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是农业部命名的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近年来,我县围绕现代农业“1243”工程和“5+6”战略,狠抓“五个强化”,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取得较好成效,拟申请认定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县。截至2019年已培育认定县级现代农业园区10个,申报创建市级园区2个。
一是强化平台构建,推动园区建设与管理相协调。各园区分别成立农业园区管理办公室,明确主体责任,就近设立专门场所,分产业设立专项资金,县、乡分别落实专人为入园企业提供统一、高效的成果展示、信息交流、政策落地、农民培训等服务。
二是强化政策保障,推动园区规划与项目落实相协调。积极争取、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向园区倾斜,推进园区田、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捆绑整合涉农项目10余项资金1.1亿元。县财政设立糯稻、白茶、香椿、苎麻四大产业专项资金各500万元。创新投融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等建设。如白茶“四带三供” 模式(即浙江人带资金、带技术、带人才、带市场,大竹供土地、供劳动力、供基础设施配套)。累计招引建设资金2.9亿元。
三是强化人才支撑,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结构相协调。开展院校合作,建立企业主体、市场导向、农科教结合、产研学一体的科创平台,构建“首席专家+岗位专家+技术顾问+基地示范”等转化新模式。注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懂技术、有文化、善学习、能带头的新型职业农民。鼓励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创新创业,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农村“双创”平台。已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135个,其中专合社557个,家庭农场125个,种植大户453个。
四是强化装备提升,推动农业产业与设施装备相协调。加大园区机械化、信息化、物联网建设投入,提升农作物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争取配套项目,引导扶持醪糟、白茶、秦王桃、黑花生等园区内龙头企业配套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打造提升现代冷链物流。鼓励园区内企业开发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建立智能监测系统、智能大棚、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五是强化利益联结,推进带动主体与农户多方共赢。推广东汉醪糟“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白茶“公司+专合社+农户+产业党委”,香椿“专合社+村级组织+农户+科研院所”,小龙虾土地“反租反聘”等多种经营模式,推进带动主体与农户建立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专合社、村级组织、科研院所、农户等多方共赢。农业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868元,比全县人均增收30%达504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