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竹县“十三五”重点项目规划的通知
来源:信息公开办
发布日期:2017-07-21
点击数:人次

竹府办〔2017〕80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各部门:

   《大竹县“十三五”重点项目规划》已经大竹县第十八届人民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大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7月21日       

 

大竹县“十三五”重点项目规划

 

前  言

 

    “十三五”时期,是落实“四个全面”布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战略机遇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也是我县努力实现建成“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和“繁荣时尚美丽和谐大竹”目标的关键期。根据《大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特编制《大竹县“十三五”重点项目规划》。《规划》涵盖了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性强的骨干项目,为“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载体和支撑,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县重大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

    《规划》参照省市重点项目投资额分类纳入标准,积极对接各专项规划,经过项目收集、遴选筛选、谋划策划、意见反馈、实地对接、专家咨询等阶段,共规划重大项目968个,投资总额2911亿元,其中“十三五”期间规划投资1377亿元。

    今后将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规划》,实现“千个项目、千亿投资”的常态储备目标。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背景................................................................................ 4

第一节  “十二五”建设成就................................................. 4

第二节  “十三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6

第二章 总体思路.................................................................................. 8

第一节  指导思想....................................................................... 8

第二节  基本原则....................................................................... 8

第三节  发展任务....................................................................... 9

第三章  规划重点............................................................................. 10

第一节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10

第二节  构筑大竹产业体系................................................... 13

第三节  深化社会事业改革................................................... 16

第四节  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 20

第四章  保障措施............................................................................. 21

第一节  优化项目实施班底,确保有序推进..................... 21

第二节  落实项目科学分类,确保重点先行..................... 22

第三节  强化投资要素保障,确保顺利实施..................... 22

第四节  强化项目管理机制,确保快速推进..................... 22

第五节  强化监管考核力度,确保实施成果..................... 23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十二五”建设成就

    “十二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砥砺奋进,创新实干,奋力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7.79亿元,年均增长17.9%。实施重点项目1162个,累计完成投资558亿元。

    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五年来,“东扩、西控、南拓、北进、中提升”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县城建成区达24.2平方公里24.1万人。北城、东湖、东柳三大新区初具规模,北门片区旧城改造完成70%,十字街片区完成第一批次改造,西门片区旧城改造稳步推进,改造城镇棚户区8166户,建成保障性住房4298套。规划体系日趋健全,47平方公里城市控详规划和住房、消防、综合防灾、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及7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城市设计编制完成。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建成省级新农村示范片1个、新农村综合体10个、幸福美丽新村精品示范村8个、新村示范点64个、改造农村危旧房16553套。

    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五年来,电网水平得到明显改善,总体投入资金8.18亿元,新建110KV变电站8座线路7条,35KV变电站7座线路8条,10KV及以下线路4720公里。公路交通实现“半小时达州、1小时重庆、3小时成都”和“100%的乡镇(街道)、100%的村(社区)通水泥(油)路”的外联内畅通达格局,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3759公里,是“十一五”末的1.4倍。改造提升一级汽车站1个,现有县级以上汽车站2个、乡镇汽车站29个、农村招呼站246个、码头6个。新建蓄水池3200口,整治病险水库18座,配套渠道280公里,新增蓄引提水能力550万方,新增有效灌面6万亩、节水灌面8万亩,治理河道30公里。新建集中供水工程80处,其中千吨万人水厂6个,解决农村安全饮水32.6万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成功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村2个、省级农业生态园区1个、市级生态村184个。实施退耕还林5400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1.3%,治理水土流失120平方公里。

    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五年来,投入资金6.2亿元,改造校舍15万平方米,新增城区小学2所。建成乡镇文化站47个、农家书屋382个、社区书屋61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站点491个,县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阵地免费开放。广电惠民工程深入实施,数字电视建设加快推进,建成“村村通”7497个点,安装“村村响”83个村,放映公益电影14028场次。建成县中医院医技综合大楼,县人民医院急救住院医技综合大楼主体竣工,实施乡镇卫生院污水污物及业务用房项目28个,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个、村卫生室120个。

    民生保障更加坚强有力。五年来,民生投入累计支出65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例逐年提高,2015年达70.9%。扶贫移民累计投入5.02亿元,实施连片扶贫开发项目4个、产业扶贫项目8个,推进整村扶贫73个、特困村建设31个,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由2010年底的159026人减少到2014年底的79663人,贫困发生率由“十一五”末的17.29%下降到2014年底的8.85%。2015年启动精准扶贫工程,预计实现精准脱贫16161人,特困移民避险解困800人。就业创业促进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就业创业培训3.86万人次,支持3391人成功创业;城镇新增就业2.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2015年达24618元。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健全,保障低保对象32万人次、五保对象3.8万人次,医疗救助46.2万人次,法律援助1.1万人次。

    第二节  “十三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围绕“建成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十三五”时期是我县实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和“建成繁荣时尚美丽和谐大竹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项目建设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必须抢抓机遇,克服困难,争取主动,加快发展。

    1.发展的机遇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机遇。国家实施新的十年西部大开发规划,更加注重发挥西部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西部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延续,投资倾斜度进一步明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政策机遇。

    国家支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机遇。《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将得到全面实施,我县作为川陕革命老区和秦巴山区组成部分,重点项目建设将获得国家和省重大政策支持。

    成渝城市群规划发展的战略机遇。国务院批准同意《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我县地处成渝城市群发展的重要辐射区域,是达渝结合部的经济发展腹地,为我县承接产业转移和实施重大项目,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扩大内陆开放的重大机遇。国家大力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强化向西开放和扩大内陆开放。我县可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合作战略,积极承接成渝、东部沿海地区及国际产业转移,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

    优势资源加快转化的机遇。国家加快实施“绿色发展”战略,高度重视秦巴山区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我县生态旅游资源、生态农产品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经济优势。

    2.面临的挑战

    经济水平不高的挑战。2015年我县GDP总值262.89亿元,全省排名35位,相比于2014年下降了2位,虽然总量有所增长,但相对于其他区县依然有着不小的差距,给政府主导、支撑投资增长的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需求带来较大的压力。

    区域竞争激烈的挑战。随着成渝城市群规划的批复,各地竞相加快发展,纷纷出台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产业项目尤其是制造业项目招商更趋激烈,对我县的发展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项目对要素保障的挑战。随着更多重大项目开工实施,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等要素保障制约将更加突出;项目建设导致的征地拆迁等社会不稳定风险压力持续加大,成为制约项目推进的重要问题。

第二章 总体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紧扣“建成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发展定位和“建成繁荣时尚美丽和谐大竹”奋斗目标,准确把握国家和省产业政策和重点投向,加快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及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领域项目,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项目的可实施性,充分考虑我县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照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适当超前全方位谋划,合理布局。

    统筹协调、突出重点。以产业、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为重点,其他项目协调补充,重点规划“十三五”实施类重点项目,兼顾谋划布局“十三五”争取实施类重点项目和储备类重点项目,为我县后续项目建设打好基础。

    集约利用、优化结构。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严把项目入口关,确保重点项目符合国家和省相关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市场准入条件,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符合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提高设施共享率、集约资源利用率。注重重大项目建设与经济增长方式相适应,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民生为重、发展惠民。认真解决好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住房、就业等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形成布局合理、城乡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发展体系。

    第三节  发展任务

    “十三五”期间,全县重点项目规划968个,总投资约2911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1377亿元。

    ——实施类重点项目共442个,总投资1128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967亿元;争取实施类重点项目276个,总投资446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410亿元;储备类重点项目250个,投资总额1337亿元。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91个,总投资1235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449亿元;重大产业发展项目370个,总投资1097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503亿元;重大民生与社会事业项目179个,总投资464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344亿元;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项目128个,总投资115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81亿元。

    通过重点项目的建设,使投资结构更加优化,投资布局更趋合理,投资效益更加突显,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章  规划重点

    第一节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建成“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坚持城乡和山前山后“两个统筹”发展大局,进一步加强交通、城镇基础设施、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综合发展能力,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1.交通基础设施。以“一环两航三铁三高速五干线”为总构架,加快建设交通“十大骨干项目”,从外部接入“大循环”,从内部改善“小循环”,形成外联内畅的通达格局。

    铁路。积极配合省市启动达渝城际铁路大竹段建设,力争纳入西渝高铁规划建设,争取设立大竹火车站;争取启动大竹—达州火车站货运专线铁路及南充—大竹—梁平高速铁路大竹段开工建设。

    公路。完成南大梁高速公路大竹段建设,建成达渝高速大竹南北出口及连接线;完成省道S404大竹段改造升级和城区国省道外迁工作,推动国道210线、318线和省道S202线改造升级;开工建设百节机场至大竹快速通道;争取城口—宣汉—开江—大竹—垫江高速公路大竹段立项建设,启动金鸡—竹阳—周家公路前期工作;加快落实农村公路建设,重点实施山后快速通道建设,推进农村公路改造升级。

    枢纽站场。完成汽车南站建设,实现大竹汽车站提档升级;争取建设大竹县城市公交总站、周家客运站、石桥铺汽车站及公路运输一体化服务区。谋划大竹县铁路货运站建设,实现客运、货运协同发展,提升大竹县交通运输服务水平。

    2.城镇基础设施。积极顺应城镇化加速发展方向,更加注重城镇特色和发展质量,坚持走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市政基础设施。加大城镇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城市形象及相关配套等基础能力建设力度,提高城镇道路通行能力及生产要素供给能力,提高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能力,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城市停车场、竹凤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城镇燃气管网建设工程、白塔公园、东湖湿地公园、云台公园建设、东柳公园等项目实施。

    园区基础设施。立足园区“1+3+10”工业布局,加快经开区及乡镇主要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智慧园区建设,提升园区基础设施覆盖能力、产业和人才吸纳能力,为产业做大做强提供基础保障,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水利基础设施。坚持“大中小微并举、防洪抗旱并重”的原则,加快“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增强蓄、引、提水能力,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增强防汛抗旱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用水安全、生态安全和防洪安全。基本建成土地滩、石板沟水库,新改建青滩子、明滩、神龙桥、堰子沟、沈家沟、观音寺等水库21座。大力推广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加强雨水集蓄利用等非常规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农田水利建设,解决农田用水难问题。完善乌木滩、龙潭、同心桥、九龙等水库灌区配套工程建设以及连通工程。综合治理乌木滩水库、龙潭水库、东湖水库等25座饮用水源水库,88座中小型水库,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力争建成千吨万人水厂3个,解决36.0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切实保障农村和集镇居民饮水安全。

    4.能源基础设施。坚持“百年兴旺,电力先行”原则,加大电力建设投资力度,重点实施电网改造升级工程26个,新建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3座线路7条,35KV变电站10座线路9条,10KV及以下工程10个.到2020年,逐步形成以220KV变电站为枢纽,以110KV变电站双环网为骨架,以35KV变电站为辐射的智能电网,通电率达到100%,电压合格率达到99.5%,供电可靠率达到99.9%,年供电输送能力达50万千瓦左右,年供电量达19亿千瓦时。积极推进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沼气等新能源开发,推动能源生产结构转型升级。开发生活垃圾发电项目及沼气工程,新建3座沼气发电站,实施“一池三改”工程,建成2000口农村户用沼气池。

    5.信息基础设施。加强乡镇网络和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村网络覆盖能力,建设公路水路实时监控系统,及时掌握公路水路真实情况。实施行政村通宽带工程建设,修建82个农村通信及宽带点,150个通信基站,打造无线城市、智慧城市,达到通信、光缆、数字相融合。

    第二节  构筑大竹产业体系

    立足本地资源环境特点,坚持扩总量与提质量并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工业规模化、农业现代化和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构建适合大竹本土的产业体系。

    1.工业规模化。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核心战略,推进“6+5”产业振兴计划,持续巩固工业主导地位,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新兴产业。加大针对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智能制造五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依靠园区平台,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形成新的内生力。立足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加快引进整机生产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内工业生产智能化健康快速发展,实现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5%以上的目标。重点实施维奇光电高功能性光学薄膜研制及转化应用、石墨烯薄膜(卷材)生产、新型墙体材料技改扩能、川环科技职能机械手扩建、越洋电子电器设备感应及传输线项目等项目。

    传统产业。加快“机电、鞋服、苎麻纺织、能源、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六大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企业重组,落实产业园区及孵化园建设。重点实施重庆恩郡科技建设、环州机电二期建设、中国西部皮鞋城建设、川东电缆技改扩能、玉竹麻业苎麻制品及高特纤维研发与应用等项目。

    2.农业现代化。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大力实施农业“1243”工程,以“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主攻方向,大力开展基地建设,做大种植业、做强养殖业、做好特色产业,打造大竹香椿、糯稻、白茶、苎麻“四张名片”,建成“川渝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种植业。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加快粮食、蔬果、茶叶、苎麻、香椿、苗木经济林等种植基地建设,重点实施茶叶“双百”工程、现代农业园区、糯稻产业、香椿产业、百岛湖蓝莓园项目等项目建设;完成石河镇香椿母本园、乌木镇农建综合示范区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展白茶、香椿、黑花生、核桃系列产品及东柳醪糟、秦王桃果醋(酒)等农副产品,打响“大竹造”品牌。

    养殖业。大力发展以生猪、肉牛、羊、兔、蛋禽为主的现代畜牧业。重点实施江西正邦集团(达州)大竹现代农牧产业园区、华盛肉牛养殖场扩建工程、优质商品牛羊生产基地建设等项目。做大做强鱼、鳝、鳅等水产养殖业,积极发展休闲渔业产业。重点实施大竹县百泉水产专合社园林式休闲渔业基地、万家腾飞水产专合社生态渔业基地、现代畜牧水产业生产示范带等建设项目。培育经营主体、扶持龙头企业、拓展深加工产业链创新经营模式和分配机制。

    农业发展保障体系建设。以农产品及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动物卫生监管体系、动物防疫体系、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及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等方面为重点,构建大竹农业发展综合保障体系,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化、安全化发展。

    土地整理。以基本农田整治为重点,加强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力度,着力建设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工程,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积极开展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土地整治工作水平。

    3.现代服务业。大力实施服务业“2456”工程,以重大服务设施和项目为支撑,建成“川渝商贸物流基地”,形成特色鲜明的服务业发展格局,努力提高服务业所占比重和现代化水平。

    商贸物流仓储。加快落实交通运输、仓储配送、公共信息三大平台建设,启动汽摩贸易园建设,基本完成商贸物流园、粮食物流园、农业物流园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加快推进以农产品交易、建材交易、二手车交易等为主的专业市场的建设工作,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着力培育文星、庙坝、石河、杨家、周家等商贸示范镇,建设农贸市场、商贸配送中心、超市、综合批发市场、便民服务网点等基础商业设施。

    电子商务。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商贸物流龙头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建设多功能多业态的电子商务聚集区、打造完整的电子商务产业链为目标,以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及乡镇服务站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全企入网”工程高效实施,加快实现采购、生产、销售全流程电子商务,构建便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推进各乡镇电商服务站(点)建设,重点落实电子商务孵化园、电子商务集聚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等项目建设,争创省级电子商务脱贫奔康示范县、电子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县。

    旅游业。围绕“一轴线、六景区、多节点”,着力打造五峰山—海明湖—莲印山—清河古镇旅游轴线,福城宫道教文化、五峰山、云雾山、峰顶山、莲印山、清河古镇六大精品景区,启动莲印山、云雾山、三华山等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规划和项目包装,积极推动清河古镇争创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加快推进朝阳温泉、古井溶洞及四川竹海玉叶旅游长廊等多节点建设,不断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旅游产业链条,提升行业服务水平,积极融入“重庆—广安—达州—西安”旅游大环线,早日将大竹建成川渝陕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城市开发。整合优质资源,加大购物中心、商业步行街、大型超市、专卖店、连锁店等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培育力度,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商业综合街区,加快构建集购物中心、商住等商业综合体。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和调控,吸引鼓励外商和本地开发商积极投身城市开发,引导房地产健康发展。重点完成天泰新天地城市综合体、煌歌商业广场G区城市综合体、财富中心西区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建设。

    第三节  深化社会事业改革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坚持民生优先、共同富裕,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富民惠民的民生保障体系,加快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普惠城乡居民。

    1.教育。加大教育教学投入力度,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以公办和普惠性民办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重点新建、改扩建48所中心幼儿园、新建幼儿园活动用房及设备购置。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大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改造70所中小学校舍,完善相应教学设施设备。改扩建第四中学、第十小学各类教学用房,加快启动第十一小学、第十二小学新建工程。搭建教科系统城域网,完成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结合新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配套需要,主动增加高中学校各功能室数量,重点完善县、乡、镇各高中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大竹中学各类教学用房82000平方米及设备购置,新、改建4所中小学各类校舍206570平方米及教学设施设备配置。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强化产教整合与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重点实施大竹县四所职业中学基础能力建设、农广校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职业中学产教融合等项目,争取完成对全县各乡镇60000平方米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改造工作。

    2.卫生。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加快构建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县人民医院急救住院医技综合大楼、县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大楼和县妇幼保健与计生服务业务用房、县中医院治未病综合大楼等项目建设,实现乡镇卫生院达标和计生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3.文化广电。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乡镇文化广场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继续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重点实施群众文化艺术中心、工人俱乐部、文化馆、数字档案馆等项目;重视并加强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点推进东柳醪糟、竹唢呐等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省级非遗基地建设。持续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程,拓展广播电视覆盖能力并提升服务水平。

    4.体育事业。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文体艺术中心室内体育馆、健身广场建设,规划建设校园足球场、足球培训基地和标准网球馆、羽毛球馆、举重馆、恒温游泳馆以及文化体育交流中心建设;切实实施社区和乡镇体育健身广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建设,构建较为完善的体育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同时创建一批社区群众体育俱乐部,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体育产业。

    5.健康服务与社会保障。制定并落实养老扶持优惠政策,科学制定高龄老人津(补)贴制度,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全面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实现养老资源均衡化发展。到2020年,实现千名老人养老床位35张,90%的城市社区和50%的农村社区建成日间照料中心的目标。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建设社会福利院、老年养护楼、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猴儿岩骨灰堂、残疾人康复中心、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等项目。

    6.扶贫攻坚。围绕“统筹资源、精准实施、全域扶贫、同步小康”的工作思路,按照“四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和“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精准实施“六个一批”脱贫攻坚计划,大力开展扶贫攻坚“十大专项行动”,启动实施特困移民整体脱贫计划,确保全县每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8万人左右,2020年末,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扎实推进整村推进扶贫、第三轮特困村扶贫、精准扶贫、以工代赈、移民后扶等项目,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7.保障性住房。按照《大竹县危旧房棚户区改造2013-2020年规划》,有效落实大竹县棚户区改造工程,提高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城区住宅供应能力;奋力推进安置房建设,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以及被拆迁住户的居住条件;加快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缩减城乡生活水平差距。重点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乡镇棚户区改造,实施竹和园、云台、种子苑、竹阳村、沙石坎等棚户区改造项目;有效落实工业园区拆迁安置房、北城干道白塔公园安置房、滨河大道延伸段拆迁安置房、国道外迁南城社区拆迁安置房等项目;有序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新村建设等项目。

    第四节  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

    以生态文明为理念,加强环保能力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资源和谐发展,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1.污染治理。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抓好城镇及园区污水污泥及管网、黑臭水体治理、厂矿废水深度处理。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机制,深入开展东柳河、东河、铜钵河、黄滩河、清水河等流域垃圾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大力推进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重点建设废弃食用油脂回收处理、废旧沥青综合利用等项目。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突出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强化畜禽污染综合利用设施建设,提高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水平。

    2.林业。以落实天保工程国有森林管护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为重点,积极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全面深入实施;以退耕还林、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为主要手段,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推动退耕还林(草)、工程造林、森林抚育工程;加大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林农生产生活条件;加强森林治安及防控体系、森林防火体系建设。重点实施天保工程国有森林管护和天保工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程,开展林区景区道路工程建设和护林防火路网建设,推进省级湿地公园管护能力建设,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预防防治建设。

    3.灾害防治工程。完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强化应急救援场所设施建设,新建12处综合综合防灾减灾避难场所,加强河道防洪治理、山洪沟治理、水利设施除险加固、地质灾害治理。建设灾情监测、预报、应急指挥系统,减小灾害影响;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增强群众防灾意识。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为保证在五年时间内,我县的重点项目得以有效实施,需要多领域、各方面的配合协调及全力支持。各部门应当以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为依据,充分利用多级政府指导作用,最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强力推进项目实施,全面保障规划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

    第一节  优化项目实施班底,确保有序推进

健全重点项目领导小组,强化对重大项目的组织领导、分类指导、综合协调、投资安排等环节,为项目的有效实施提供组织保障。进一步完善行之有效的领导联系、专题协调、分析例会、问题交办、项目推进考核等一系列机制体制,不断提高破解难题的水平和能力,以及时受理、协调、解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难题。部门要各司其职,全力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及时做好在项目的审批、选址、用地、环境评价等工作,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节  落实项目科学分类,确保重点先行

    鼓励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的主线,加大对我县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及拓展、社会民生事业完善等领域的项目挖掘、选取、分类,充实重大项目库,优先实施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强带动”的项目,努力形成全县重点项目“策划一批、推进一批、实施一批、建成一批、带动一批”的良好格局。

    第三节  强化投资要素保障,确保顺利实施

    加强区域内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加大土地指标与项目衔接,做好项目用地规划。积极消化、利用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清理盘活闲置土地,力争使土地能满足“十三五”投资需求。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做强政府综合性投融资平台,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器作用,合理配置地方政府财政性建设资金;加强信贷资金的衔接和引导工作,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积极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民间资本采用PPP模式参与重点项目建设。

    第四节  强化项目管理机制,确保快速推进

    对政府性投资项目,按照投资、建设、监管、使用分离和专业化管理的原则,实行公示制、代建制。严格落实项目建设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明确责任,各司其职,按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提出的分工和时间要求,加强规划选址、用地评审、环境评价等前置材料的组织和报送等工作,尽可能加快项目前期进度。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全面落实安全责任生产制和监管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项目施工安全。

    第五节  强化监管考核力度,确保实施成果

    完善年度投资计划管理、委托咨询评估、项目概算控制、投资绩效评价、决策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依法加强对重大项目招投标活动的监管,推进重点建设项目的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明确目标、严格考核和落实奖惩,推动重点项目的组织实施。全面实施重点项目稽查,从审批程序、项目法人责任制、勘测设计、工程招投标、开工条件、施工和工程进度、设备材料采购、工程监理、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和概算控制、投资环境、竣工验收到项目效益等各个方面对项目开展全过程稽查,充分保障重大建设项目管理到位、落实到位,确保各大重点项目发挥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

 

    附件:1.大竹县“十三五”重点项目规划汇总表

          2.大竹县“十三五”规划实施类重点项目规划表

          3.大竹县“十三五”争取实施类重点项目规划表

          4.大竹县“十三五”储备类重点项目规划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