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四川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规定,特向社会公开大竹县2016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本报告包括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信息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复议、诉讼情况,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等六个方面内容。本年报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16年1月1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止。如对本年报有任何疑问,请与大竹县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联系,联系电话:0818—6236777。 一、概述
2016年,我县把政府信息公开作为落实政府重点工作部署和推进政府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出发点,以“便民、高效、廉洁、规范”为服务宗旨,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深化公开内容、拓宽公开渠道,实现了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交流互动,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县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按照《条例》和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明确县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办作为全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各乡镇(街道)、各部门把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摆上重要日程,采取“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经办人员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深入开展。
(二)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健全公开属性源头认定机制。将定秘工作程序、公文流转程序与信息发布程序相结合,要求起草人、审核人和签发领导根据保密范围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相关规定,对公文进行保密或者公开属性的评估,并明确提出定秘意见或者是否主动公开的意见。二是健全保密审查机制。按照“先审查后公开”“一事一审”“谁审查谁负责”的原则,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网站信息发布登记制度》等工作制度,严格落实初审、审核、审发三审制度,明确各环节工作职责和责任人员,全力保证公开信息的绝对安全。三是健全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受理、答复机制。办理答复均以公众所要求的方式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网上公开、邮箱、信件进行回复,并实行免费提供,有效保障群众知情权。
(三)深化公开内容。一是推进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公开,主动公开了行政审批项目取消、下放以及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信息、行政审批事项等信息。二是加强财政资金信息公开,全面公开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三是积极公开土地征收、土地供应和出让、国土资源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土地利用规划、保障性住房、政府采购、重大建设项目等信息。四是加强公共服务信息公开,主动公开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教育领域、医疗卫生领域等信息。五是加强公共监管信息公开,积极推进环境、安全生产、国有企业财务、食品药品安全、企业信用、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等信息公开。六是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
(四)严格督查考核。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实行量化考核,加强日常督查力度,强化网络在线检查,对各乡镇、部门政府信息公开目标任务完成进度,公开内容是否符合规定、全面具体、及时更新,公开形式是否符合规定等项目进行考核,每季度通报政府信息公开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确保信息发布准确完整、更新及时。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信息公开情况。从2016年1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全县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3960条,其中:概况信息288条,总结计划信息380条,规范性文件信息9条,工作动态信息38115条,人事信息19条,财政信息920条,行政执法信息29条,其他信息4200条。
(二)信息公开形式
1.政府网站。县政府信息公开办坚持把县政府门户网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要求,及时维护和更新政府信息,切实做到公开内容全面、规范、真实、及时准确。
2.政务服务中心。在服务大厅各办事窗口和公告栏、触摸屏查询系统上,及时公开行政审批事项和社会服务事项信息,包括行政审批事项、办事程序、收费标准等方面的信息,并提供办理状态、结果实时查询。全年接待公众查询65000人次。
3.公共查阅点。2016年县档案馆接待公众查阅98000余人次;县图书馆全年接待查询72000人次。
4.新闻媒体及其他。通过各地各部门政务公开栏,及时发布政务信息;同时,创建官方微博、微信平台,网上网下、多方位打造网络问政新模式,做到了公开及时、方便群众。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我县在网站上提供了依申请公开的办理流程、制度、表格下载等服务。2016年度收到公民申请公开政府信息2件,按时办结2件。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2016年全县政府信息公开均为免费提供,未收取费用。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复议、提起诉讼的情况
我县2016年度没有发生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项的行政复议案、行政诉讼案和各类申诉案。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少数单位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重视不够。二是公开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简单,存在着流于形式现象。三是工作力量有待一步夯实。大部分单位无专职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人员,业务不熟且变动频繁。
(二)改进措施
1.强化业务培训。建立培训工作常态化机制,采取专题培训、以会代训、座谈讨论的方式,加大业务培训,增强公开意识,提高发布信息、解读政策、回应关切的能力。
2.加强主动公开工作。继续拓展主动公开内容,不断提升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质量和数量,加大政策解读力度。继续优化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完善政府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新媒体载体建设,不断丰富公开形式。不断拓展政府信息公开层面,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向基层延伸。
3.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强化对各乡镇(街道)、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实行分类指导,对政府信息公开困难大、问题多的地方,找准问题,切实解决,督促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