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书面)
来源:达州日报网
发布日期:2021-11-04
点击数:人次

达州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书面)

2021年10月19日在达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达州市第四届人民政府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财政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人大的各项决议和审查意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攻坚克难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市财政运行总体平稳,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1]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过去五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完成496.3亿元,2020年达到112.3亿元,年均增长7.3%。

过去五年,全市转移支付[3]收入1429亿元,2020年达到317.8亿元,年均增长7%。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000亿元,2020年达到277.7亿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429亿元,2020年达到40.1亿元。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

过去五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025.2亿元,2020年达到438.3亿元,年均增长6.2%,保障了正常运转,增进了民生福祉,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过去五年,农林水支出382.8亿元,年均增长8.3%;教育支出389.6亿元,年均增长6.8%;卫生健康支出263.4亿元,年均增长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4.1亿元,年均增长8%;科学技术支出8.7亿元,年均增长6.5%;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6.3亿元,年均增长6.3%。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5]

过去五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量920亿元,2020年达到285.7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总量918.3亿元,2020年达到284亿元,保障了城乡建设、生态环保等项目支出。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6]

过去五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量2.7亿元,2020年达到0.5亿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总量2.7亿元,2020年达到0.5亿元,主要用于国有企业改制及相关改革成本支出、国有企业政策性补贴等方面。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7]

过去五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60.4亿元,2020年达到78.7亿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315.8亿元,2020年达到68.6亿元,保障了基本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支出。

(五)政府债务[8]

截至2020年底,全市政府债务余额为603亿元(一般债务367.6亿元、专项债务235.4亿元),其中市级政府债务余额为137.4亿元(一般债务72.3亿元、专项债务65.1亿元),全市和市级政府债务余额均低于核定的政府债务限额[9],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二、过去五年财政工作情况

过去五年,全市财政系统紧紧围绕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迎难而上、苦干实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交出了人民满意的答卷。

(一)五年来,始终政治坚定、依法理财,财政建设更加有力。一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党的建设统领财政工作,坚持“系统抓、抓系统”,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切实把“党管财政”贯穿到落实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全过程。二是法治财政建设全面推进。严格贯彻落实《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坚决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围绕资金监管、政府采购等方面,修订完善制度14大类64小项,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能力不断增强。三是阳光财政建设全面提速。主动公开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10]和政府采购、政府债务等信息,及时办理依申请公开事项,积极落实 “政务开放日”制度,邀请社会各界了解财政工作、监督财政工作,财政运行更加公开透明。

(二)五年来,始终奋力拼搏、增收节支,财政实力更加壮大。一是挖潜增收做大“蛋糕”。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积极培育财源,开征硫化氢气体资源税,完善综合治税平台,堵塞征管漏洞,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2018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迈上了100亿元台阶。2020年应对疫情影响、政策减收,制定了促产业、稳收入的措施,在经济复苏中实现了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二是创新机制加大争取。建立年初定计划、年中催进度、年底评结果的向上争取机制,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围绕中央、省政策动向和支持方向,做实做细项目包装储备,五年争取资金1527亿元,居全省前列。三是优化结构兜牢“三保”[11]。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全市压减“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10.5亿元。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实施“收一批、压一批、延一批、转一批”措施[12],将节约的资金用于疫情防控、民生项目等重点支出,切实兜牢 “三保”底线。

(三)五年来,始终聚焦中心、服务大局,财政支撑更加强劲。一是减税降费落实有效。坚持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认真落实降低增值税税率、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等各项优惠政策,持续优化涉税管理服务,减免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五年全市减免各项税费超170亿元,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二是支持产业精准有力。聚焦全市产业发展布局,创新财政支持产业方式,采取拨改贴、拨改担、补政策、补要点、补要素、补短板的方式,精准支持产业集群发展,五年拨付产业发展资金202亿元。三是项目建设保障有序。聚焦打基础、补短板、稳增长,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13],用好用活政府债券资金,盘活资产资源,借力资本市场,有力地保障了中心城区缓堵保畅、达钢集团异地搬迁、金垭机场等事关全局的重点项目建设。四是财政金融互动有方。五年全市拨付财政金融奖补资金1.7亿元,撬动金融机构发放实体经济贷款超200亿元、市场直接融资约80亿元。设立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0.6亿元,撬动农业政策性担保机构为全市2600余户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11.3亿元。

(四)五年来,始终一心为民、改善民生,财政保障更加坚实。坚持“民生至上”理念,财政民生投入只增不减,五年全市投入1434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70%以上,超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一是坚定坚决支持脱贫攻坚。认真落实脱贫攻坚战略部署,五年全市安排财政扶贫资金289亿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85.7亿元,设立“四项扶贫基金”[14]12.1亿元,抓好资产收益扶贫,支持全市7个县(市、区)如期脱贫摘帽。二是全力全面办好民生实事。围绕区域教育、医疗、文化中心建设,支持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中职教育资源整合、西南职教园区建设,支持市中心医院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提档升级,支持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等文化惠民活动开展。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全面提升医疗保障水平。投入节能环保资金33亿元,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筹集资金15.1亿元,采取“先预拨、后清算”方式,开通采购“绿色通道”,全力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三是建章建制管好惠民资金。建立惠民惠农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搭建 “一卡通”监管平台[15],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市发放2700.7万人次,发放金额80.4亿元,达州成功列入全省“一卡通”阳光审批试点,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惠民惠农资金阳光审批、阳光公示、阳光发放,相关工作被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广泛报道,工作经验在省内外推广。制定落实直达资金[16]常态化管理机制,分配率、支付率稳居全省前五。

(五)五年来,始终开拓创新、深化改革,财政管理更加完善。按照市委部署,印发《达州市市区财政体制调整方案》,不断完善市以下预算管理体制,市县财政运行机制更加顺畅。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17],基本实现了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推动非税收入收缴支付电子化全覆盖,开出了全国第一张市级医疗单位的财政电子票据。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切实提升公共服务质效。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营造公平公正的政府采购秩序。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实行全生命周期监管。推动平台公司转型发展,支持达州市投资公司成功创建川东北首家AA+平台[18]。财税体制改革3大类16项改革任务和市县财政改革两年攻坚工作圆满完成。

三、2021年财政工作情况

2021年,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全市财政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决策部署,做好各项工作。一是坚定不移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增强干部职工理想信念。扎实开展“三大”活动[19],引导干部队伍主动观大势、谋全局、干事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党章党规党纪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二是凝心聚力组织财政收入。按照主要经济指标“三个高于”目标[20],认真研判财经形势,定期调度收入组织,收入增幅居全省前列。1-9月,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4.5亿元,增长23.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8.6亿元,增长31.5%。三是加力提效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度支出强度。1-9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33.7亿元,增长4.1%。全市拨付产业发展资金14.8亿元,支持产业做大做强。全市争取专项债券资金40.2亿元,主要投向市政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领域。全市减免税费超40亿元,让市场主体轻装上阵、聚力发展。四是持之以恒强化民生支出保障。1-9月,全市民生支出达236.4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70.8%,不断满足群众对更高品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拨付疫情防控资金5.6亿元,用于购买疫苗、防控物资及发放防控人员补助等。五是蹄疾步稳深化财政改革。按照市委“双园双驱”战略部署,理顺市区财政体制。创新市县共建项目财税利益分享机制,全力支持宣汉县争创全国“百强县”。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统筹推进财政重点绩效评价。主动对接重庆市万州区、开州区,建立健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跨区域合作项目财税利益分享机制。六是稳妥有序防范财政运行风险。认真落实“三保”支出保障责任,严格执行“三单列三专项”工作机制,确保“三保”支出不留缺口。严格落实政府债务限额管理,积极稳妥化解政府债务,政府债务风险有效防控。

四、今后五年财政工作打算

过去五年,财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发展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资金使用绩效有待提升、风险防控仍需加强、基层财政发展不平衡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突出问题导向,增添工作措施,持续加以解决和改进。

今后五年,我们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资产资源统筹力度,做大做强财政实力,为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建设“五个中心”、实施“七大振兴行动”的重大决策部署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撑。今后五年全市财政收入目标是:到2025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85亿元、力争达到200亿元。我们将保持“四种劲头”,推动实现“四新”。

(一)今后五年,我们将始终保持勇往直前的闯劲,推动财政实力再上新台阶。加大财源培植力度,创新税收征管方式,做大财政收入总量,提高财政收入质量。抢抓政策机遇,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积极争取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加大统筹力度,盘活资产资源,不断拓宽财政收入来源。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的原则,突出绩效导向,持续优化支出结构,增强对重大决策部署的保障能力。

(二)今后五年,我们将始终保持抓铁有痕的干劲,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新跨越。推动设立万达开统筹发展基金,支持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加大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力度,实施“双园双驱”引领战略,落实创新主体倍增计划,支持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财政支持产业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和撬动作用,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实体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带动能力。创新投融资模式,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着力推动城乡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大力支持发展农业农村,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文化旅游、生态文明等领域投入,确保民生投入占比持续稳定在70%以上,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三)今后五年,我们将始终保持敢为人先的冲劲,推动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21],强化预算约束、执行监控和绩效管理。按照中央、省统一部署,优化市以下政府间财政事权[22]和支出责任划分,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市县间财政关系,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转移支付结构,规范转移支付项目,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完善现代税收制度,理顺税费关系,全面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改进预决算公开,推进预算信息互联共享,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

(四)今后五年,我们将始终保持锲而不舍的韧劲,推动财政管理收获新成效。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化干部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做实做细日常监督、长期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构建职责明确、依法理财的财政治理体系,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加强内部监督,把财政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不断加强财会监督[23],推动财会监督与其他监督形式的贯通协同,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兜牢兜实“三保”支出底线。坚持化解债务与促进发展相结合,严格政府债务限额管理,不折不扣落实政府债务年度化解计划,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各位代表,做好今后五年的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忍不拔的毅力,乘风破浪、开拓向前,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和说明

[1]一般公共预算: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后,各级财政部门依法组织纳入本地区(或本级)预算管理的各项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其中:税收收入主要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非税收入主要包括纳入预算管理的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等。

[3]转移支付:各级政府之间,在既定的职责、支出责任和税收划分框架下财政资金的无偿转移。包括上下之间的纵向转移和地区之间的横向转移,一般以纵向转移为主。目的是解决各级之间的纵向不平衡和各地区之间的横向不平衡,实质是一种财政补助。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

[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通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统筹安排的支出。

[5]政府性基金预算: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6]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国有资本收益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

[7]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

[8]政府债务:政府凭借其信誉,政府作为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按照有偿原则发生信用关系来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信用方式,也是政府调度社会资金,弥补财政赤字,并借以调控经济运行的一种特殊分配方式。政府债务分为中央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

[9]政府债务限额:对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实行限额管理,即年末债务余额不得超过当年债务限额,是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天花板”。上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当年新增债务额度=年度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10] “三公”经费: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食宿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以及燃料费、维修费、保险费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支出。

[11] “三保”: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重点做好“三单列三专项”工作,即:预算单列编制、账户单列设置、资金单列划拨,执行专项监控、监督专项实施、绩效专项评价。

[12] “收一批、压一批、延一批、转一批”措施:对当年不再实施的项目收一批,对可进一步压缩的项目预算资金压一批,对当年可延期安排的资金可视情况延一批,对部分支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安排方式和资金投向转一批。

[13]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以下简称PPP):广义的PPP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合作关系,以授予特许经营权为特征,主要包括BOT(建设-运营-移交)、BOO(建设-拥有-运营)等模式。狭义的PPP是近年来发达国家在总结传统BOT等模式不足的基础上探索出来的一种新模式,与传统BOT的原理相似,可由“使用者付费”或“政府付费”,但比传统BOT更强调双方的全过程合作。

[14]四项扶贫基金: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按照省财政厅统一部署,设立的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卫生扶贫救助基金、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

[15] “一卡通”监管平台:按照“财政搭台、部门实施、分级承担、共享共用”模式,建立的省定补贴项目审批信息系统。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全部通过“一卡通”监管平台直接发放到具体企业或人员。

[16]直达资金:政府拨款直接到达地方的资金,资金下达“提速”,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将新增财政资金通过增加转移支付,第一时间全部下达市县,避免资金层层审批、下达耗时,有利于迅速发挥资金效益、惠企利民。

[17]预算绩效管理:以一级政府财政预算(收支)为对象,以政府财政预算在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总体产出和结果为内容,以促进政府透明、高效履职为目的所开展的绩效管理活动。主要通过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结果应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简而言之,预算绩效管理就是在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上必须充分考虑绩效这一原则,也就是说“钱要花得有成效”。

[18]AA+平台:主体信用评级是指以企业或经济主体为对象,通过一套相关指标体系进行考量,标示出企业偿付债务的能力。企业信用等级分为三等九级,即:AAA、AA、A、BBB、BB、B、CCC、CC、C。每一个等级可用“+”“-”进行微调,表示略高或略低于本等级。2020年经中证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评定,达州市投资有限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被评为AA+,成为川东北首家获得AA+信用评级的国有企业。

[19] “三大”活动:2021年,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新”重要论述,中央、省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达州高质量发展重大问题等,中共达州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奋进新征程·实现新跨越”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立足自身实际,查找自身不足,推动达州高质量发展。

[20] “三个高于”目标:达州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明确主要经济指标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全省第10位、高于7个区域中心城市第4位。

[21]财政支出标准化:对预算事项合理分类并分别规定的支出预算编制标准。主要分为基本支出标准和项目支出标准。

[22]财政事权:一级政府应承担的运用财政资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任务和职责。支出责任:政府履行财政事权的支出义务。中央的财政事权由中央承担支出责任,地方的财政事权由地方承担支出责任,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根据基本公共服务的属性,区分情况划分支出责任。

[23]财会监督:依据预算法、会计法等法规对财政、财务、会计行为开展的各种监督活动的统称,监督主体主要有人大、财政、行业主管部门等,其内涵主要是指以财政部门为主体的财会监督活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