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 无障碍 | | 网站支持IPv6  
县教科局“三着棋”开启民办教育“新引擎”
发布时间:2019-01-09 浏览次数: 来源:信息公开办 字体:[ 放大 缩小 ] [我要打印] [关闭本页]

    近年来,大竹县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下活“三着棋”,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全县共有民办教育机构182所,形成了多层次、全覆盖的教育服务体系。

    严格准入条件,构建民办教育“新格局”

    一是坚持审批流程化、材料清单化。对办学场地、设施配备不达标、未纳入规划及弄虚作假的民办教育机构坚决不予审批。二是坚持“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部门的管理责任和乡镇“属地管理”责任,将监管触角延伸到基层。2018年,全县淘汰了9所条件落后的幼儿园,改造升级6所幼儿园,引进1所优质民办学校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大竹实验学校,整体提升了办学水平,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全覆盖,初步形成了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格局。

    规范办学行为,提升民办教育“新形象”

    一是强化民办幼儿园的日常管理。不定期对民办教育教学、师培师训、财务报表、信访维稳、食品卫生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2018年,与各民办幼儿园签订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151份,督查指导30次。二是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今年,清理摸排校外培训机构39所,取缔1所,重筹设9所。同时,在《达州日报》、达州发布、达州教育网、大竹政府网等媒体向社会公示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三是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严格教师聘任制度。实行教师任职资格和试用期考核制度,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正式签订教师聘任合同;建立学习培训制度。通过观摩、研讨、交流和“以老带新”“走出去、请进来”等途径,加强教师的学习与培训,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严格贯彻执行民办教育法规政策,坚决杜绝教师虐待、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现象。
 
    落实优惠政策,筑起民办教育“新支点”

    一是加大财政对民办教育发展奖补扶持力度。2018年春季,发放建档立卡和“三儿”奖补资金230.36万元,全年共发放“三儿”资助资金434.817万元。二是加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通过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认定和扶持,不断扩大普惠性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近三年全县共认定普惠性幼儿园120所,占民办幼儿园的83.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