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竹县“十四五”城市排水防涝规划的通知
来源:县政府办
发布日期:2023-06-08
点击数:人次

《大竹县“十四五”城市排水防涝规划》政策解读

​竹府发〔2023〕13号

大竹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竹县“十四五”城市排水防涝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各部门,经开区管委会:

现将《大竹县“十四五”城市排水防涝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大竹县人民政府

                                   2023年6月8日 

大竹县“十四五”城市排水防涝规划

 

目  录

前言3

第一章发展现状与形势4

第一节发展基础.4

第二节面临形势

第三节环境影响分析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基本原则

第三节规划目标

第三章主要任务

第一节做好内涝治理规划与管控

第二节落实生态空间治理与修复

第三节建设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第四节提升城市内涝应急处置能力

第五节实施区域洪涝“联排联调”

第六节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第七节持续推进智慧平台建设

第四章保障措施

附件:大竹县“十四五”城市防洪排涝规划项目库

 

前  言

 

城市排水防涝既是重大民生工程,又是重大发展工程,城市内涝治理有利于提升城市防灾减灾水平,有利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有利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治理内涝作为保障城市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抓实抓好。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1〕11号)、《大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建立科学高效的城市排水防涝工作体系,有效抵御城市内涝灾害风险,结合排水防涝工作实际,编制《大竹县“十四五”城市排水防涝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25年,展望至2035年。

《大竹县“十四五”城市排水防涝规划》作为大竹县治理城市内涝工作的顶层设计,是指导全县城市排水防涝建设管理工作开展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推动“繁荣美丽活力大竹”高质量发展,建成“川东北渝东北产业集聚新高地和开放合作新高地”的重要支撑。

第一章发展现状与形势 第一节发展基础一、主要成就

“十三五”期间,大竹县持续加大排水防涝治理力度,城市防洪排涝工作逐步推进,内涝治理效果显著,水环境明显改善,大竹县排水防涝工作正在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的新阶段,基本完成“十三五”防洪排涝的规划目标。

(一)防洪排涝技术体系基本形成

“十三五”时期,大竹县编制完成了《大竹县水资源综合规划》《大竹县水功能区划》《大竹县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大竹县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城市地下管廊综合规划》等涉水系统规划,指导全县具体工程项目,提升了规划的落地性和实操性。基于现状高程系统,建立了道路、管网、河道高程等衔接排水防涝的技术体系。

(二)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显著提升

城区行洪排涝通道主要是竹阳河,其南北支流在双溪燕尾处汇合北向注入东柳河,河段长约16.6千米,集雨面积25.1平方千米。城区南门支渠、护城河等治理工程基本完成,新修加固堤防4.5公里,新修防渗干渠10.5公里。防洪标准方面,护城河及其它河流堤防达到二十年一遇。

累计投资275万元,对上游大丰、龙洞沟、石猪槽、杨公祠4个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东湖水库纳入除险加固整治项目,水库管理更加安全可靠,荣获“全国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完成了乌木滩等700余处渠道清淤排障与水毁修复,东柳河城区段控源截污、调水引流、河道整治、水生态修复、智慧管控等前期工作积极推进。

城区积淹片区滚动发现滚动消除。大竹县城区积淹水片区采用动态治理法,积淹水点一经发现,立即开展整治工作,经过多年的滚动整治,建成区积淹水点已经基本整治完毕,城区已消除大部分积淹水点。城区已形成动态监控,定期排查城区雨水管道情况,汛期前清掏管道,清理雨水篦子。

(三)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工作。“十三五”期间大竹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的要求,制定了《大竹县水务局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大竹县水务局工作规则》等23项制度,印发了《大竹县水库水质管理与保护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专项行动,推动河长制从“有实”向“有为”转变,河湖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主要河流河道岸线管理范围划界以及“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全面完成,并提出“三字经”,打好碧水攻坚战。开展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排查活动,排查出固废堆积点68处,已全部完成整改;对全县入河排污口进行了调查,登记入册210个,对未完成登记审批的排污口实施全面封堵,取缔关停了入河排污口150个;共排查出“乱堆”现象两处,已全部整治到位。

扎实推进河道清淤疏浚整治工程。“十三五”时期,实施“河库连通”工程,贯通“土地滩水库-乌木滩水库-东湖-护城河”水系,河库连通工程一期总投资5500万元;河库连通工程二期总投资2亿元,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等前期工作;乌木滩河库连通工程 (一期)正在开展管线、房屋、土地调查等开工前准备工作;乌木滩水库河库连通工程二期项目稳步推进。城区水系连通性较好,现状水系连通率约90%以上。完成护城河清淤,实现水润竹城。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总投资4500万元,治理河道7.4公里;实施河湖“三乱”专项整治行动,整治河湖管理范围内乱占、乱建、乱排等问题,保障全县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安全。

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推进。大竹县2016年7月被确定为四川省10个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县之一,编制完成《大竹县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年)》。“十三五”期间以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为抓手,完成水街激光喷泉公园、东湖湿地公园、白塔公园、竹凤大道地下综合管廊等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先后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2个,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4万吨/日、工业污水处理能力达1万吨/日,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建成截污干管、雨污分流管网145公里,建成海绵城市3.5平方公里,占建成区比例为23%。

(四)设施建设有序推进

雨污管网的建设力度加强。“十三五”期间,实施了《大竹县城市排水专项规划》(2012年),划分11个雨水排放分区,新区采用分流制,老城区逐步完善成分流制排水,完成城区58.5公里主干道雨污分流。城区累计新建雨水管网74公里,现状各类雨水管道总长度约145公里,建成区基本实现雨水管网全覆盖。建成污水主干管42公里,市政污水管网107公里。“十三五”期末,北大街、新华街、金利多片区等旧城区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基本完工,城市雨污水管网建设长度完成规划目标的90%以上,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管网空白区。

排水管网的检测稳步推进。大竹县已形成排水管网滚动式检测机制,动态修复老旧管网及标准偏低管网。“十三五”期间,完成56条管网的道路段排查,在管网排查的基础上,重点查找合流制管网、雨污错接混接点,梳理截流井、溢流口问题,逐年加大合流制管网、雨污错接混接点改造力度,实现管网收集效能提升。

(五)机制体制基本建立

基本形成统一指挥、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设立了大竹县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在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全县的防汛抗旱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含大竹经开区管委会)相应设立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汛抗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建立了联防联控机制,签订了《铜钵河(波旋河)水环境区域联动共治协议》《邻水县大竹县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合作协议》等协议,共同推动流域治理。

实现防汛应急预案动态调整,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县人民政府定期修订防汛应急预案,并严格落实“三单一书”等工作制度,各相关部门依照职能职责,充分防汛备汛,确保安全度汛。

建立常态化维护管理制度。每年组织年度管网清淤工作,对雨水口、部分检查井及边沟进行清理疏通,通过采取低洼处增设截流沟、雨水口、汛期更换漏水井盖等措施防止汛期内涝积水。定期对防汛应急抢险设备等重要排水设备进行检查保养维护,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住、用得上。

建设智慧防汛报警系统。强化群测群防体系,编制完善全县各类《防洪预案》和《应急预案》,制定完善县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1个、乡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25个、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95个,提高了全民防灾避灾意识和预测预警能力。依托智慧城管新建监测探头、24小时防汛监控点及液位传感系统,建成市政下穿点视频监控,实时精准掌握下穿隧道液位情况。

开展针对性应急演练及全民防灾减灾安全宣传。从实战出发,开展橙色预警背景下应急抢险演练,设置多种突发应急情况,多部门针对突发情况进行抢险演练,全县防洪演练68场、参加人员4200余人。建立乡、村两级防洪抢险队伍,其中乡级应急队伍31支、1082人,村级应急队伍323支、4520人。深入社区开展“排水防涝共防共治”活动,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机制,向社区群众重点普及防汛避险知识,提高市民防汛减灾意识和自救、防范能力。

建立内涝点常态化防治措施,汛前充分备战、汛时高效响应、汛后认真复盘。汛前制定涝点“一点一策”积极布防,排查隐患,保障设备物资储备充足;汛时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值守;汛后核查复盘,深入自查工作情况与存在问题,并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

建立河(湖)长制工作体系。全面建立了县、乡、村三级体系,对各级河段长进行了公示,全县已明确县级河长17名,乡级河长78名,村级河段长273名,河道保洁员546名,设立河长制公示牌93块,界碑108块,完善了河流名录信息库,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落实了实施方案和工作方案,细化了各项工作任务,开展了“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等,编制完成各水库、河流“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落实了“3456”的河长制工作体系,累计开展巡河护河2.7万余次,处理水环境问题1200余个。

完善防汛物资供应保障系统。“十三五”时期,保障了防汛物资维护更新、山洪灾害运行维护、防汛指挥系统维护等费用。财政安排4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灾害较严重的5条山洪沟防洪综合治理,在同心桥水库新建县级防汛物资仓库一座。

(六)智慧平台初步建成

为全面提升全县防汛减灾水平,保障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大竹县水务局积极实施大竹县防汛减灾信息化建设项目,实现智能筑堤,科技防洪。大竹县防汛减灾信息化建设项目总投资339.4万元,建成监测仪器管理系统、数据汇集管理系统、预警中心处理分析系统、自然灾害预警研判系统、灾害预警信息管理系统、预警信息发布管理系统、应急指挥一张图系统、预警终端管理平台、应急预案管理系统、平台监控管理系统、智慧物联感知系统等11套系统,全面提高大竹县面对汛期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

全县山洪灾害预警平台共建成自动水位雨量监测站8个、气象六要素站3个、视频监控站8个、简易雨量站90个,无线预警广播91套,88座水库建成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发放铜、锣、鼓、手摆警报器等91套,完善了监测预警系统,强化了群测群防体系,提高了全民防灾避灾意识和预测预警能力。建成移动云MAS短信预警平台,直接将预警信息发送到山洪灾害危险区基层责任人,打通了预警发布“最后一公里”。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城区内涝问题未完全消除,治理工作不容懈怠

经过“十三五”期间治理,经排查,城区现状仍存在内涝风险点位19处,主要由于位置低洼、汇水面积大、雨水管道口径小、截污干管流水不畅、没有单独埋设雨水管道等原因造成,如竹城一号路口、东柳老街、东湖湾、北城干道新公安局柳云桥段等内涝点位。

(二)排水管网建设尚需完善,雨污分流不彻底

“十三五”期间大竹县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城区的雨污管网改造工程,但现状管网仍存在断点、雨污混接、管网老化破损等问题,增加了城区水环境污染风险。根据管网精细化排查成果,315竹中大门对面下坡处、竹阳北路丝绸厂家属院处原乌木水库渠道、金利多堂悦旁、东湖公园家属院、兵峰驾校后面、黄荆村4组片区、朝阳乡卫生院后面、经开区科技路等区域为合流制管网,雨污分流不彻底。因此,管网修复、雨污分流改造等工作亟待系统推进。

(三)河道监管、清淤需持续推进

河道监管有待加强。南门支流桂花村上游段和北门支流河道,尚未综合治理,且出现个别建筑、雨污管网等严重侵占河道,导致行洪不畅,已整治的南门支流个别河道也存在建筑物侵占现象。

河道急需清淤。由于治理不到位、管理跟不上,据县水务局监测,河床每年正以0.1-0.15米的速度淤高,严重影响泄洪量。

(四)水环境质量面临风险,需要加强面源污染治理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水土资源的开发、房地产建设和工业建设带来的水土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现状城区管网仍存在合流制管网、污水管网溢流等问题,增加了城区水环境污染风险。由于污水厂长时间超负荷运行导致的污水厂处理能力下降,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经溢流口或管网渗漏入河,使东柳河等水域存在水质持续恶化的现象。公众自觉保护和建设水生态环境的意识还比较淡薄,浪费水、污染水环境的现象仍然存在。

(五)智慧化运维水平有待提高

洪涝“联排联调”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排水防涝系统智慧化水平有待提高。大竹县虽然启动了全流域管控智慧平台建设,并与气象等部门建立了协同指挥调度机制,但更广泛的“联排联调”机制体制尚未建立,虽启动了数字化内涝监测系统建设,但仍未建成完善的物联网感知系统,无法全面、快捷、高效地对河道节点、排污口、内涝点等要素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及信息传递,排水防涝系统智慧化水平有待提高。

(六)资金投入仍需加强

近年来,大竹县加大了对排水防涝的重视程度,固定资产投入呈现逐年上涨趋势,但“十三五”排水防涝总体资金投入仍相对有限。为实现“十四五”排水防涝建设目标,需继续加强专项资金投入;为高标准建设完善排水防涝工程体系,以及建设更精细的运维调度应急体系,实现应对超重现期暴雨的能力提升,需加强排水防涝各方面专项资金投入。

 第二节面临形势一、发展形势

(一)国家层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对城市建设和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提出,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1〕11号)提出,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提升城市防洪排涝水平,用统筹的方式、系统的方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十四五”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建设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建设,提出了全面排查城市防洪排涝设施薄弱环节、系统建设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加快构建城市防洪和排涝统筹体系、着力完善城市内涝应急处置体系、强化实施保障5个方面共20项任务,明确了相关部门责任分工。

四川省作为沿长江11省市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理,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保持长江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

(二)四川省层面

四川省出台了系列通知、政策要求,强调统筹城市防洪与排涝工作,系统建设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开展“一厂一策”系统化整治。结合城市有机更新,完善基础设施,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抓紧补齐排水防涝短板,新城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破解内涝积水、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水生态修复等问题为突破口,推进区域整体治理。

《四川省城市内涝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4年)》中提出,科学确定城市内涝防治标准、因地制宜采取内涝治理措施、分类制定新老城区治理路径的内涝治理思路,并提出了做好内涝治理规划与管控、落实生态空间治理与修复等六项重点工作。

(三)达州市层面

《达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科学构建水旱灾害防治体系。按照“消隐患、夯弱项、强调度、提能力”的思路,加强防汛薄弱环节建设,强化流域防洪调度,加强洪水风险管理,构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重的现代水旱灾害防治体系。重点城镇、重要河段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排涝标准,全面消除现有病险水库安全隐患,5级及以上堤防达标率提高到80%,水旱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大竹县层面

《大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要求高效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科学构建综合管廊体系,引导市政设施隐形化、地下化、一体化建设。加快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基本实现城区雨污分流;大幅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主城区积水点动态清零,建设海绵城市;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和安全设施建设配置标准,建设韧性城市;加快推进“引水入竹”,破解长远发展缺水难题;严格落实“河长制”,强化东柳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健全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机制,联动推进铜钵河、东河、黄滩河等跨界流域治理;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加大工业废水处理力度。到2025年主要出境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

二、发展要求

大竹县正处于“两个百年”交汇、“两个大局”交织的历史节点,是在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时期,新形势下对水安全保障工作提出了系列新要求。

(一)落实新时代治水管水思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水利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水利部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提出,“十四五”期间,以建设水灾害防控、水资源调配、水生态保护功能一体化的国家水网为核心,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新时期、新阶段,四川省水利改革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提出了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的“3226”总体工作思路,聚焦生产、生活、生态“三大供水目标”,着力构建完备水网体系和现代化水管理体系“两大体系”,始终坚守水生态安全和水旱灾害防御“两条底线”,重点抓好六大方面的工作。水资源作为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水利作为重要基础设施和重要发展支撑,面临着更高、更新的发展要求。

(二)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要求

2016至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2022年6月在四川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2020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重庆四川两省市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联合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联合实施方案》),就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作出部署,明确重点任务:加强跨界污染治理,推动生态共建共保,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大竹县坚决全面贯彻政策法规,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三)“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一主四片”水生产力布局

按照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要求,“十四五”时期,大竹县将全力建设成为川东北渝东北产业集聚新高地和开放合作新高地。《四川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提出构建“一主四片”的水生产力布局,全面提高供水保障、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能力,大竹县属于“一干多支”的川东北经济区和“一主四片”的“秦巴山片”,战略定位对水安全保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实现水利现代化的要求

长期实践证明,完全依靠工程措施,不可能有效解决全县当前复杂的水问题,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水利信息资源,拓展水利信息化的深度和广度,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重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加快水利工程智慧化、水网智能化建设,完善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推进水利工程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融合,增加水利的科技含量、降低水利的资源消耗、提高水利的经济效益是大竹县水利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节环境影响分析

列入本规划的重大工程项目符合已批复的区域综合规划、专项规划等要求,符合区域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规划工程实施后,将进一步完善水利和城建基础设施网络,提高城市行洪排涝能力,总体上有利于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为全面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重大内涝治理工程对环境的局部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建设期,经分析并经类似工程验证,这些影响是暂时且可控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可能存在的不利影响,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时优化调整实施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轻或避免规划实施的不利环境影响,不存在重要的环境制约因素,从环境角度评价,规划是可行的。

规划实施过程中,要依法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前期工作,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约束和生态空间保护要求,并与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衔接。坚持绿色发展,尽量保持河流、岸线自然形态,提倡采用生态型治理措施,并注意与城市景观、生态环境的协调。优化工程方案设计,从生态环境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对直接影响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和重要目标的项目,优化调整项目布局和选址。加强跟踪监测评估,对可能受影响的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和重要目标加强监测与保护,及时掌握环境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的相关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将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把治理城市内涝作为保障城市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用统筹的方式、系统的方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统筹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城市建设,统筹城市水资源利用和防灾减灾,统筹城市防洪和内涝治理,按照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的要求,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节基本原则

规划引领,系统治理。统筹城市防洪、内涝防治及区域水环境治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和流域防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建立完善防洪排涝体系,形成内涝治理和污水提质增效方案。

全面治理,突出重点。坚持防御外洪与治理内涝并重、生态措施与工程措施并举。加快补齐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推进污水管网全覆盖,提升设施处理能力。推广厂网一体、建管并举新模式,提升运行管理水平,提升设施整体效能。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城市建设规模和自然禀赋等因素,结合地方财政能力和发展需求,以目标为导向,提出分区分类治理方案,制定内涝点一点一策方案。老城区结合更新改造,抓紧补齐排水防涝设施短板;新城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排水防涝工程。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压实人民政府主体责任,明晰各部门、各行业和岗位责任,加强协调联动,形成多部门合作、多专业协同、各方面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多渠道吸引各方面力量参与排水防涝设施投资、建设和专业化运营管理。

数字先行,精准施策。加强数字技术应用,精准性制定方案,可量化评估效果,结合城市智慧管理平台功能,达到“一物多用”的目的,促进大竹县排水防涝事业高质量发展。

 第三节规划目标

到2025年,大竹县基本形成“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排水防涝能力显著提升,内涝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效应对城市内涝防治标准内的降雨,老城区雨停后能够及时排干积水,低洼地区防洪排涝能力大幅提升,历史上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秩序的易涝积水点全面消除;在超出城市内涝防治标准的降雨条件下,城市生命线工程等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功能不丧失,基本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到2035年,大竹县排水防涝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排水防涝能力与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要求更加匹配,总体消除防治标准内降雨条件下的城市内涝现象。

“十四五”城市防洪排涝治理主要指标

   

序号

类别

指标名称

2025年发展目标

指标属性

1

水系综合治理

江河堤防达标率

80%

预期性

2

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率

100%

预期性

3

源头减排

海绵城市达标面积占建成区比例

50%

预期性

4

排蓄系统

新建雨水管网达标率

100%

约束性

5

老城区雨水管网达标率

80%

预期性

6

涝水行泄通道建设完成率

100%

预期性

7

内涝点治理

现状内涝点消除比例

100%

约束性

8

新增内涝点一点一策消除比例

100%

预期性

9

应急处置

排水防涝事故按期处置率

95%

预期性

10

超标暴雨应急避难场所建成比例

100%

预期性

11

污水提质增效

污水设施达标排放率

100%

约束性

12

雨污分流改造完成率

80%

约束性

13

污水直排口消除率

100%

约束性

14

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

90%

约束性

15

污水管网空白区消除率

100%

约束性

16

智慧化建设

排水管线普查建档率

100%

预期性

17

排水管线智能化监测率

50%

预期性

18

易涝风险区域智慧化覆盖率

100%

预期性

19

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覆盖率

60%

预期性

20

公众参与

居民排涝安全满意度

90%

预期性

21

市民排水防涝问题投诉降幅

10%

预期性



第三章主要任务 

第一节做好内涝治理规划与管控

一、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将排水防涝规划纳入大竹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强空间分配和竖向衔接,明确各类排水防涝设施、调蓄空间等用地边界,严格保护江河湖泊、湿地水系等自然调蓄空间,尽量保持现有水面率不降低。

结合大竹县国土空间规划,科学编制竖向规划,进一步优化已建城区和经开区的场地及道路竖向规划,合理确定每块场地和每条道路的标高,构建高低有序,高处能排,低处能蓄的竖向格局,并和蓝绿空间的布局做好衔接。

二、完善涉水系统规划

积极开展《大竹县城区排水规划》的编制工作。根据相关标准,科学推进城市护城河、南门支流、东湖水库等主要河湖的堤防建设,确保设防标准以内的洪水不入城。并根据城市建设的需要,确定防洪堤的位置、标高和断面形式,与城市整体景观风貌相统筹协调,不宜修建高大防洪墙,挡住城市景观,破坏城市整体风貌。

加强暴雨规律研究,及时编制暴雨强度公式。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暴雨强度公式修订有关工作的通知》,依据《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设计暴雨雨型确定技术导则》,大竹县应及时完成暴雨强度公式编制。

 

专栏1 涉水系统规划编制工程

十四五时期,大竹县积极开展《大竹县城区排水规划》的编制;依据大竹县国土空间规划,优化调整排水分区,科学编制道路和场地竖向规划;依据《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设计暴雨雨型确定技术导则》,及时编制暴雨强度公式。

 第二节落实生态空间治理与修复

一、开展自然河湖水系管理与修复

(一)加强涉水空间管控

严格落实岸线保护责任制,充分发挥大竹县“县、乡、村”三级体系河湖长制体系作用,持续推进河湖确权和划界工作,完成河湖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审批及监督管理,加强突出问题清理整治,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工作常态化规范化,通过泉家坝—乌木滩—东湖河道连通、拓宽等措施,增强水系连通性,提高城市河道的排涝能力,疏通、清理河道,消减河道内源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

(二)保障河湖生态流量

严格按照《水利部关于印发第一批重点河湖生态流量目标的函》(水资管函〔2020〕43号)和《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第一批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试行)的函》(川水函〔2020〕1669号)要求,强化东湖水库、护城河等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考核。开展全县生态流量专项调查评价,加强河湖生态调度,制定护城河、南门支流、北门支流等河流生态流量保障方案,完善重要河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管理清单,探索将河流生态流量保障工作纳入各级河湖长制考核评价体系。

(三)构建河湖生态廊道

梳理东柳河、护城河等天然水系形态,立足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加强水域岸线空间利用。坚持综合施策、协同推进,采取保障生态流量、截污治污、自然修复、河道治理、清淤疏浚等措施。实施河湖水域和滨岸带修复与治理,恢复河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至2025年,江河堤防达标率80%。构建东柳河、护城河、东湖水库等河湖生态廊道,提升滨水经济带承载力和服务保障功能。“十四五”时期,主要建设大竹县东柳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等项目。

(四)加强河湖环境治理

“十四五”期间,实施东河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持续加强水污染防治。坚持源头严控、过程严管、末端严治、水岸联动,通过全面控制排污总量、狠抓工业污染治理、推进农业污染治理、深化生活污水处理等措施,严格控制水污染排放总量。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根据河流的水资源条件和生态保护的要求,对生态环境脆弱或水质较差地区,进行保护与修复。

专栏2 生态空间治理与修复工程

建设东柳河流域生态修复项目、大竹县东柳河流域水资源保护项目等5个项目。

二、优化雨水调蓄设施建设

明确不同调蓄类型选取和建设的优先级顺序。坚持“先自然后人工,先地上后地下,先浅层后深层,先兼用后专用”的原则,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因地制宜建设调蓄设施,通过蓄排结合的原则,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严格保护并充分利用蓄滞洪区。按照大竹县国土空间规划、大竹县城区排水规划等相关规划建设蓄滞洪区,严格落实相关建设和管控要求,尽可能不增加在蓄滞洪区内的建设量,对现存的应逐步疏解。

充分考虑调蓄的空间需求。在大竹县国土空间规划中应加强对东湖水库、乌木水库等河湖水系、坑塘湿地的保护,在极端情况下承担部分调蓄功能。结合城市更新,在低洼地,历史严重内涝点等位置,应加强对其的保护,不占用低洼地进行城市建设,尽可能“留白增绿”,优先将其作为公园、湿地或者其他蓝绿空间进行使用,并充分考虑和周边场地的竖向标高衔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承担周边城市建设用地的调蓄功能,降低周边地块排水防涝压力。“十四五”时期,规划新增东柳公园、百岛湖体育公园、北湖体育公园等作为调蓄空间。

利用广场、运动场等作为调蓄空间。通过竖向标高设计、暴雨期间的管理等措施,利用广场、运动场等空间,承担临时调蓄功能。

因地制宜推进地下调蓄池建设。在最大限度利用地表水系、绿地和其他调蓄空间的基础上,在地势低洼等区域建设地下调蓄池。在地下空间受限,无法建设调蓄池的区域,因地制宜建设大口径调蓄管,承担调蓄功能。

 第三节建设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一、加强推进排水工程设施建设

(一)实施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工程

提升污水处理厂综合处理能力,推进大竹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川渝合作(达州 f 大竹)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等项目的建设,“十四五”期末,污水设施排放达标率达到100%。提升污水应收尽收能力,改造现有污水管网存在的断点、雨污混接、错口、渗漏等现状管网问题点,推进旧城区市政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十四五”期间,规划改造现状污水干管42公里,污水支管网改造220公里,雨污分流改造完成率达到80%,城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90%。

推进污水管网检测修复水平,建立管网排查、养护长效机制,推行污水管网低水位运行和“厂网一体化”运行维护机制,对污水管网地下水以及河水入渗等问题进行常态化管控,建立排水管网GIS系统,实现地下排水管网的信息化与可视化管理,逐步提升排水管网智慧化管理水平。

专栏3 污水效能提升工程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大竹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三期)、经开区南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大竹县益康生活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升级工程等4个项目。

污水管网建设。实施省级试点校城镇污水管网建设项目、西北片区截污干管建设项目,改造污水管网262公里,新建截污干管6.37公里。

  

(二)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

消除黑臭水体,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建立黑臭水体监管平台,加强河道的监控和系统防治,避免返黑返臭,同时,加强护城河、北门支流、东柳河等现状水系、渠道的水质监控与河道治理工作,杜绝产生新的黑臭水体,至2025年,黑臭水体消除率达到100%;消除污水直排口,梳理中心城区现状及新发现的污水直排口,逐个制定整治方案,通过工程措施将直排口纳入城市污水管网系统,污水直排口消除率达到100%;消除翠屏路、科技路等污水管网空白区,通过新建污水管网,提高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确保污水应收尽收,并结合道路建设计划,随道路新建市政污水管道,完善城市污水管网系统。

 

专栏4 污水管网建设工程

2025年,城市污水干管改造42公里及附属设施1520处;城市污水支管网改造220公里及附属设施930处。

(三)实施排水管网提升工程

积极推进现状排水管网检测。“十四五”期间完成现状所有管网的检测工作。摸清雨水管线缺陷数量、缺陷密度、修复指数、养护指数等指标及管线建设年代,对于存在缺陷、破损的管网及时修复,建设周期久远与管材不满足要求的管道应随道路改造同步进行更换。建立城市市政排水管网定期排查检测制度,形成以5-10年为一个排查周期的长效管理机制。

加快推进老旧管网提升改造。老城区内,结合老城区的小区整治、雨污分流、片区改造、道路改造等相关工程,逐步提高雨水管网标准,对于管材不满足要求或破坏严重的雨水管道,结合相关工程同步更换雨水管。在建设时序及资金安排上,优先建设管网破损严重、排水重现期低于1年一遇的管网。“十四五”期间,清淤改造雨水管渠约93公里,老城区雨水管网达标率达到80%。

大力推进管道质量问题修复。在条件合适的片区,采用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减少排水管道整治对环境和交通的影响。按照轻重缓急的要求,以“提质”管网运行效率为主抓手,持续性、网格化推进排水管道质量整治工作。

专栏5 老旧管网提升改造工程

实施省级试点校城镇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大竹县城市供排水设施改造工程等项目。

(四)大力推进雨水管网新建工程

新区建设坚持目标导向,确保新区建成后不再出现城市内涝问题。新建区域和更新区域提高排水标准,雨水系统设施的设计重现期应与内涝防治系统相协调,统筹城市竖向设计和雨水排放通道建设,结合自然地形地貌,加强与建筑、道路、绿地、水体等的标高衔接,为雨水有组织排放创造条件,满足城区的内涝防治要求。

严格按照排水防涝专项规划确定的城市内涝防治和排水管网建设标准要求,建设雨水管网,先地下后地上,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城市排水设施,与自然生态系统有效衔接。“十四五”期间,东湖路支路、新公安局、水街、竹城一号等路段,新建雨水管渠约5.91公里,新建雨水管网达标率达到100%。

 

专栏6 新建雨水管网工程

规划结合内涝点位整治工程,于东柳老街、柳云桥、滨河北路、水街等内涝点位新建ф800mm-1500mm雨水管,总长度约5.91公里。

(五)实施泵站强排工程

大竹县城区地势平坦,雨水主要采用直排的形式,由历年排水防涝工作开展情况来看,不建议设置泵站。但针对个别点位地势低洼、竖向标高不满足、管网排水能力不足、路面沉降难以修复等具体情况,可考虑合理布置抽排泵,强排雨水。

二、实施排涝通道建设工程

注重维持东湖水库、护城河、东柳河等河湖的自然形态,避免简单裁弯取直和侵占生态空间,恢复和保持城市及周边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和流动性。合理开展河道、湖塘、排洪沟、道路边沟等整治工程,提高行洪、泄洪能力,确保与城市管网系统排水能力相匹配。实施乌木滩水库河库连通工程建设、龙潭水库渠系配套建设等城市排涝通道项目,加强城市河道、排洪沟、桥涵、闸门和排水管网在水位标高、排水能力等方面的衔接,确保过流顺畅,水位满足防洪排涝安全要求。因地制宜恢复因历史原因封盖、填埋的天然排水沟、河道等,利用城市次要道路、绿地、植草沟等构建雨洪行泄通道,保障城市涝水排放能力。

专栏7 排洪通道贯通工程

建设乌木滩水库河库连通工程(一期)项目、乌木滩水库河库连通工程(二期)项目、大竹县乌木滩水库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项目、大竹县龙潭水库渠系配套建设项目。

三、实施雨水源头减排工程

重视源头治涝,实施居住社区内涝治理。系统开展社区内涝治理,统筹小区周边水系、排水管网、老旧小区改造等治理工程,通过改造小区内部雨水箅子,疏通、清掏、更换雨水管道,加强雨水口维护,增加地下车库低洼点的排水设施等措施,综合解决现状内涝小区的内涝问题。在内涝小区整治工程中,小区道路采用透水铺装,屋顶改造为绿色屋顶,建设下凹式绿地及雨水花园等设施。

紧抓城市更新,解决老旧小区涉水难题。根据城市更新计划,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治理小区雨污水管网混错接、污水直排等问题,对合流制小区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并将未接入市政污水管道的小区纳入现状污水管网系统,确保污水源头收集,小区雨水顺畅排放,整体提升小区品质。

四、实施城市积水点专项整治工程

内涝点“一点一策”治理。统筹内涝点位,逐点制定内涝治理系统化方案,针对管网建设、水系、地势低洼、泵站能力等问题,明确解决策略与步骤。倒排治理计划,按照轻重缓急,制定内涝点消除计划及实施方案。至“十四五”末期,实现现状内涝点消除比例为100%,新增内涝点“一点一策”消除比例为100%。

专栏8 易涝风险点整治工程

实施位于东柳老街、省粮库、书香岸、柳云桥、滨河北路、九鼎车业、东柳卫生院等19处内涝点位整治。

内涝防控责任“到点到人”。针对未消除易涝点位,安排专人负责管理,汛前、汛期、汛后严守“人防、物防、技防、安防”要求,通过工程性措施及非工程措施,实现内涝点的积水情况可防可控,保障安全度汛。并详细记录内涝点积水范围深度、汇水范围变化情况,为后续治理提供基础数据。

 第四节提升城市内涝应急处置能力

一、实施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工程

建立城市洪涝风险分析评估机制,提升暴雨洪涝预报预警能力,完善重大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及时修订完善城市洪涝灾害综合应急预案,实施深基坑、地下空间、供水供气生命线等工程,制定学校、医院、养老院等重点区域专项应急预案,细化和落实各相关部门工作任务、预警信息发布与响应行动措施,明确极端天气下停工、停产、停学、停运和转移避险的要求。至2025年,排水防涝事故按期处置率达到95%,超标暴雨应急避难场所建成比例达到100%。

二、实施重要设施设备防护工程

因地制宜对地下空间二次供水、供配电、控制箱等关键设备采取挡水防淹、迁移改造等措施,提高抗灾减灾能力。加强排水应急队伍建设,配备移动泵车、大流量排水抢险车等专业抢险设备,在地下空间出入口等储备挡水板、沙袋等应急物资。

三、实施防汛队伍能力提升工程

建立完善“专职 机动”的防汛抢险队伍体系,组织防汛抢险应急队伍,联合交通、电力等相关部门组织专业抢险,同时强化县级防汛队伍建设,利用志愿者团队补充服务、相关专家团队增强技术支撑。坚持专业防汛与群众相结合,延续防涝宣传进小区,鼓励小区成立防汛志愿队伍,定期进行培训指导。定期组织针对性演习,进行队伍培训,保证防汛队伍战斗能力。在开展管网维护、应急排水、井下及有限空间作业时,要依法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严格落实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杜绝发生坠落、中毒、触电等安全事故。

四、保障防汛物资储备充分

充分保障防汛物资储备,实行分类、分区、分级管理存放。进一步完善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及调用流程,严格物资核销、更新、增储等工作程序。汛前对各类应急设备进行保养更新,检修防汛车辆设备,补装井盖防坠网、备足防洪沙袋、防汛砂等物资。

专栏9 应急保障工程

规划至2025年,实施大竹县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大竹县石河粮食储备库建设项目、大竹县应急物资储备仓库等建设项目。

新建大竹县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应急篷宿区设施、医疗救护卫生防疫设施、应急供水供电设施、应急排污系统、应急厕所、应急垃圾储运设施、应急通道、应急标志、应急消防设施、应急物资储备设施、应急指挥管理设施及相应附属设施等设施设备,占地99亩。

 第五节实施区域洪涝“联排联调”

建立大竹县与广安市邻水县、重庆市长寿区排涝协调联动机制,联动推进铜钵河、东河、黄滩河等跨界流域治理;建立大竹县县域排涝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各部门协调联动,联动推进上游东湖、龙洞沟、大丰、杨公祠等河湖水系与城区联排联调,提升城市排涝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城市安全度汛。

一、搭建洪涝统筹调度平台

建设大竹县防汛减灾信息化建设项目,在城市内涝模型的基础上,耦合城市洪水模型,输入各种调度规则,搭建好洪涝统筹调度平台,全面提高大竹县面对汛期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此外,需加强闸、坝、调蓄池等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确保收到相关调度指令后能够及时启动相关调节作业并准确调控到位。

二、建立联排联调工作机制

大竹县对外与邻水县、达川区等地区建立健全常态化协调联动机制为契机,履行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协议,携手共进,围绕“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人和”的目标,坚决做到信息共享、责任共担、风险共防,进一步解决大洪河、御临河的突出问题,确保水环境进一步改善,严格执行《铜钵河(波旋河)水环境区域联动共治协议》《邻水县大竹县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合作协议》等协议,共同推动流域治理,共同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掌握上游城市泄洪时间、降雨情况、流量和水位等信息,及时做出调度决策。城市内部积极协调相关流域管理机构,做到信息共享。

建立天气会商和预警发布机制。强降雨天气过程前,气象部门率先发布重要气象专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县气象局、县水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应急局等部门进行会商,分析研判城市内涝预警级别,提出防御工作建议。依据天气会商和预警发布情况等信息,由县水务局报经防汛抗旱指挥部同意,及时启动防汛响应命令。

建立城市低洼地带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城市排水防涝主管部门建立汛期联动协作机制,重点做好城市低洼地带雨水疏浚强排和交通指挥。

建立洪涝“联排联调”联动机制。健全城区河道、排水管网与周边河湖、水库等“联排联调”运行机制,加强城市防洪和排涝工作协调联动,科学调度水库、闸涵枢纽等,及时预泄错峰,最大限度减轻河道洪峰和城区沥水叠加造成的不利影响。

 第六节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一、构建海绵城市管理体系

健全规划体系。建立宏观(县层面)、微观(片区)两级海绵城市规划体系,通过不同层级的规划逐级落实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径流污染控制率等控制指标。县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牵头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负责统筹协调、监督考核、宣传培训等;片区级主管部门负责片区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策略、措施、建设方案及建设计划的落实。

落实标准体系。严格落实《四川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2016)、《四川省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标准》等导则和标准,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文件质量。

强化管控体系。在土地出让、立项、设计文件、施工图审查、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等管理环节,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要求。城市主管部门要按各自职责,建立完善相关领域的海绵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

鼓励各方参与。加强政府引导,广泛宣传,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海绵城市建设。依托网站、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海绵城市建设的先进做法,让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深入人心,让群众共享海绵城市建设成果。

二、实施雨水径流控制

通过“渗、滞、蓄、净、用”等海绵措施,修建沉淀池、渗漏坑、多孔路面、蓄水池等设施,控制雨水径流系数并净化雨水径流污染,将雨水径流中污染物从源头上控制在最低限度,研究雨水径流污染物输送和扩散规律,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污染物排入地下或地表水体的数量,并结合自然生态技术或人工净化技术来降解径流带入水体的污染物,解决雨水污染问题。

三、推进雨水资源化利用

规模较大的住宅小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宾馆等逐步兴建集雨环境用水工程,通过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设施,将收集的雨水转化为绿化灌溉用水;街心花园、公园等逐步兴建集雨环境用水工程,通过坑塘、湿地等下渗系统,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健康循环和交换,间接补充城市水资源;城市人行道路及庭院、厂区、办公区等硬化带应采用高渗透性的材料,以便于雨水收集。

四、加快海绵城市建设

围绕建筑与小区、市政道路、公园绿地、广场、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至2025年,海绵城市达标面积占建成区比例达到50%。

持续推进海绵型小区建设。结合大竹县城市更新改造提升等项目实施,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的选择低影响开发设施,主要结合小区绿地和景观水体优先设计透水下垫面、绿色屋顶、渗井、生态树池、植被草沟、雨水储存罐(池)等。“十四五”期间,通过安装透水地砖、绿化设施、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等建设海绵型小区。

实施道路海绵城市建设。市政道路应优先采用透水下垫面、生态树池、植被草沟等海绵措施,应最大限度地增加蓄滞空间,通过植物根系和土壤削减初雨污染。“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大竹县白塔路道路建设项目、大竹县白沙农民集中建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二期项目等2个项目。

完善公园绿地及广场海绵城市建设。公园绿地及广场应为周边预留滞蓄空间,为周边地块预留集中调蓄容积,使排水区域整体达到目标要求。公园绿地及广场是雨水回用的主要对象,通过绿化浇洒等措施回用雨水。“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百岛湖体育公园、北湖体育公园、东柳公园等3个海绵型绿地公园。

积极推广公共服务设施海绵城市建设。积极推动行政机关、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文化体育场馆、交通场站和商业综合体等各类大型公共项目建设,率先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减少建筑和广场的非透水性硬质铺装面积,有条件的要配套建设具有削峰调蓄功能的景观水池等。工矿企业和工业厂区应推广建设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和雨水花园等设施,有条件的可建设雨水收集、蓄存和利用设施。

专栏10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

建筑与小区。通过改造透水地砖、绿化设施、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等建设建筑与小区。

市政道路建设。建设大竹县白塔路道路建设项目、大竹县白沙农民集中建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二期项目等2条海绵型市政道路。

公园绿地建设。建设北湖体育公园、东柳公园等3个项目。

 第七节持续推进智慧平台建设

一、建立排涝体系数据库

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空间可视化、决策分析及优化等前沿信息技术,对雨水管网、积水点、透水铺装、下凹绿地、雨水调蓄等设施进行全面感知,易涝风险区域智慧化覆盖率达到100%,整合相关数据信息,并智能处理分析,使城市具备完善的感知、认识、监控、创新、决策、管理调控能力,提高排水防涝体系的运行和管理效率。同时,制定相应的排水防涝设施管理标准体系,对设施运行进行规范导引。在泵站、河道节点、内涝点、雨水管网等布设必要的雨量计、液位计、流量计、视频监控、智能化终端感知等设备。在企业排污口、污水设施进水口、尾水出口、污水直排口、重点河道水系节点布设流量计、水质监测探头、视频监控等感知设备,至2025年,排水管线智能化监测率达到50%。“十四五”期间全面完成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二、建设智慧水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整合各部门防洪排涝管理相关信息,构建智慧水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充分利用现代智慧水务先进技术,增强平台在线监测、巡查养护、运行维护、预警预报、应急管理、规划评估、模拟研判等方面的功能,满足日常管理、运行调度、灾情预判、情景模拟、预警预报等需求。完善平台运维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城区水系、排水管网与周边江河湖、水库等“联排联调”运行管理模式。加强县发展改革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务局、县应急局、县气象局等部门信息共享,积极应用地理信息、全球定位、遥感应用等技术系统,完善应急救援指挥功能,全面提高汛前、汛期内涝风险研判预警、应急抢险、灾后救援能力,不断提升城市内涝治理智能管控水平。智慧水务平台与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深度融合,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充分衔接,至2025年,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覆盖率达到60%。

专栏11 智慧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工程

建设大竹县乡镇污水处理厂智慧监管平台建设项目、川渝合作(达州 f 大竹)示范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大竹县水生态监控系统建设项目、大竹县应急指挥中心等4个项目。

   第四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城市排水防涝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要及时了解降雨趋势、实时雨情和流域洪涝情况、河道水位、堤防设施等信息,建立风险会商联动和多专业专家协同研判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严格绩效考核,将城市排水防涝工作纳入各级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

 第二节强化资金投入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注重绩效的原则,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符合条件的易涝区域整治和排水防涝能力提升项目可申请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要努力拓展资金渠道,统筹城市建设维护资金、城市防洪经费等各类资金支持,深化投融资改革,创新城市建设管理投融资机制,建立城市内涝治理项目市场化运作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参与排水防涝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

 第三节落实用地保障

结合“十四五”规划的任务梳理情况,进行细化、分解,做好各类项目储备,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内涝治理项目库,并纳入重大项目清单;对于符合条件的城市排水防涝、海绵城市等建设改造项目应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重点加强保障。

 第四节实施人才储备

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技能人才线上线下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强跨区域同行业交流学习,培养一批专业的人才队伍。依托院校、协会等专业机构进一步建立专家库,完善专家团队,建立健全内涝治理行业人才培养、引进、培训、评价、激励等制度体系,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水平,为推动城市内涝治理,提供专业支撑。

 第五节加强科技支撑

加大科研投入,不断创新城市防涝数字化管控技术,推动智慧排水、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协同研究和技术攻关,鼓励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于日常监测、预警和管理;推进城市内涝与雨洪、气象等数据的全面对接,为建设“场景可视、共享协同、精准管控、指挥高效”的内涝防控和应急指挥综合协调系统提供科技支撑。

 第六节推进服务监管

落实城市内涝治理项目管理责任制,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确保项目及时建成发挥作用;要加强降水实况监测及短临降水预报,提供更精细的城市积涝气象风险等级预报;要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侵占、破坏、非法改迁排水防涝设施,以及随意封堵雨水排口等情况;要加强内涝治理工作指导和督促,强化规划实施评估和年度监测分析,为城市内涝治理提供行政支撑。

 

附件:大竹县“十四五”城市防洪排涝规划项目库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计划建设年限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总投资

(万元)

十四五

投资(万元)

牵头部门或

责任单位

一、内涝治理规划项目

 

 

 

1

大竹县城区排水规划

新建

2022-2023

整个城区的排水系统进行规划。

200.00

200.00

大竹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二、污水处理设施项目

 

 

 

2

大竹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三期)项目

新建

2020-2025

城区污水干、支管网进行新建改造,新建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新建规模3万吨/日。

45000.00

45000.00

大竹县盛洁城乡供排水有限公司

3

经开区南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

续建

 

经开区南区污水处理厂续建。

 

 

四川大竹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4

大竹县益康生活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升级工程项目

改建

2021-2022

目前,污水处理厂一期规模为2万立方米/日,CASS工艺,出水水质为一级B标准。按照国家(GB18918-2002)标准和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将对污水处理厂一期进行提标升级改造,使出水水资达到一级A标准。

1499.62

1499.62

大竹县国有资产事务服务中心

5

川渝合作达州 f 大竹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

新建

2022-2025

对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提升完善,开展中水利用、蒸汽热力共享等循环化改造项目。

5000.00

5000.00

四川大竹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小计

 

51499.62

51499.62

 

三、污水管网建设项目

 

 

 

6

省级试点校城镇污水管网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2

940米排水管改造

250.00

250.00

石河镇人民政府

7

西北片区截污干管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2

新建园区西北片区截污干管6.37km

1620.00

1620.00

四川大竹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小计

 

1870.00

1870.00

 

四、智慧平台建设项目

 

 

 

8

大竹县乡镇污水处理厂智慧监管平台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2

各污水厂感知系统建设、现场自动控制系统建设、现场数据传输系统、以及管理端(大数据平台、监测及预警分析系统、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系统、各站点安防系统、智慧污水厂管理大屏)。

3000.00

3000.00

大竹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9

川渝合作(达州 f 大竹)示范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项目

新建

2022-2023

建设集服务、管理、展示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约2000平方米。

2000.00

2000.00

四川大竹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10

大竹县水生态监控系统建设项目

新建

2025-2035

新建10个水生态监控系统。

3000.00

3000.00

四川大竹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11

大竹县应急指挥中心建设项目

新建

2022-2023

新建指挥大厅、视频会议、数据中心、指挥通信网络、应急指挥便携设备等。

2980.00

2980.00

大竹县应急管理局

 

小计

 

10980.00

10980.00

 

五、应急设施建设项目

 

 

 

12

大竹县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

新建

2022-2025

建设应急篷宿区设施、医疗救护卫生防疫设施、应急供水供电设施、应急排污系统、应急厕所、应急垃圾储运设施、应急通道、应急标志、应急消防设施、应急物资储备设施、应急指挥管理设施及相应附属设施设备。占地99亩。

8000.00

8000.00

大竹县国有资产事务服务中心

13

大竹石河粮食储备库建设项目

续建

2014-2023

新建的3万吨粮食高大平房仓及低温库。

5418.00

5418.00

大竹县粮食与物资储备中心

14

大竹县粮食物流园建设项目

新建

2022-2025

项目占地120亩,1、新建粮食储备粮库10万吨。2、新建综合物流应急配送中心及附属设施设备。3、新建网上交易及综合办公楼。

10000.00

10000.00

四川大竹云东省粮食储备库

15

大竹县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及救援训练基地建设项目

新建

2022-2024

新建仓储、停车场、管理用房、晾晒场以及配套建设室外道路、绿化等附属工程,19000平方米。

2100.00

2100.00

大竹县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代建中心

 

小计

 

 

 

24318.00

24318.00

 

六、排洪通道连通项目

 

 

 

16

乌木滩水库河库连通工程(一期)项目

新建

2020-2035

护城河南北支流治理

5500.00

4698.08

大竹县水务局

17

乌木滩水库河库连通工程(二期)项目

新建

2020-2035

泉家坝乌木滩东湖连通、护城河水环境提升、北湖(东柳河)湿地、东湖水环境提升

21000.00

16121.41

大竹县水务局

18

大竹县乌木滩水库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改扩建

2022-2025

新建或修复渠道、渠系建筑物、管理设施、安全设施等,开展信息化建设

16000.00

16000.00

大竹县水务局

19

大竹县龙潭水库渠系配套建设项目

新建

2020-2035

新建渠道、管理设施、安全设施等

14000.00

 

大竹县水务局

 

小计

 

 

 

56500.00

36819.49

 

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

 

 

 

20

大竹县龙潭水库良好水体保护项目

新建

2025-2035

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评估,实施龙潭水库沿岸农业面源污染拦截工程,建设生态廊道、截流沟6.8万公里,人工湿地10万平方米。

24900.00

 

达州市大竹生态环境局

21

大竹县乌木滩水库良好水体保护项目

新建

2025-2035

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评估,实施乌木滩水库沿岸农业面源污染拦截工程,建设生态廊道、截流沟8万公里,人工湿地10万平方米。

28500.00

 

达州市大竹生态环境局

22

大竹县东柳河流域水资源保护项目

新建

2025-2035

东柳河流域上游建设生态涵养林10万平方米,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绿色廊道建设。

10000.00

 

达州市大竹生态环境局

23

达州市东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新建

2021-2025

河道生态修复33400平方米,生态护坡、护岸等28500平方米,河道清淤24000立方米,人工湿地18266平方米。

6500.00

6500.00

达州市大竹生态环境局

24

东柳河流域生态修复项目

新建

2021-2025

大竹县护城河汇入东柳河干流处修建5万平方米人工湿地。

9000.00

 

达州市大竹生态环境局

 

小计

 

 

 

78900.00

6500.00

 

八、易涝点位整治项目

 

 

 

25

大竹县防洪排涝综合整治项目

新建

2022-2025

2022年城区防洪排涝整治,新建管道150米;全城雨水管网清淤,分三年对全城93公里雨水管网进行清淤;东柳老街新建800mm600mm雨水管道1100米;省粮库新建一条700米长、直径1500mm大的雨水管道;书香蘭岸新建一条500米长,直径1000mm大混凝土的雨水管道。

2387.00

2387.00

大竹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6

大竹县城区内涝综合治理项目

新建

2022-2025

城区内涝综合治理。

2890.00

2890.00

大竹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7

排水管道改建项目

改建

2022-2024

振兴路、黄滩路、武装部与社保局之间道路、凤竹路等道路沿线排水管道改建,管道长约2450m

1787.00

1787.00

大竹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8

竹阳东路接210国道雨水管道建设项目

新建

2022-2025

自来水后门出水口改管径800MM雨水管道,巴适小炒门口管道接国道雨水安装管径600MM雨水管道。管道长100m

50.00

50.00

大竹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9

柳云桥防洪排涝综合整治项目

新建

2022-2025

管径800MM雨水管,管道长210m

110.00

110.00

大竹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30

竹凤大道接北城干道顶管建设项目

新建

2022-2025

新建顶管3根(管径1500*2 管径800*1=过水断面4.04平方米原有800*1雨水管道一根,出水量总共=4.54平方米)。管道长160m

336.00

336.00

大竹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31

柳桥路、竹海西路、竹海东路、竹阳北路、竹阳南路、竹阳东路、东湖路、东湖路东段等清淤项目

改造

2020-2022

清淤30公里。

100.00

100.00

大竹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32

滨河北路管道建设项目

新建

2022-2025

管径800MM雨水管,管道长200m

100.00

100.00

大竹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33

东湖路支路管道建设项目

新建

2022-2025

新建管径1000MM雨水管一根、路面沥青铺设。管道约350米,沥青约6000平方米。

330.00

330.00

大竹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34

柳桥路管道建设项目

新建

2022-2025

新建管径800MM雨水管一根,管道长1300m

548.00

548.00

大竹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35

新公安局管道建设项目

新建

2020-2022

管径1000MM雨水管,管道长50m

20.00

20.00

大竹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36

水街管道建设项目

新建

2020-2022

管径800MM雨水管,管道长60m

20.00

20.00

大竹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37

竹城一号管道建设项目

新建

2020-2022

管径800MM雨水管,管道长60m,泄洪通道清淤。

30.00

30.00

大竹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38

东湖湾管道建设项目

新建

2020-2022

管径800MM雨水管,管道长20m

2.00

2.00

大竹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39

九鼎车业管道建设项目

新建

2022-2025

新建管径800MM雨水管,长度约30m

50.00

50.00

四川大竹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40

川环科技福翔出水口管道建设项目

新建

2022-2025

改造新建管径800MM雨水管,长度约35m

100.00

100.00

四川大竹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41

东柳卫生院管道建设项目

新建

2022-2025

新建管径800MM雨水管,长度约50m

50.00

50.00

四川大竹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42

永顺路一段与腾飞大道二段交叉口管道建设项目

新建

2022-2025

新建管径为800MM雨水管,长度约100m

200.00

200.00

四川大竹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43

永顺路一段与经开大道交叉口管道建设项目

新建

2022-2025

新建管径为800MM雨水管,长度约60m

100.00

100.00

四川大竹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小计

 

9210.00

9210.00

 

九、海绵城市建设

 

 

 

公园与绿地项目

 

 

 

44

百岛湖体育公园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3

建设一个具备体育健身、运动休闲、赛事竞技和娱乐休憩为一体的多功能公园。

50000.00

50000.00

大竹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45

北湖体育公园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3

占地面积约5000亩,建设一个具备体育健身、运动休闲、赛事竞技和娱乐休憩为一体的多功能公园。

50000.00

50000.00

大竹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46

东柳公园建设项目

续建

2017-2024

透水地砖、下凹式城市绿地设施、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16264.89

7882.00

大竹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市政道路建设项目

 

 

 

47

大竹县白塔路道路建设项目

新建

2023-2025

新建市政道路,总长1342米,宽36米。主要建设主车道、人行道、雨污分流管道、路灯、绿化建设等。

3648.69

3648.69

大竹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48

大竹县白沙农民集中建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二期项目

新建

2023-2026

新建道路长1100米,宽36米,完成相关市政配套设施。

4592.88

4592.88

大竹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建筑与小区项目

 

 

 

49

建筑小区改造项目

续建

2016-2030

透水地砖、绿化设施、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108204.57

40295.00

大竹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小计

 

232711.03

156418.57

 

 

合计

 

467388.65

299015.6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