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胜镇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来源:
发布日期:2022-11-08
点击数:人次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大竹县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顺利实施完成,为做好我县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根据《中共达州市委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达州市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达市委发〔2022〕5号)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新时代全民普法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为总抓手,以提高普法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着力点,把普法工作融入大竹县“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为奋力进军中国西部百强县第一方阵、勇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排头兵、加快建设繁荣美丽活力大竹,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公民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显著提高,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主动性显著增强。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深入推进,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显著改善。全民普法制度完备、实施精准、评价科学、责任落实的工作体系基本形成。

二、明确普法重点内容

(一)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新时代全民普法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引导全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纳入党校(行政干部学校)培训内容,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模范践行。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走进校园、走进广大师生心里。发挥好各类普法阵地作用,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二)突出宣传宪法

在全社会深入持久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阐释好“中国之治”的制度基础,阐释好新时代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内涵和意义,阐释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精神。加强国旗法、国徽法、国歌法等宪法相关法的学习宣传。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加强宪法实施案例宣传。常态化开展“12 f 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推动宪法学习宣传进机关学校、进乡村社区、进企业单位、进寺观教堂。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在青少年成人仪式和学生毕业仪式等活动中设置礼敬宪法环节,利用公园、广场、长廊等场所打造宪法宣传教育基地。

(三)突出宣传民法典

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聚焦民法典核心要义和重点问题,阐释好民法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质,阐释好民法典关于民事活动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基本原则,阐释好民法典关于坚持主体平等、保护财产权利、便利交易流转、维护人格尊严、促进家庭和谐、追究侵权责任等基本要求,阐释好民法典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推动各级党政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带头学习宣传民法典,主动落实民法典赋予的部门职责。推动领导干部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宣传教育,组织各类学校开展民法典主题班会、征文演讲、模拟法庭等活动。组织开展民法典主题宣传活动,推动民法典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立“八五”普法暨民法典普法宣讲团,深入开展民法典“七进”宣讲活动。

(四)深入宣传与促进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继续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大力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强化“十四五”期间制定和修改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围绕县委“1245”总体部署,大力宣传有关平等保护、公平竞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防范风险、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法规,推动建设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组织开展专项法治宣传教育,强化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普法与依法治理合作。

(五)深入宣传与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

大力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公共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促进民族宗教关系和谐稳定。围绕新时代平安大竹建设,继续加强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处罚法、社区矫正法、法律援助法等宣传教育,促进依法惩治和预防犯罪。围绕社会文明进步,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法规,加强平等观念教育,反对特权思想,防范和消除歧视行为。围绕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大力宣传网络安全等互联网领域的法律法规,不断增强防范和抵御网络安全风险能力。围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森林防灭火、金融风险防范、识毒防毒拒毒、预防艾滋病、扫黑除恶、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未成年人保护、根治欠薪、社会保障、个人信息保护、退役军人保障、妇女权益保护、职工权益保护等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开展常态化法治宣传教育。加大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宣传力度。

(六)深入宣传党内法规

突出学习宣传党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尊崇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深入学习宣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注重党内法规宣传与国家法律宣传的衔接协调。把学习掌握党内法规作为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列入党组织“三会一课”内容,纳入党员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促进党内法规学习宣传常态化、制度化。

三、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

(一)加强教育引导

加强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教育。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发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示范带头作用,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政府常务会集中学法、重大决策前专题学法等制度,各级党委(党组)会议、行政办公会议每年开展专题学法活动不少于2次。健全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制度,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考评重要内容,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领导干部自觉行动和必备素质。落实领导干部旁听庭审制度。落实《大竹县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培训总体规划和国家工作人员入职晋职培训必训内容,充分运用“学法考试平台”,广泛开展大竹县国家工作人员年度学法考试,实现全覆盖。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尊法守法习惯。推进教师网络法治教育培训,将法治教育纳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5年内对所有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进行1次轮训。配齐配强法治课教师、法治辅导员队伍,完善法治副校长制度。持续开展“学宪法讲宪法”“宪法晨读”“开学第一课”“宪法法律进学校”等活动。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推广法治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开展针对农村地区、边远地区留守儿童的法治教育,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遵纪守法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和依法维权能力。深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学习宣传,打造推广“巴渠佑苗”未检品牌。完善政府、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

分层分类开展法治教育。加强基层组织负责人法治教育,落实《大竹县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集中学法方案》,强化村(社区)“两委”干部法治培训。加强基层行政执法人员法治培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加强对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和从业人员法治教育,促进依法诚信经营管理。加强对媒体从业人员法治教育,提高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读社会问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根据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老年人、农民工等群体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其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二)推动实践养成

把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与开展法治教育、推进基层依法治理等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把公民法治素养的基本要求融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法治示范创建和平安建设等活动。结合城乡基层治理、市域社会治理,开展基层治理示范乡镇(街道)、村(社区)、小区三级示范体系建设。通过规范日常生活行为、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引导全社会树立规则意识、平等意识、诚信观念和契约精神。积极参与达州市“十佳法治人物、十大法治事件、十大法治建设创新实践案例”评选,形成良好的法治风尚。

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一)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扩大法治文化阵地覆盖面,提升建设质量,推动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在老旧小区改造等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空间利用时,融入法治元素,推动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和图书馆、文化馆、社区文化中心等场所,因地制宜建设法治文化阵地。到2025年,基本实现我镇至少有1个法治文化公园(广场),每个单位(部门)至少有1处法治文化墙(法治宣传栏),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1个法治文化场所,每个村(社区)至少有1个法治文化宣传栏(长廊、书屋)。打造法治文化教育集群,重点探索在毗邻地区共建共享一批地标性法治文化阵地。依托法治文化阵地,体系化、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实践活动。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等建设。探索建立法治文化阵地管理使用长效机制,按规定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评选活动,实行动态管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艺繁荣发展

鼓励各地各部门组织创作一批法治文化精品,创建一批法治文化传播品牌栏目、节目和工作室;组织文化工作者、本土作家、民间艺术家创作一批展现大竹地域特色的法治文化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文化需求。推进网上法治文化作品资料库建设。加大法治文化惠民力度,搭建公益性法治文化活动平台,持续开展“法治文艺进万家”、法治微视频微电影微动漫征集展播等活动。在重要时间节点,组织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艺团体深入基层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

五、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

(一)深化拓展“法律七进”

深化拓展“法律进机关”。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按规定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在重大行政决策中的作用,全面推行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深化拓展“法律进学校”。强化依法治校,推动各级各类学校科学决策、民主管理、依法制定学校章程,切实提升依法办学、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健全法治副校长(辅导员)工作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防范校园欺凌、性侵害、毒品、电信网络诈骗、非法传教、网络沉迷等方面的法治教育。在“开学第一课”、入队入团和毕业仪式中有机融入法治教育内容。加强平安校园建设,深化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在依法处理校内纠纷中的作用。

深化拓展“法律进乡村(社区)”。加强法治乡村(社区)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一核三治”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优化乡村振兴法律服务供给,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实体化运行。完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制度,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征求法律顾问意见机制,将相关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畴。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组织开展全镇“法律明白人”培训活动,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建立“法律顾问+村(社区)干部+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综治网格员”的基层依法治理骨干体系。到2025年全镇每个村(社区)有5名以上骨干“法律明白人”,每个村民小组和居民小区楼栋至少培养1名“法律明白人”,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户“学法用法示范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筑牢维护乡村稳定的“第一道防线”,鼓励农村以“村民说事会”“议事堂”“村民议事厅”“民情恳谈”等形式参与村务管理,化解矛盾纠纷。按规定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创建活动,加强动态管理。

深化拓展“法律进企业(单位)”。健全落实企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加强企业主要负责人法治培训,落实公司律师制度和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加强企业(单位)法治文化建设。推动企业合规建设,引导企业建立重大决策法律论证和法律审核制度,提升企业管理法治化水平。常态化开展企业(单位)法治体检,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

深化拓展“法律进寺观教堂”。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统战部门协调、宗教事务部门牵头实施的寺观教堂依法治理工作体制。指导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推动宗教场所依法治理。深入开展政策法律宣传宣讲进宗教团体、宗教场所活动,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

(二)推进专项依法治理

加强社会应急状态下的专项依法治理,深化生物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救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应急时期法律服务能力,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促进全社会在应急状态下依法行动、依法办事,依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依法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有机结合,按规定开展多层次多领域法治创建活动,加强对基层治理中法治状况的研究评估工作,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六、加强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大普法工作格局。各地各部门要把全民普法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法治建设总体部署,纳入综合绩效考核、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等考核评价内容,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党政负责人严格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要求,认真履行普法领导责任。全面依法治理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全面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党委宣传部门、司法所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组织推动、督促指导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落实普法责任

强化“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完善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制度,细化普法内容、措施标准和责任。全面推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单位年度履职报告评议制度。建立健全普法责任制联席会议制度,压实各责任单位普法职责。

推行“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促进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加强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人员学法用法,在管理、服务过程中,结合行业特点和服务管理对象的法律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三)强化保障支撑

加强人才保障。加强对普法工作人员的系统培训,5年内对全县普法骨干进行1次轮训。从政策制度、人员配备上向普法基层一线倾斜,加大对基层司法所开展普法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将具有法律职业资格的人员充实到普法工作第一线。

加强经费保障。把普法工作经费列入本级预算。按规定把普法列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各地各部门要统筹安排普法工作经费,切实保障本地本部门普法工作需要。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支持全民普法工作,加强规范和管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