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县财政局
发布日期:2023-02-24
点击数:人次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财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工作会议和达州市“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工作动员会议部署要求,全面落实市委“157”总体布局,深入推进县委“1245”总体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持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扎实推进“六稳”“六保”各项工作,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一)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完成198666万元,较上年增长12.2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6747万元,较上年下降0.56%,占比33.6%;非税收入完成131919万元,较上年增长20.06%,占比66.4%。

年初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为505666万元,执行中,上级增加下达我县返还性收入9082万元、一般转移支付〔2203102万元、专项转移支付42854万元、新增一般债券9330万元、置债券45554万元,县级收入减少2000万元,减少调入资金2890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减去1100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加268022万元,收入为773688万元,减去置换债券45554万元,减去上解支出36664万元,可用财力为69147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实际支出600222万元,较上年增长9.0%,结转下年支出的项目资金91248万元。

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年初安排预备费10000万元,主要用于疫情防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置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并已列入相关支出科目决算数。

重点支出执行情况:2022年,县级部门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继续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其中,重点支出:(1)教育支出125155万元,增长2.41%;(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5428万元,增长3.22%;(3)卫生健康支出49465万元,增长9.17%;(4)农林水支出117767万元,增长8.86%;(5)科学技术支出6784万元,增长3.49%。

2.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县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98694万元,较调整预算增加18436万元,较上年增长-21.95%加上上级下达专项转移支付7435万元、新增专项债券4157100万元、置换债券11700万元,全年政府性基金收入为374929万元,减去置换债券11700万元,加上上年滚存结余45171万元,减去调出资金43788万元,可用财力为364612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315813万元,较上年增长10.22%债务还本支出180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46999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县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20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68万元,上年结余270万元,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2438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760万元,调出资金1100万元,上解支出253万元,结转下年支出325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县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36729万元,为预算的106.84%,加上上年结余资金76101万元,收入总量为112830万元。县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24401万元,为预算的105.99%。主要用于足额兑现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等。收入总量减去当年支出后,县级滚存结余资金88429万元。

5.存量资金使用情况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5工作的通知》《财政部关于推进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持续做好“六稳”“六保”〔6工作,2022年1月,我县共清理收回2021年及以前年度财政存量资金235944万元,安排消化暂付款〔785841万元,用于三保及重大项目支出93525万元;12收回当年预算单位县级资金49656万元,用于对应项目安排支出25837万元,统筹下年使用23819万元,因为基金收入减收调减各预算单位项目支出60003万元。

(二)2022县人大预算决议和重点财政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反弹、高温限电、自然灾害等多重冲击滞后影响,县财政局紧紧围绕县委决策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有力促进社会经济提振恢复。

一是坚持逆势求稳,全面完成收支任务全县财政收入总体呈稳中趋缓态势增幅连续6个月保持在15%以上全年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9.87亿元,同比增长12.24%。今年,受留抵退税新政的影响,税收收入规模减少,增幅连续回落,仅实现6.67亿元,同比下降0.56%。非税收入保持较高增幅,完成13.19亿元,增长20.06%,有力支撑财政收入规模持续扩大。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加快直达资金8拨付进度,着力保持财政支出强度。全年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支出60.02亿元,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节能环保、住房保障等重点支出领域分别增长2.41%、3.22%、9.17%、43.33%、30.15%,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定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积极争资争项,持续优化保障能力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专项债扩容等重大政策机遇,全年积极争取到位上级转移支付资金50.0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2.75%。持续加大债券争取力度,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债券对补短板、稳投资、稳增长的积极作用,向上争取债券资金22.3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2.71%,其中争取到位新增债券16.64亿元,再融资债券5.73亿元,有效保障我县重大项目资金需求。我县筹资工作在市考核中多次排名靠前,工作经验在全市交流。积极组织土地出让金入库,全年共收取土地出让金18.91亿元。通过公开处置拍卖,全年实现国有资产收益3.98亿元。

三是抓实政策执行,助力经济稳中向好。扎实实施国家出台的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实国家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全年累计释放减税降费政策红利3.58亿元。千方百计筹集资金18.38亿元,全力支持93个新建项目和41个在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项目竣工投用。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5.71亿元支持14个重点项目建设。全面落实招商引资政策,安排2.38亿元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推动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落实。安排5500万元支持新开工制造业项目42个,竣工投产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方面项目18个。积极落实金融支持政策,申报财金互动9奖补资金216万元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办理工业企业应急转贷资金105775万元,积极化解企业融资难题。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取消供应商投标(响应)保证金,向供应商免费提供电子采购文本。我县成功争创全省县域民营经济改革试点县,积极向上争取资金3000万元,促进我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是全力保障民生,筑牢共同富裕基础。加强重点领域民生保障,坚持财力向民生事业倾斜,全年实现民生支出42.41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70.65%。拨付30件民生实事资金7.4亿元,占预算安排的100%突出抓好稳就业和社会保障,下达就业资金6209万元,有效保障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创业。及时兑现民生普惠政策,全年发放五保供养、低保、优抚等民生资金4.01亿元。扎实推进住房保障,下达保障性安居工程和老旧小区改造资金5039万元、农村危旧房改造资金355万元。全力保障疾控防疫资金需求,共拨付疫情防控工作经费、防疫物资采购等相关资金2.1亿元。投入资金6900万元,积极支持平安大竹、信访维稳、扫黑除恶、禁毒防艾等工作全面推进。

五是加强债务管理,切实防范财政风险。严格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建立隐性债务风险预警、专项债券资金使用预警和跨单位调整机制,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积极筹集资金偿还政府债务本息8.5亿元,其中再融资债券5.73亿元。加快专项债券资金拨付使用,全年新增专项债券支付进度达100%。强化资金统筹调度,确保财政库款保障水平11始终保持在0.2以上,有力防范财政运行风险。持续推进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偿还化解,坚决杜绝债务违约、财政重整等重大风险事件。严格执行隐性债务化解计划,动态监测隐性债务化解进度,圆满完成年度化解目标任务。

六是深化财政改革,不断加强财政管理。深入实施预算绩效管理12改革,用好用活绩效管理抓手,推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13向“全方位、多层次、大范围”发展,做到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促进预算与绩效管理的深度融合。纵深推进预算一体化改革,268个预算单位全面上线运行,财政电子化支付全部开通,真正实现国库支付电子化,资金支付时间平均节约80%以上。着力构建新型财政票据管理体系,全县54家公立医疗机构和294家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完成电子票据改革,票据电子化达100%,开启了全新的“数据跑路”服务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建立乡镇财政所管理体制机制,初步拟定乡镇财政改革方案,切实推动我县财政队伍全面发展。

七是加大监管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根据年度计划组织实施了预决算公开检查、严肃财经纪律、财政内部监督检查等8项监督检查工作,全年共核查单位45个,推动财政资金规范运行。完成全县20个乡镇、900余人的村级财务人员培训,扎实推进“三资”管理提级监督取得实效。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56件,面商率、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狠抓投资评审质量关,完成预算、结算评审项目283个,审减金额1.04亿元,审减率4.11%。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活动,完成采购项目290个,金额5.52亿元,节约财政资金5400万元,节资率8.68%,政府采购活动更加阳光、高效、规范。

2022年重点支出政策落实情况

一是加快科技基础建设,汇聚高质量发展动能。全县投入6784元,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支持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统筹资金保障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落实,推进国省市级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促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我县布局。安排450万元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户,科技型中小企业76户,占全市的13%。安排338万元实施16项技术研发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推进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

是加快产业转型突破,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县投入8.68亿元,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巩固经济提振恢复基础。加大对“5+5+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支持力度,安排1.4亿元争创国家级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省级苎麻现代农业园区以及“鱼米之乡”、文星—童家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粮食生产规模化有力提升大力推进“5+1现代工业体系发展,安排3.06亿元支持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等领域重大产业和项目实施,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安排2.66亿元重点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园区,围绕电子信息、体育产业、轻纺鞋服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园区集聚发展。加快发展“5+6”现代服务业体系,安排1.56亿元支持建设商贸物流园、川东农贸示范园

三是加快乡村振兴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县投入11.77亿元,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稳住“三农”基本盘。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共安排县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1.25亿元,较去年投入增长3.3%。积极向上争取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58亿元。安排1.8亿元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支持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推进省级农村综合改革“三项试点”,争取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14项目奖补资金2000万元。全面落实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实现种植、养殖及森林等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4538万元,对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增加农户收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安排2.06亿元推动粮食增产扩面,保障粮食安全生产,提高农民种粮综合收益。创新农业保险风险分散机制,推行小龙虾、生猪价格、大豆、柑橘柚子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稳步扩大我县农业保险覆盖面。全面开展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进一步提高主粮作物保障水平。

四是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促进资源均衡配置。全县教育投入12.52亿元实现增长2.41%的目标,支持全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均衡发展。全力落实教师工薪改革政策,确保教师工资高于公务人员工资水平投入资金1.42亿元,大力推进维修改造、新建城区学校、信息化建设等项目,部分学校实现了操场塑胶化、车道黑化、步行道彩化,教育环境明显优化。安排资金1.08亿元,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学生营养餐、农村教师生活补助等惠民政策有效缓解了老百姓“上学难”、“上学贵”等问题。

五是加快改善城乡环境,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全县投入环保资金2.95亿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实施“城乡环境改善年”活动,全力支持污染防治“八大战役”,大力支持饮用水源污染治理工程、污水处理厂建设及其运行维护,投入资金7714万元。积极推进饮用水源地保护、铜钵河流域生态治理生态植被恢复及绿化等。统筹投入城乡垃圾处理、垃圾清运及清扫保洁等资金1937万元,突出抓好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投入资金1.11亿元,积极支持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

六是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城市文化软实力。全县投入资金3500万元,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拨付3168万元支持体育馆、电影院、群众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免费开放,保障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正常运行,支持开展140余场“百场文化下乡”演出活动。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方案,建成省级样板镇1个、市级样板村镇13个、县级样板村镇78个。支持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安排233万元开展体育活动及赛事20次,成功创建“四川省老年人太极拳(剑)之乡”。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重点支出政策的财政投入统计,部分项目存在归类口径交叉。

虽然2022年财政运行总体平稳,但受疫情冲击及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等多重影响,直接导致主体税种的税收收入降幅较大,非税收入比重高达66%,财政增收压力持续加大;加之房地产行业市场持续低迷,土地出让金收入骤降;同时为切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落实应对疫情各项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达产,保刚性支出压力十分巨大,收支矛盾异常突出。这些问题,我们也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解决。

、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迈向“后疫情时代”的过渡之年。编制好2023年预算,做好各项财政工作,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2023年财政收支形势分析

1. 宏观经济方面。2023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赤字率可能调升至3.2%或以上水平,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预计设定至3.5万亿元以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3年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将继续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一系列稳经济的政策措施将在2023年持续显现。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2023年,中央初步确定GDP增长5.0%左右,省上增长6.0%,市上明确保障目标7%、工作目标7.5%、奋斗目标8%。

2.财政收入方面。经济放缓背景下“财政悬崖”的财政不可持续风险在新的一年仍然存在。税收收入能否形成回升势头有待观察,非税收入后期增长潜力和空间逐步减小,2023年不排除国家层面继续出台一些必要的减税降费政策,是优化存量政策还是出台增量政策尚不明朗,对财政收入的减收影响目前难以预估。从县级来看,2022年一次性非税收入近8亿元,垫高了收入基数,2023年县级非税收入的下滑压力徒增,财政收入形势不容乐观。

3.财政支出方面。2023年继续保持较高支出强度难度加大。从省级来看,民生保障政策性支出需求持续扩大,疫情防控必要性支出仍需要优先安排,加之政府还本付息处于历年最高峰,县级财政面临更大支出保障压力,平稳度峰、如期化债任务十分艰巨。

综合分析,要更加充分预计2023年收支平衡的巨大压力。从全县来看:今年房地产市场走势不明,土地出让收入难以大幅增长,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来源减少、空间有限,对全县收支平衡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减弱。2023年债券还本付息总额达到历史以来的最高峰,将挤占大量财政资源,财政调控余地进一步减小。这需要全县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充分做好应对困难的准备,真正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二)2023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2023年全县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以及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财政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县委第十四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重执行、创一流”工作取向,深入实施“1245”总体部署,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15,持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16,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坚持系统观念和省委“三保一优一防”17重要要求,将政府过紧日子作为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各项工作,扎实抓好“七件关键大事”,强力推进“五大提升计划”,奋力进军中国西部百强县第一方阵,勇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排头兵,加快建设繁荣美丽活力大竹提供坚强的财力保障

2023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保重点。年度预算安排,要结合实际确定资金额度,对当年必须完成的,年初预算要足额进行保障。对需跨年实施的,要统筹做好资金安排计划,分年安排预算。要确保重点项目资金持续安排,既要保证项目建设需要,又要避免财政资金闲置。二是重统筹。要坚持量入为出,加大非财政拨款资金统筹使用力度,强化结转结余资金与当年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加大资产和资金统筹。三是优序列。各部门要对各项支出进行认真梳理,区分轻重缓急,做好项目排序,按照支出序列做好保障。对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要优先足额保障,对国家部委明确的行业发展任务要予以重点保障,对本部门规划的发展事项结合实际分年有序保障。四是明责任。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纵向政府间、横向部门间、内部处室间职责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五是讲绩效。牢固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理念,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

)2023年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1.一般公共预算

根据收入预算编制原则,综合考虑宏观经济运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减税降费政策效应持续释放等因素,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87亿元,较上年增长10.07%,其中:税收收入8.84亿元,占比40.43%。加上提前下达的上级转移支付收入20.65亿元,调入资金7.03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1亿元,上年项目结转收入9.12亿元,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59.77亿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安排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59.77亿元,较上年增长18.19%,主要用于教育支出11.85亿元,增长13.83%;农林水支出10.56亿元,增长7.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44亿元,增长1.24%;卫生健康支出4.3亿元,增长2.63%;科学技术支出0.68亿元,增长19.3%住房保障支出2.82亿元,增长28.18%债务利息1.52亿元等支出。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6.23亿元其中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35.82亿元,城市配套费收入0.21亿元,污水处理费0.2亿元加上上年结转收入4.7亿元减去调出资金6.88亿元,减去债务还本支出2.17亿元,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31.88亿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为31.88亿元,要用于债务还本付息、征地拆迁费及回购安置、失地农民保险、过渡安置费、污水处理费等支出。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县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500万元加上上年结转收入325万元,减去调出资金1500万元,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325万元主要用于解决企业遗留问题。

由于社保基金从2023年上划市级统筹,县级不再编制社保基金预算。

)2023年财政工作

2023年,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县委“1245”战略布局,持续扩大收入规模,提升收入质量,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深入推进财政改革,全面加强财政监管,推动财政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奋力进军中国西部百强县第一方阵,加快建设繁荣美丽活力大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竹新征程提供坚强的财力保障。

1. 在“收支”上下功夫加强财政收支预算管理。收入上,进一步加大税收征收力度,坚持税务部门业务指导、财政部门全力配合,加强社会综合治税监管,充分发挥发改、交通等主管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协税护税的主动性,通过税基掌握、税源监控、组织收入进行全方位监管,充分挖掘税收增收潜力;进一步加快政府性资源统筹,将行政单位罚没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以及各类非税收入等按规定全面纳入预算,努力做大财政收入总量。积极配合自然资源部门加快土地出让工作,按照年初计划和土地供需适时推出出让地块;进一步争取上级支持,持续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全年力争向上争取资金50亿元(其中新增债券资金12亿元),切实提升财政保障能力。支出上,牢固树立“过苦日子”思想,继续压减“三公”经费,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突出财政支出重点,兜牢兜实“三保”底线,进一步优化完善直达运行机制,不断加快财政资金惠企利民、助推发展的效益。

2. 在“政策”上抓落实,加快县域经济提速发展。继续落实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企业纾困解难,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后劲,充分发挥政策对经济稳定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继续落实财政金融互动政策,增强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协同。继续落实扩大实施社保阶段性缓缴政策,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持续加快债券资金拨付使用,发挥好政府专项债券杠杆撬动效能,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强直达资金分配管理,增强惠企利民实效。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支持中小微企业政策效应,促进中小微企业在政府采购活动中份额扩大、成本降低。

3. 在“民生”上尽全力,加大社会民生财政投入。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抓住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民生领域短板,持续加大财政投入,支持民生和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切实做好“三保”支出测算,足额保障经费,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确保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优化财政支农投入结构;支持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项目,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确保教育支出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深入落实“双减”政策,补齐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短板,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大科学研究经费投入,加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岗扩岗,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城乡特殊困难群众帮扶力度,统筹做好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等保障工作。

4. 在“管理”上见实效,加速推进法治财政建设。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预算管理,按时做好到期地方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工作。多渠道落实化债资金,积极有效化解隐性债务存量,确保隐性债务规模“只减不增”,保证完成全年化解任务。严格落实专项库款保障管理,继续做好民生、工资、增值税留抵退税等专户管理工作,实施好“三保”最低库款保障,确保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着力推进持续优化绩效管理闭环,夯实绩效管理基础,强化绩效结果应用,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继续开展严肃财经纪律及部门财务管理风险排查整顿,对直达资金、减税降费等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核查,持续抓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继续深化财政内部监督,切实筑牢财政资金安全防线。继续巩固财政电子票据改革成果,不断提升电子票据管理水平。积极推进非税收缴一体化改革,全面进入收缴电子化时代。全力抓好政府采购专项巡视整改,提升政府采购监管服务能力。

各位代表,圆满完成2023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落实县第十届党代会第次会议精神,坚持“重执行、创一流”工作取向,砥砺奋进、顽强拼搏,为奋力进军中国西部百强县第一方阵,勇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排头兵提供坚强的财力保障


主要名词解释和说明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指除基金收入和预算外收入外,地方政府可统筹安排使用的财政收入,包括各项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

2.转移支付:是政府间的一种补助。它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主旨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

3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是指各级财政通过超收安排的具有储备性质的基金,用于弥补短收年份预算执行的收支缺口,以及视预算平衡情况。

4.专项债券:是指为了筹集资金建设某专项具体工程而发行的债券。

5.存量资金:是指一些没有按照预算进度执行、依然趴在账上的沉淀结余资金。

6.“六保”“六稳”:“六保”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六稳”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7.暂付款:是指各级财政部门借给所属预算单位或其他单位临时急需的款项。

8.直达资金:是指中央通过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直接拨款到地方,避免了资金的层层审批,能够充分发挥资金效益,利企利民。

9.财金互动:是指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引导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

10.应急转贷资金:应急转贷资金是指工业企业因资金困难,无力办理还贷转贷业务时,用于帮助企业还贷,实现转贷的过桥资金。

11.库款保障水平:库款保障水平指标,是指月末库款净额/本年度月均库款流出的倍数。其中,库款净额是指国家金库中的财政存款金额;本年度月均库款流出,是指截至考核月末的年度内月均库款流出规模。

12.绩效管理: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以一级政府财政预算(包括收入和支出)为对象,以政府财政预算在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总体产出和结果为内容,以促进政府透明、责任、高效履职为目的所开展的绩效管理活动。

13.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14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通过开展省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支持有关县(市、区)立足资源禀赋优势,集智慧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科素教育为一体,贯通产供加销,融合农文教旅,建设生态优、环境美、产业兴、消费热、农民富、品牌响的乡村田园综合体。

15.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主要措施有增加国债、降低税率、提高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增发国债,加强基础设施投资;二是调整税收政策,支持出口、吸引外资和减轻企业负担;三是增加社会保障、科教等重点领域的支出;四是充分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提高城市居民个人消费能力;五是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有企业改革。

16.财政支出标准化:是指按照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分省、市、县(含乡镇级)三个行政级次测算出公共服务项目的单位成本,根据海拔、人口密度、温度、运输距离、少数民族、地方病等影响财政支出的客观因素计算确定成本差异系数,再按该公共服务的单位数量计算出某项公共服务的标准财政支出,以此实现对各地财政资源的标准化管理。

17.“三保一优一防”:省委清华书记对财政工作提出的“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优结构、防风险”总体要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