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大竹县公安局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重要论述,高度重视派出所建设、改革等工作,以“派出所主防”为导向,明确“四个定位”,全力建设“派出所主防”新阵地,构建“派出所主防”新格局,切实推动基层社会由“强治”向“善治”转变。
一、明确发展定位,趁势借力同向而行。一是党政融合助发展。深入实施“ 公安”机制,牢固树立战略思维、党政思维、超前思维和协作思维,站在统筹全局发展的高度上审视公安工作,促进派出所工作高质量发展。转变以往安全稳定由派出所兜底的狭隘观念,深入实施“六联机制”,将各社会职能部门纳入其中,构建党政主导、派出所主责、部门协同的治安稳定共同体。二是党建引领强根基。利用好“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载体,进一步加强派出所民警党性意识、党员意识教育。将党建工作与日常业务工作有机融入,进一步明确“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提升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以先进思想教育民警、以党员责任管理民警,充分发挥一所一堡垒,一党员一标杆的示范带头作用。三是立足实际谋长远。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导向,围绕派出所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着力实施加强新时代派出所工作三年计划。以石河派出所已建成的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为据点,辐射带动周家派出所、西区派出所培育新的基层社会治理中心,形成中心带动周边,城区带动郊区,山前带动山后的社会治理格局。
二、明确职能定位,推动回归主责主业。一是强化主防意识。充分认识新时代派出所职能职责定位,制定《派出所工作任务清单》全面梳理出派出所主防事项,进一步明确派出所应当承担的职责任务,将维稳护安、治安防范、阵地控制、服务群众作为派出所主责主业,明确派出所、部门警种办理行政、刑事案件范围,杜绝警种转嫁任务到派出所,将派出所从繁重的考核任务中解放出来,以更多的警力、精力投身主防工作。二是提升主防能力。提高科技兴警、科技赋能水平,依靠技术手段打造防得好、控得住、管得牢的治安防控体系。抓住达州市目前创建全国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机遇,布建天网监控探头2150个,新建人脸识别卡口260个,融合“雪亮工程”监控3000多个,建成智慧小区21个,与地面巡逻力量共同构成“天网 地网”,全覆盖式巡控网络。加大派出所指挥室建设力度,融合勤务指挥、现场处置、情报研判、执法监督等于一体,培养民警规范执法、分析研判能力,构建警令精准调度、数据精准应用、勤务精准监测的主防体系。街面警情、侵财类警情分别下降28%、36%。三是筑牢主防手段。立足维护治安稳定、社会安定、群众安宁工作目标,以石河派出所、文星派出所为典型,积极争创省级、国家级枫桥经验派出所。实施警种大部制改革,进一步做精机关、做强基础、做实基层,将职能、人事重叠的部门合而为一,富余警力全部下沉派出所壮大基层力量。持续深入开展机关民警下基层活动,落实局领导包片、驻联民警包点等机制,推动机关警种与派出所有效衔接,通过技术、情报、手段等支撑,提升派出所防控精准度、服务满意度。全国两会期间,县局安排256名机关警力轮流下沉派出所协助参加治安巡逻、场所清查等工作,街面见警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三、明确安全定位,壮大治安维稳力量。一是转变勤务模式。落实“一村一警”,严格按照“两个40%”配置派出所警力,机关警种抽调派出所警力必须经过局党委研究同意,全面保障派出所警力不减。将全县16个派出所按照治安总体形势、风险防控等级、服务发展重点等划分为5个治安防控协作区域,实施派出所片区联防。创新推出“商圈警务”“园区警务”“旅游警务”等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勤务模式,在遇有重大安保、突发性事件处置、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等任务时,可实现片区间快速反应、快速集结、快速处置,构建“1分钟自救、3分钟互救、5分钟专业救”的应急处置模式。积极推动16名派出所所长进街道(乡镇)党委班子,124名社区民警进社区(村)党支部班子,走进群众身边听民情、访民意、解民忧,做好基层安定的“稳压器”。二是发动群众参与。始终把群众视为平安建设的参与者、受益者,积极推动建立农村治保委员会。以派出所为主线,用好竹城义警、平安骑巡队、商圈巡逻队等群防群治力量,将街道(村社)干部、社区保安、居民楼栋长等纳入其中,建立“护家安园”联系群,将有安全隐患的情况线索及时通报至派出所民警,防患于未然,排险于未发,“平安前哨”风险预警效果明显。目前,县局发展农村治保员1665人,义警队伍385名,784名保安等被纳入群防群治力量体系。三是融合专业力量。推动派出所“两队一室”建设,由社区警务队专职负责社区勤务,打击办案队专攻高发警情,综合指挥室开展警情研判,推动派出所工作机制更加完善、警力配置更加科学、岗位责任更加明确、基层基础更加坚实,实现新时代派出所“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工作目标。深入实施“所队融合”机制,打破警种间壁垒,与辖区交警中队在机构、人员、职责上实现融合互通,实现治安联管、交通联查、矛盾联调。今年以来,共同办理治安案件45件,破获刑事案件23起,开展交通联合查处18次。
四、明确发展定位,打响基层善治品牌。一是激发公安改革动能。派出所是推动基层治理能力的前沿阵地,大竹县局以改革为手段充分激发派出所创新发展潜能,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全面推动“一所一策”“一所一精品”落地落实,形成了既符合整体谋划,又适应地方需求的基层治理举措。如,庙坝派出所根据辖区旅游、休闲娱乐、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实际,推出“旅游警务”;东柳派出所面向辖区工业园区及全县重大建设工程推出“园区警务”“助企警官”模式,白塔派出所立足辖区内商圈云集,人员集散度高的特点实施“商圈警务”。在西渝铁路修建、政府重大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开展常态化巡逻防控、走访服务等,坚持警务跟着警情转,警力跟着民意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二是培树基层治理典型。做强做响大竹品牌,将派出所在推动主防工作中的特色亮点面向高等级平台展示,进一步扩大派出所主防工作的影响和声势。石河镇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创新推出的“147”基层治理工作法被《法制日报》《人民日报》等报道。深入挖掘扎根基层、奉献基层,在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培育先进典型,树立前行标杆,进一步鼓舞派出所民警干事创业积极性。2022年,文星派出所所长李文燕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中华派出所所长张祎被省公安厅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警察”。三是优化深耕善治保障。将派出所主防作为做强基层、做实基础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深耕计划”,从人员、物资、财力方面提供保障,为派出所主防提供支撑。近年来,大竹县局招录新警36名,辅警114名,全部充实至派出所,且明确在派出所服务工作年限不得低于5年,从根本上避免了派出所人员不稳定、易流失的问题。加大派出所“五小工程”建设,通过新建、搬迁、改装等方式进一步优化民警办公条件,标准化建设民警休息室、阅览室、健身房等。将严爱相济的管警措施落到实处,定期开展“三必问三必三必谈”活动,了解民警思想状态、工作动态,工作上关怀、生活上关心,让民警以饱满的状态全身心投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