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 无障碍 | | 网站支持IPv6  
团县委“133”教育实践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发布时间:2022-02-23 浏览次数: 来源:大竹发布 字体:[ 放大 缩小 ] [我要打印] [关闭本页]

为深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护航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团县委通过创新开展“133”教育实践活动,建立校内外互为补充、有机联动的未成年人保护教育实践体系,促进未成年人在集体中健康成长。

01 围绕一个重点,突出实践育人作用

以护航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为重点,构建团县委、县少工委、各级学校及学生家长三级联动机制,按照不同年龄和学段特点,分层系统开展系列未成年人教育实践活动。使未成年人教育实践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在实践教育活动中实现未成年人身心自我成长和健康发展。

02 搭建三个阵地,延伸教育保护载体。

一是 发挥童伴之家作用

建立31个“童伴之家”,设立31个“童伴妈妈”公益性岗位,常态性未成年人保护知识宣讲、家访、开放日等活动2000余场,累计服务留守儿童达1.4万余人次。

二是 建立教育实践基地

建立教育杨通红色革命纪念馆、大竹县烈士陵园、大竹县荣军院、大竹县新华文轩书店四个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思想教育引领活动30余场,参加人员1万余人次。

​三是成立社区少工委

探索建立9个街道社区少工委,打造符合少年儿童课外学习拓展的阵地,配备社区少工委组织,吸纳优秀家长代表、退休老教师同志等群体担任少工委委员,弥补校外活动阵地的空白。

03 实施三项活动,护航身心健康成长

一是开展志愿服务

发动全县各级学校组织组织学生开展红领巾护书员、文明城市创建、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让未成年人在参加公益活动中获得自身发展,学习知识技能,取得价值认同、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的效果。

二是实施公益课堂

自2015年来,通过为未成年人提供暑期课业辅导和素质教育等,加强社会关注和亲情陪伴,让农村留守儿童获取知识、开拓眼界、丰富假期生活,累计服务1000余人。此外,开展“爱心圆梦 f 希望永恒”贫困大学新生爱心资助活动,累计筹集助学资金536.6万元,资助2605名贫困学子圆梦大学的目标。

三是参与社会实践

以“植树节”“清明节”“六一”“建队节”“法制宣传日”等为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未成年人集体社会实践活动,让未成年人在集体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增长科技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动手动脑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目前,累计覆盖10万余人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