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以推进“美丽大竹 f 宜居乡村”建设为抓手,扎实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镇容村貌大幅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亮点纷呈。在工作中,各地涌现出了一批“金点子”、好做法,本期快报将撷取其中的几朵“浪花”,供大家借鉴学习,以期共同为加快建设繁荣美丽活力大竹贡献环境治理力量。
一、破解垃圾乱丢难题,亮出新招。石子镇谷嶙新村桥头,常年有人乱丢垃圾,虽立牌警示,但收效甚微。该镇党委政府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想出新招:对清理干净的垃圾堆放点进行素土覆盖,将形成的“新土地”无偿划给周边有种菜需求且有责任心的居民种菜,紧紧依靠群众的力量,有效解决了多年来想解决但未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二、保洁用具包干使用,实现“双赢”。石子镇通过科学测算,实行购置保洁用品资金“包干”制度,促使清洁工爱护日常使用的保洁工具,保洁用品的损耗率大幅降低。同时,清洁工可以自制扫把、撮箕等清扫用具,节约的资金归己。“包干”制度让清洁工无形中增加了一笔收入,社区也降低了保洁运行成本,实现了社区与清洁工双赢。
三、统筹处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文星镇党委政府面对场镇周边日积月累的建筑垃圾,曾经也是束手无策,附近居民怨声载道,信访不断。后来,该镇集思广益,决定主动出击,在全镇范围内常态化摸排路基铺垫、地基回填等土石方需求信息,并在村组干部工作群里发布。在各种力量的撮合下,该镇建筑垃圾很快找到了“婆家”,真正实现了建筑垃圾消纳变废为“宝”。
四、“随手拍”发挥大作用,根治“顽疾”。为有效根治极少数市民随意丢弃垃圾的“顽疾”,文星镇建立了环境卫生“随手拍”微信监督群,对发现违规倾倒垃圾者,群成员通过“随手拍”实时在线拍照上传,镇环治办根据图片信息,及时协调相关人员予以处理。“随手拍”模式对随意丢弃垃圾的行为起到了良好的监督作用,随意丢弃垃圾的“顽疾”得到了有效治理。
五、创新考核评比机制,奖优罚劣。考核是为了激励引导干部以更好的状态、更实的作风推进工作,如果“只刮风,不下雨”,将考核结果“束之高阁”、弃之不用,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干部考核“奖优罚劣”失去“药效”。中华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深谙这个道理,在2021年度的环境治理工作考核中,该镇创新考核评比机制,邀请第三方组成联合考核组,深入镇域12个村(社区)的公路沿线、河道两岸、村办公室、场镇等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逐一进行了环境卫生实地考核,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逗硬奖惩,奖优罚劣。为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该镇将把这种考核机制固定化,以考促干。
六、垃圾分类多措并举,成效初显。垃圾成功分类可降低50%以上的需处理量,推行垃圾分类,公共参与起到重要作用,如何组织垃圾生产者参与到垃圾治理系统里?近年来,竹阳街道办做了许多探讨。在印制宣传手册、配置垃圾分类设施设备的基础上,该街道办在学府上城小区推行了多种措施,垃圾分类成效初显。一是设立了巨熊智能垃圾分类机,小区居民可以将家中的易拉罐、矿泉水瓶、纸壳等废品直接投入智能垃圾分类机,以积分换现金。二是设立了旧衣服回收专柜,小区居民可以将家中的旧衣服、旧棉絮等物品投入旧衣服回收专柜,既为灾区人民送去了温暖,又减少了垃圾日常产生量。三是建立“易物”微信群,小区居民可以将家中不需要或不想要的大件物品,如沙发、床垫;或者旧电脑、各种旧物件,通过“易物”微信群发布信息,在小区实现“旧货易主”,既为旧货的“新主人”节约了资金,又实现了垃圾源头减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