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近年以来,大竹县多点发力,积极开展增减挂钩、耕地保护、土地动态巡查等措施,全力保障项目建设用地,因地制宜进行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合理布局,严防死守县域耕地保护红线。
一是着力推进规划管控。按照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强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改变的原则,对12.26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科学评估,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生态保护红线与耕地、矿业权、人工商品林、城镇村及各类建设项目等矛盾冲突,最大限度的为乡村振兴预留发展空间。结合退耕还林、生态红线、设施农用地、矿山范围线等数据积极推进永久基本农田整改核实补足工作,拟继续保留的永久基本农田86.98万亩,拟补划的永久基本农田19.58万亩,为全县粮食安全筑牢基础。
二是全力推进增减挂钩。为充分释放城乡发展,着力用足用活增减挂钩政策,积极谋划引进社会投资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认真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出台了《社会投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方案》,不断完善社会投资增减挂钩项目实施体制机制,为推进土地增减挂钩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现已报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规划104个,申请面积3万余亩,已获批项目40个,批复规模1.15万亩,已实施项目24个,产生1100余亩节余指标。
三是强力推进土地处置。为加快推进全市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消化处置工作,确保土地不闲置、出效益,进一步加大实施批而未用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积极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再利用。截至目前,消化2009-2018年批而未供土地1042.8亩,消化2019-2021年批而未供土地569.4亩,处置闲置土地5090.1亩。
四是全面推进土地整理。坚决扛起耕地保护(补充耕地)突出问题自查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耕地保护责任制,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积极梳理排查18个土地整理项目补充耕地不实问题,编制完成了补充规划设计方案及工程预算和《耕地保护(补充耕地)突出问题自查整改工作方案》,全面推进自查整改工作,奋力攻守我县耕地保有量。截至目前,全县完成了5个土地整理项目,总建设规模为57000余亩,新增耕地3900余亩,
五是有力推进土地动态巡查。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构建“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执法监管工作常态化、立体化、制度化的机制模式,制定了《大竹县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工作实施办法》《大竹县自然资源局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考核办法》《大竹县自然资源局关于开展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工作检查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建立了县、乡、村、社四级动态巡查机制,确保动态巡查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切实将违法行为消灭在初始、解决在萌芽。截至目前,开展土地巡查2360余人次,有效制止违法违规用地行为41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