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春耕关键时期,大竹县公安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以“磐石1号”专项行动为统揽,抓住“三重”工作这一主线精准施策,紧盯春耕生产时间节点,积极调处涉农矛盾纠纷,深挖细查坑农害农犯罪行为,做优做精农民服务保障,让农民放心、安心、暖心,为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大竹建设成为西部百强县提供公安保障。
一、突出“调”字卫春耕。一是找准“七寸”解难题。以征地拆迁、土地临界、资源分配、邻里纠纷等为切入点,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和治安隐患排查工作,全力保障农村稳定、农民安定。组成乡镇领导 村社干部 驻村民警的“矛调小分队”,走向田间地坝、居民院落,关注农民所思所想所盼,共开展农村地区不稳定因素专项排查6次,梳理因征地拆迁、环境污染、脱贫安置等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39个,重点隐患38个,均第一时间推送至乡镇进行了有效化解。二是吹好“前哨”化风险。抓住春耕时期矛盾纠纷频发高发、极易演化升级的特点,大竹县公安局组织召开专门工作部署会,提前安排各农村派出所主动对接乡镇、村委会联合开展春耕期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落实“一村一警”“一村一警务助理”,下沉125名派出所民辅警到村社开展社区工作,利用驻村民辅警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针对疑难纠纷集中开展调解,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避免了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2月11日,县公安局通过情报信息搜集提前介入,成功化解一起因相邻地界地上附着物权属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三是探寻“法门”开新局。运用好“公调对接”机制,构建起党政主导、公安主责、部门参与的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体系,成功调处涉农矛盾纠纷298起,化解信访积案2起。在农业大镇石河镇试点推行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新模式,各职能部门联合入驻,常态办公,打造基层社会治理“自助超市”,群众可直接找到矛盾纠纷牵涉的相关部门精准表达诉求,使问题第一时间得到反应,纠纷最快速度得到解决。
二、突出“巡”字护春耕。一是优化内部巡防模式。增加农忙时期显性用警,借助“交巡联勤”“所队融合”警务机制,24小时联勤联动,加大对城郊结合部、治安隐患突出部位、偏远地区巡逻防控力度。成功打掉地下流动赌场1个,抓获违法嫌疑人30人;查处农用三轮车非法载客323起、农村客运车辆超速行驶52起。二是建强群众巡防组织。组建一支由乡镇领导、村社干部、派出所民警、治安积极分子组成的“义警”巡逻队伍,与“治保委员会”共同开展巡逻防控。密切关注“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由派出所牵头,组织年富力强者参加邻里守望、义警巡逻等群防群治工作,增强群众自我保护和防灾减灾意识。三是突出巡防工作目标。以保障安全为第一要务,全面加强农忙时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针对春耕时节农用车辆上路带来风险隐患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农村“两站两员”工作积极性,在乡镇各要道路口分兵把守,严查“三超”一疲劳等违法驾驶行为,并对司机开展批评教育,有效防范了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扎实做好农村护校安园工作,落实上放学时段“护学岗”,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深入各中小学、幼儿园为师生上好“开学第一课”,将安全理念深植于师生内心。
三、突出“打”字保春耕。一是严打农资造假。以“磐石1号”专项行动为抓手,严打农资造假,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农药、种子、化肥等侵害农民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通过设置群众投诉箱、公开举报电话等方式,广泛收集相关线索信息,坚持露头就打,深挖彻查的原则,对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整治。二是严打侵财犯罪。将当前农村地区较为突出的电信网络诈骗等作为保护农民根本利益的头等大事来抓。健全县联席会工作机制,责任明确到各部门、乡镇、派出所,压紧压实任务目标,决不允许电诈行为在我县抬头。2月以来,明确各派出所赴东南亚国家户籍核查人数11082人,成功打处电信网络诈骗及其相关犯罪案件5起,挽回群众经济损失600余万元。三是严整市场秩序。深化“ 公安”机制,联合工商、质检等部门,成立“农资打假专班”开展联合整治,开展假冒农资联合检查3次,查处销售假冒伪劣农资案2起,依法打击处理3人。在52个乡镇集贸市场设置法律咨询台,发放宣传手册2000余册。到全县120余家农药种子销售个体户门市开展普法宣传,从关键环节上遏制假冒伪劣农资流入市场。
四、突出“暖”字助春耕。一是开展上门服务。出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便民利民20项措施》,以“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导向,持续开展放管服改革,以改革红利为农民群众谋福利。根据春耕时期群众忙于生产,无暇办理户籍、驾驶证照申领及更换业务的实际情况,由户政、交警等部门组建为民服务“春风小分队”,开展“美丽乡村行”活动,为群众上门办证826件、送证上门521件。同时,大力推行“网上办、预约办、延时办”“逢集办”等便民措施,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办理相关业务,最大限度帮其节约了时间和经济成本。二是开展特色服务。为进一步缩短服务群众空间距离,提升公安政务服务效率,大竹县公安局积极推动公安政务服务中心于2022年2月28日正式搬迁至新建的政务中心。投放自助照相机1台、自助填表机4台、自助签注机1台、自助查询机1台,可满足峰值500人的业务办理需求,营造了服务高效、环境更优的办事环境。三是打造智慧警务。实施末梢强基工程,将“一窗通办”延伸至未入驻政务中心的乡镇派出所公安户籍窗口。针对警民沟通不畅的问题,建立“警民微信群”,接受群众业务咨询和事项查询,进一步拉近了警民关系。推出“一证速办”服务举措,群众可通过大竹公安微信小程序等提前咨询业务信息和办理流程,让群众节约更多时间开展春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