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2020年度财政总决算分析报告
来源:县财政局
发布日期:2021-09-27
点击数:人次

根据省财政厅决算工作会议安排,我县及时组织编报了2020年度财政总决算报表,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报表数据基本做到了真实合理、全面准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经济运行情况

202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7.3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7.54亿元,同比增长11.8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49.01亿元,同比增长3.9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70.75亿元,同比增长2.1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54元,同比增长6.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53元,同比增长8.8%。

二、地方公共财政收支情况

(一)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29919万元,较上年243662万元下降5.64%。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333万元,占年初预算154232万元的98.77%,较上年同期增长3.71%。上划中央“两税”完成30470万元,较上年36578万元下降16.70%。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执行情况表

                                       单位:万元

项目

调整预算数

决算数

上年决算数

占调整预算%

较上年同期增减%

一、税收收入

84828

63028

70528

74.30

-10.63

1、增值税

35209

19520

23487

55.44

-16.89

2、企业所得税

11925

9026

11242

75.69

-19.71

3、个人所得税

1654

1295

1568

78.30

-17.41

4、资源税

3180

2360

3040

74.21

-22.37

5、城市维护建设税

2714

2404

2561

88.58

-6.13

6、房产税

996

1314

949

131.93

38.46

7、印花税

901

929

853

103.11

8.91

8、城镇土地使用税

890

865

842

97.19

2.73

9、土地增值税

11024

8130

10477

73.75

-22.40

10、车船使用税

1537

1522

1454

99.02

4.68

11、耕地占用税

6360

908

6006

14.28

-84.88

12、契税

7696

14302

7349

185.84

-94.61

13、环境保护税

742

453

693

61.05

-34.63

14、其他税收收入

 

 

7

 

 

二、非税收入

69404

89305

76360

128.67

16.95

1、专项收入

5663

5473

5765

96.64

-5.07

2、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5207

36383

5456

698.73

566.84

3、罚没收入

4420

5460

4956

123.53

10.17

4、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53805

41694

59874

77.49

-30.36

5、政府住房基金收入

284

 

 

 

 

6、其他收入

25

295

309

1180.00

-4.53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合计

154232

152333

146888

98.77

3.71

2020年我县财政工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依法加强财税征管,圆满完成了财政收入任务。

(二)收入结构和行业分析

2020年,我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63028万元,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1.38%,非税收入完成89305万元,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8.62%,相比去年收入质量有所降低。

1、税收方面

从入库情况来看,仅房地产行业、金融业、租赁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5个行业增长,分别增收15379万元、1971万元、1389万元、164万元、101万元,同比增长58.85%、13.46%、76.87%、150.46%、38.11% 。其余15个行业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及社会组织4个行业减收最明显。

房地产行业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多家房产公司缴纳契税,使得契税入库同比增长4770万元;二是美宇、天意房地产确认销售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4000余万元;三是龙凯房地产公司进行学府上城的部分项目清算。

金融业增收原因主要:一是金融行业受疫情冲击较小、恢复快,主营业务收入较同期增加1.84亿元;二是县局召集金融企业进行政策宣讲,安排专人对接指导,努力挖潜增收。

制造业减收的主要原因:一是水泥行业受疫情影响,销量减少的同时,均价同比减少了约70元/吨,再加之因“5.17”交通事故带来的全市货车超载治理,运输成本增加,水泥行业同期销售收入锐减,增值税同比减收约1个亿;二是2018年水泥行业低迷,利森和海螺水泥资金紧张,形成4720万欠税,在2019年行业行情好转后征缴入库,因此垫高了2019年的入库数,拉大了2020年同期入库数的差距;三是海螺水泥从4月开始适用即征即退增税税优惠政策,2020年已退 1930万元。

采矿业减收的主要原因:一是为化解煤炭行业产能过剩,优化产业结构,省政府要求煤炭行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年产能低于15万吨的,停产技改。二是疫情影响,煤炭行业的下游行业火电、钢铁、建材和化工等停工停产,对煤炭的需求下降,加之短期的运输受限,煤炭价格走低。三是政府为了稳就业、保民生,放宽对年产量低于15万吨的煤炭企业的生产限制,但是重庆“12.4”吊水洞煤矿事故发生后,全国煤矿行业开展安全生产的严厉整顿,我县煤矿企业基本都停止生产。

建筑业减收的主要原因:一是疫情影响逐渐退散,工程项目陆续开工,建筑企业大量购进钢筋、水泥等原材料,取得了较多的可抵扣进项税额发票,短期给增值税的入库带来压力;二是房地产项目目前属于甲方市场,建筑企业不仅被拖延工程款,甚至垫付材料款,挤占建筑企业的流动资金,纳税能力减弱;三是政府放宽经商办企的条件,建筑公司增加,僧多粥少,行业利润变薄,企业所得税贡献率下降。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及社会组织涉及的主要税种是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019年集中入库耕地占用税和土地增值税(国有资产管理中心旧房转让),这种一次性税收垫高了税基,为今年的组收带来了压力。

2、非税方面

行政事业性收费36383万元,比去年5455万元增长30928万元,占非税收入的40.74%,主要是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清理巴国古城片区、香樟林片区、长亭送别片区等的土地复垦费等;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41695万元,占非税收入的46.69%,主要是乡镇供水总站、门市等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处置。

(三)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2020年我县共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8666万元,占调整预算549581的99.83%,比上年下降1.30%。主要是由于疫情影响,我县的收入减少,导致我财力减少。但我县刚性增支因素多,县级财政压力巨大。主要表现在:一是财政供养人员正常晋级工资增加支出;二是落实脱贫攻坚政策,加大了扶贫项目的支出,2020年扶贫支出为38264万元;三是落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机制,落实再就业政策和落实优抚对象医疗救助、农村五保户补助提高等政策增加支出;四是按政策增加对教育、科技、文化、环保的投入,增加支出;五是偿还到期地方债券本金及利息增加支出,2020年我县归还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本金58970万元,利息及发行费18820万元。同时,为保障我县社会事业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也给财政带来巨大的支出压力。

 

地方公共财政支出执行情况表

                                                                单位:万元

项目


调整预算数


     决算数

上年决算数


占调整预算%


较上年同期增减%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45803

45803

49222

100.00

-6.95

国防支出

71

71

268

100.00

-73.51

公共安全支出

20741

20741

19639

100.00

5.61

教育支出

120357

120357

117700

100.00

2.26

科学技术支出

6224

6224

5796

100.00

7.38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

6318

6318

7258

100.00

-12.95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98746

98746

93963

100.00

5.09

卫生健康支出

45894

45894

43671

100.00

5.09

节能环保支出

12479

12479

12530

100.00

-0.41

城乡社区支出

20232

20232

17826

100.00

13.50

农林水支出

99476

98561

95263

99.08

3.46

交通运输支出

11131

11131

16181

100.00

-31.21

      ​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

3497

3497

3193

100.00

9.52

商业服务业等支出

2088

2088

2725

100.00

-23.38

金融支出

165

165

400

100.00

-58.75

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

2658

2658

3464

100.00

-23.27

住房保障支出

25784

25784

37913

100.00

-31.99

粮油物资储备支出

7229

7229

5133

100.00

40.83

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

6462

6462

4764

100.00

35.64

其他支出

1299

1299

7115

100.00

-81.74

债务付息支出

12873

12873

11788

100.00

9.20

债务发行费用支出

54

54

76

100.00

-28.95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合计

549581

548666

555888

99.83

-1.30

(四)财力及平衡情况

 1、财力情况:2020年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52333万元,加上:(1)返还性收入9082万元;(2)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360698万元;(3)专项转移支付收入22657万元;(4)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50170万元;(5)上年结余1152万元;(6)调入资金26192万元。全年可用财力622284万元。

2、平衡情况:按现行财政体制算账,2020年我县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52333万元,返还性收入9082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87236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收入43604万元,各项结算补助21802万元,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补助收入3505万元,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收入4898万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收入330万元,固定数额转移支付补助收入30093万元,革命老区转移支付收入1842万元,贫困地区转移支付收入12392万元,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50931万元,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4065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22657万元,转贷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收入50170万元,调入资金26192万元,上年结余1152万元,全年可供安排支出622284万元,减去上解支出25132万元,债券还本支出45470万元,全年财政支出数为548666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101万元,当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并结余915万元,结转下年支出915万元。

三、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一)政府性基金收入情况

 2020年我县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49418万元,占调整预算123380万元的121.10%,比上年74468万元增长100.65%。基金收入主要来源是土地出让收入,2020年我县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39213万元,比2019年68934万元增加70279万元,同比增长101.95%。

(二)政府性基金支出情况

    2020年我县实现基金支出244911万元,占调整预算245981万元的99.57%,比上年116676万元增长109.91%。

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49418万元,加政府性基金上级补助收入25763万元,专项债务转贷收入108600万元,减政府性基金支出244911万元,调出资金2430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3500万元,收支平衡并结余1070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2020年我县完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109万元,上年结余0万元,减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17万元,调出资金1892万元,收支平衡并结余0万元。

五、2020年财政工作

(一)狠抓预算执行,全年收支目标圆满实现

财政收入稳定回升。面对经济下行和“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压力,及时研究制定针对性措施。出台《大竹县社会综合治税工作考核办法》,充分发挥综合治税平台作用;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税收治理,确保税收收入应收尽收。建立科学的非税收入测算机制,明确非税收入考核奖惩机制,合理确定非税收入征收计划。全年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5.23亿元,同比增长3.71%,全县财政收入持续回升,增幅由负转正。其中,实现税收收入6.3亿元,占比41.37%,较去年下降6.63个百分点,减税效应持续显现。

重点支出保障有力。按照“保重点,压一般、优结构”的思路,单列编制和拨付“三保”资金,对基本民生支出实行专户管理、专项监控。继续按照高于10%的比例压减一般性支出,按照高于3%的比例压减“三公”经费,将节省的资金优先用于“三保”支出和保障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落实。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87亿元,同比下降1.30%。脱贫攻坚、基本民生、应急救援等重点领域支出有效保障,农林水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分别累计增长3.46%、5.09 %、35.64%。

筹资工作成效显著。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项债扩容等重大政策机遇,加大统筹督促,积极汇报争取。全年争取转移支付资金41.82亿元,超年初任务35.46亿元的17.94%;争取债券资金15.88亿元,其中新增债券12.15亿元,超年初任务5.5亿元的188.73%。持续加大城市经营力度,全年共收取土地出让金13.92亿元。依法推进国有公司市场化融资,通过乡镇污水处理厂、标准化厂房、全域供水、二中整体迁建等项目,融资2.96亿元。积极推动闲置门市、住房及中小学经营性国有资产等形成实际收益,全年盘活国有资产收益1.35亿元。

(二)聚焦突出问题,“三大攻坚战”稳步推进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持续将脱贫攻坚作为财政支出优先保障的重点,县本级预算投入扶贫资金1.01亿元,增长20%;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81亿元用于脱贫攻坚,较去年增长15%。继续实施财政扶贫资金专项库款保障管理,按序时进度及时拨付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3亿元,以满分通过全省财政专项扶贫绩效考核。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城乡环境改善年”活动,加快建立财政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全年共投入环保资金4.03亿元。大力支持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等重大项目建设,统筹资金13280万元,完成文星镇、张家镇等33个污水处理厂和配套支管网建设。大力支持东柳河铜钵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投入治理资金5600万元,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严格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积极筹集偿债资金,化解政府隐性债务3.9亿元,债务风险进一步降低,财政部于今年10月测定我县债务风险等级为绿色。持续推进市县暂付款清理消化三年攻坚行动,按计划清理消化暂付款2.43亿元。深入开展“防范化解基层国库运行风险两年行动”,我县库款保障水平保持在0.2以上,实现了工资、扶贫、民生、直达资金的封闭管理、安全运行、精准使用。

(三)突出支持重点,促进经济发展加力增效

全面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支持项目建设,通过向上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盘活资产资源、国有公司市场化融资等多种方式,筹集项目资金18.4亿元,全力保障159个政府性投资项目有序推进,园区标准化厂房、竹凤大道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实施。积极创新投融资模式,推动大竹县绕城快速通道建设项目(PPP)进入采购阶段,纳入PPP项目合作总投资12.48亿元。

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认真落实《大竹县有效应对疫情防控稳定经济增长16条措施》,拨付各类奖补资金1.06亿元,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复工复产。积极落实财经互动、“战疫贷”、“稳保贷”等金融支持政策,兑现财政补贴资金1.86亿元。牵头设立乡村振兴贷款风险基金、“政、担、银、企、户”贷款风险基金各500万元,为79户企业或个人担保贷款9375万元,为重点企业办理“应急转贷”资金2950万元,有效缓解我县中小企业资金难题。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聚焦“扩内需、降成本、稳预期”共减免各项税费5.36亿元。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投入资金1441万元,大力支持“四城同创”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抢抓国家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契机,向上争取上级资金6561万元。全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完成县级财政投资2850万元,重点推进庙坝—姚市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支持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全年投入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5200万元。深化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措施,全年拨付政策性农业保补贴2982万元。

(四)注重补短补缺,民生保障政策全面落实

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始终坚持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全县民生投入39.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1.26%,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优先保障疫情防控及“六稳”“六保”等重点支出,在支出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第一时间筹集安排疫情防控资金4861万元。

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突出抓好稳就业这一“六稳”之首,及时拨付5015万元就业资金,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突出支持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及时兑现民生普惠政策,全年发放五保供养、低保、优抚等民生资金3.26亿元。做好疾控防疫资金保障,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健康中国行动提供资金保障。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按照“两个只增不减”要求,全年安排教育支出12.04亿元,增长2.26%。投入资金7161万元,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三免一补”、营养餐、农村教师生活补助等惠民政策。持续扩大教育资助范围,全年资助贫困学生11万人次,发放资金5594万元。统筹资金3739万元,积极推进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2892万元,加大农村公办学校维修改造、扩建校舍及其附属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办学条件。

支持开展社会治理。安排资金1006万元,支持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禁毒人民战争和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等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切实加强金财网网络安全管理,积极有效应对“勒索”病毒攻击,保证了全县财政系统的数据和资金安全。大力支持应急救援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支持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特别是支持提升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响应、应急救援能力。

(五)创新政策机制,依法理财水平持续提升

财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加快推进财政改革任务落实,全面完成了市县财政改革“两年攻坚行动”确定的73改革事项。积极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向县人大提交了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大竹县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确定的14项改革事项全部完成销账,现代财政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县级部门(单位)预算绩效目标编制覆盖率达100%。

财政监督力度不断加大。突出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开展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核查,加强财经纪律执行监督、直达资金管理使用常态化监督,全年共核查单位34个,涉及问题金额112.3万元。积极开展脱贫攻坚资金大排查,共排查项目298个,涉及5.65亿元。认真落实各项巡视巡察反馈意见整改责任,加快推进省委巡视、脱贫攻坚清零行动等整改工作,完成问题整改31项。

基础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持续跟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完成139个行政村(社区)建制调整的财务归并、档案整理等工作。深化投资评审“放管服”改革,坚持抓“大”放“小”,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全面提升审核质效,完成预算、结算评审项目252个,审减资金1.13亿元,综合审减率达4.59%。加快推进政府采购网上竞价,政府集中采购工作更加规范;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结果监管,全年完成采购项目260个,金额达3.35亿元。                                                                                                                                                         六、存在的问题。

2020年,虽然财政承压平稳运行,圆满完成了各项收支目标任务,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如财政增收后劲不足,收入质量有待提高;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与刚性支出增长之间的矛盾持续增大;预算执行约束力度不够等。下一步,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着力解决这些问题。

七、关于2021年的财政工作

2021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县政府对“十四五”时期财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和部署要求,持续扩大收入规模,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深入推进财政改革,全面加强财政监管,推动全县财政系统以新担当新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聚焦职能主线,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出台《大竹县社会综合治税工作考核办法》,充分调动部门积极性,发挥综合治税平台效益。围绕收入预算目标,积极协调收入征管部门组织好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确保2021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以上。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政策机遇,积极向上联系汇报,全年力争向上争取资金不低于38.5亿元,切实提升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预算源头管理,通过优化预算安排方式,强化预算执行监督等一系列措施,增强财政调控能力,最大限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切实保障县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实。

(二)创新政策机制,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继续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统筹优化工业发展资金支出结构,重点支持打造现代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和乡村振兴示范区,进一步加强对新经济和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抓好成渝地区“双城圈”建设和专项债扩容等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债券资金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认真落实财金互动政策,引导撬动金融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全面构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财政政策保障体系,大力支持周家、石河、庙坝及重庆毗邻乡镇加快发展。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大力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

(三)着力补短补缺,推动民生事业发展。加大民生投入,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继续保持在70%以上。认真落实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惠民政策,持续推进县城社区民生实事办理、“群众最不满意的十件事”整治工作。支持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确保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继续推进社保基金、医疗卫生管理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体系。完善财政应急保障机制,支持应急救援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四)突出系统推进,全面深化财政改革。切实增强改革意识,对各项改革任务进行总结评估,针对问题进一步巩固提升,以更高标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抓住资金绩效这个靶向,持续深化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加大预算执行评估力度,扩大绩效评价范围,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坚守财政风险底线思维,严格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坚决遏制增量、逐步化解存量,确保2021年度化解政府债务7.3亿元,不断提升财政风险防控能力。

(五)坚持依法理财,切实严肃财经纪律。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对直达资金、减税降费等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核查。按照“三年一轮查”的计划继续深化财政内部监督。探索推进财政监督信息化,创新财政监督手段,提高监督效能。强化检查结果运用,聚焦省委巡视、经责审计等检查发现的问题,积极督促落实整改,提升监督检查成效。全面落实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要求,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完善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

                                                                                                                                                    大竹县人民政府

  2021年3月12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