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生态环境局践行使命担当,主动把“治脏、治乱、治尘、治噪、治水”融入污染防治攻坚战役中,坚持加快建设和加快管理并重,集中治理和日常管理并进,宣传管理和依法治理并用,动员全局干部职工投入“四城同创”带动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实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保人更文明”的目标。
一、治脏狠抓环境卫生。强化机关公共区域整洁卫生,结合疫情防控进一步完善保洁制度,坚持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每月组织单位干部职工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清除卫生死角、积存垃圾和乱堆乱放的杂物,保持单位和职工居住小区的清洁卫生和局办公大楼的整洁美观。
二、治乱狠抓职工教育。门卫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认真履行市容市貌管理职责和义务,保证门前清洁、绿化、整洁,坚持杜绝在环保局大门口摆摊设点,保证单位秩序良好。司乘人员进一步规范单位的公车停放秩序和文明驾驶行为,局公务用车实行一车一位,对位泊车,外来办事车辆服从门卫调度,归位停车,杜绝乱停乱放。干部职工规范文明礼貌行为,组建环保志愿者参与社区联创活动,养成不乱扔纸屑,不乱吐口痰,不踩踏绿地,不攀爬护栏闯红灯等良好行为,树立环保队伍的良好形象。
三、治尘狠抓扬尘治理。单位车辆自觉做到保持车容整洁,做到脏车不进城,车辆不带泥土在城区行驶。协同相关职能部门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大对工业废气、建筑扬尘,车辆尾气等大气污染物的监督执法力度,坚决依法查处超标排放和违法排污行为,着力改善空气质量。今年上半年,空气优良天数提升至87.4%。
四、治噪狠抓噪声防治。加大城市功能区噪声监测力度,严格中高考期间噪声污染防治执法监管,单位车辆和职工车辆自觉遵守城区禁鸣规定。积极配合综合行政局加大对建筑噪声、娱乐噪声、商业噪声等涉及噪声排放单位的整治查处力度,实现不超标,不扰民。2019年城市功能区噪声监测达标率93.8%。
五、治水狠抓日常监管。加强对全县工矿企业的工业废水的执法监管,确保企业实现达标排放。加大对农村养殖污染的整治,推进农牧综合利用,不断减轻农村面源污染。加强对乡镇场镇生活污水的指导,督促乡镇改水改厕,完善污水管网,建成污水处理厂尽快投入运行。加大对县域4大水系的日常监测和乡镇饮用水的例行监测,保障全县的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上半年全县10个监测断面水质综合达标率70%,城乡饮用水源达标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