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公安局巧打“组合拳” 全力推动公安改革纵深发展
来源:大竹县公安局
发布日期:2022-09-06
点击数:人次

       ​一、以探索创新警务模式为牵引,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率先探索实施“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试点工作,以石河派出所为基本阵地,由党政统筹力量、齐抓共管,融合综治、司法、应急、消防等资源,完成由“被动兜底”向“主动托底”转变,共同开展社会治理工作,有效提升平安指数和群众安全感。中心成立以来,累计调解矛盾纠纷185起,化解信访积案3件,8件重特大疑难复杂纠纷得到妥善处置;开展常规巡逻150余次,重要时段巡逻50次,辖区发案率同比下降22%;侦破各类违法犯罪案件41件,抓获犯罪嫌疑人53人,破案率同比提升33%。

二、以高位推进信息建设为主导,强化科技支撑保障。县公安局科信委员会实体化运转,系统推进科技信息化建设。精准布建“天网”监控点位,接入农村“雪亮”工程、“慧眼工程”,推动警务模式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变,已建成监控点位3400余处。先后投入800余万元建成川东片区首个县级DNA实验室和标准化物证保全系统,建成全市首个功能齐全的涉案财物管理中心和互联网信息监控中心,科技对公安工作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三、以机制革新融合发展为依托,提升警务运行质效。高效运行“情指勤舆”一体化实战化工作机制,情报、指挥合署办公。警力合署更加合理化,在煌歌广场建立警务站,实现警力前移。统筹交警中队和派出所力量,共同值守各辖区,初步实现一体化作战。

四、以推进执法规范建设为要求,提高执法公信力度。执法管理委员会常态化运转,定期召开案审会。启用“精细化执法管理系统”,构筑“闭环式”执法监督管理体系。与县检察院联合设置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在“两类案件”侦查、推动案件繁简分流工作中运转高效,提高监督与协作效率。

五、以便民为民惠商利企为导向,提升服务群众水平。优化户政、车驾管、民爆物品审批流程,彻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试点使用“一机通办”公安综合服务自助机。拟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便民利民22条措施》,新增加3个机动车登记服务站和5各警保联动便民服务站,多项业务实现“川渝通办”。

六、以织密防控体系建设为根本,预防化解风险隐患。按照“1 5 N M”的体系组建风控专班,体系化推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确保全县政治社会大局平稳。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反恐办实体化运转,开创反恐工作新格局。在184家中小学安装“一键报警系统”,推动23家医院监控视频与公安联网,筑牢风险防控体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