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市建设局牵头组织实施。
(六)电力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达州电业局、市电力公司牵头组织实施。
(七)水利工程建设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市水利局牵头组织实施。
(八)旅游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市旅游局牵头组织实施。
(九)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市农机局牵头组织实施。
(十)民航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河市机场牵头组织实施。
(十一)铁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达州火车站牵头组织实施。
(十二)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市教育局牵头组织实施。
(十三)医院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市卫生局牵头组织实施。
(十四)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等特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市质量技监局牵头组织实施。
(十五)人员密集场所、“三合一”场所、出租房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市消防支队牵头组织实施。
各行业主管部门制订的工作方案要迅速安排落实,同时抄送市安委会办公室备案。
五、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步骤和措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2008年3月20日前)。由各牵头单位抓紧制订本行业隐患排查治理的具体指导意见。各地应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订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方案,明确各相关部门工作责任,广泛动员,统一认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要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的时间安排、排查范围、隐患治理要求等向社会发布,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和举报,提高生产经营单位整改隐患的自觉性。各牵头单位制订的指导意见、各市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方案于3月20日前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二)全面排查阶段(2008年全年)。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组织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检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落实情况、安全设施设备运行情况、安全投入和风险抵押金缴纳情况、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应急预案制订及演练情况等。要根据不同时段安全生产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隐患排查工作。4月底前,重点要围绕确保全国“两会”、全市“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加强对交通运输、电力、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等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情况的监督检查。5月至9月,围绕汛期和行业特点、北京“奥运会”安全,做好矿山、水库、学校、旅游、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夏季事故易发行业和领域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10月至12月,针对赶任务、抢工期现象增多和恶劣天气多发的特点,深入推进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建筑工地、消防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通过排查,建立完善隐患排查台账,对安全隐患进行认定、分类梳理、建档。
(三)隐患整改阶段(2008年全年)。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各有关单位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坚持边查边改,对能立即整改的,要及时予以整改;对一时难以治理的要排出计划,落实资金和责任,限期整改,并制订应急预案,加强监控,严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充分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肃查处隐患排查整改不力或拒不整改的单位。对重大安全隐患单位,要逐级上报,于3月25日前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汇总报省安委会、市政府,实行分级挂牌督办,加大整改力度,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四)督查验收阶段(2008年11月至12月)。各地政府应组织由安全监管和其他有关部门参加的督查组,对本行政区域内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和隐患治理资金落实情况、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措施制订情况、已发生的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情况等。各地于11月30日前将督查情况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市政府将组织综合督查组,对各地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情况进行督查,主要内容包括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部署和贯彻落实情况、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情况、隐患排查监管机制建立健全情况、安全生产治本之策落实情况、安全生产事故查处情况等。
六、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市政府成立由杨建副市长任组长,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参加的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安监局,负责这项活动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各地也应根据实际,成立相应的组织,进一步强化政府及有关部门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狠抓工作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进一步完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广泛发动,群防群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从业人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紧紧依靠技术管理人员和员工,发挥他们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组织职工全面细致地查找各类事故隐患,积极主动地参加隐患治理。
(三)突出重点,强化督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突出工作重点,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切实消除事故隐患。要强化安全生产执法,创新监管机制,严厉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加大安全投入,加快安全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增强事故防范能力。要把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与落实安全生产治本之策结合起来,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活动结合起来,与开展政府工作质量年活动结合起来,全面强化安全生产基础。
(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为契机,既要治标,着力解决当前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更要注重治本,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坚决防止产生新的安全隐患。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加强应急管理。
(五)广泛宣传,舆论监督。各地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加大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力度,对排查治理走过场的单位要予以曝光。各地、各有关部门对举报的事故隐患要认真进行核查,督促落实整改,并对隐患举报人进行奖励。要大力宣传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先进典型与经验,普及安全生产知识,促进安全生产工作。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八年三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