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竹县“十四五”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
来源:县政府办
发布日期:2023-06-13
点击数:人次

​​​《大竹县“十四五”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政策解读​​

竹府发〔2023〕15号


大竹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竹县“十四五”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各部门,经开区管委会:

现将《大竹县“十四五”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大竹县人民政府

                                  2023年6月13日 

大竹县“十四五”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目  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发展基础

第二节存在问题

第三节面临形势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基本原则

第三节发展目标

第三章发展布局

第四章重点建设内容

第一节扎实推进竹林资源提质增效

第二节着力推动竹产品加工提档升级

第三节激发三产融合新活力

第五章重点工程实施行动

第一节企业梯队培育工程

第二节创新驱动引领工程

第三节特色品牌创建工程

第四节双招双引带动工程

第五节开放合作共建工程

第六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强化组织领导

第二节落实扶持政策

第三节紧抓绩效考核

第四节做好宣传推广

 


       前    言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指出,“四川是产竹大省,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为全县竹产业发展提供了基本指引和遵循,印发《关于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的实施意见(2020—2025年)》(竹委发〔2020〕13号),为推动竹资源大县向竹经济强县跨越擘画了高质量发展路径。

大竹是“川东绿竹之乡”,竹产业是带动就业、财政增收的重要绿色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引领农民致富的重要民生产业,发展竹产业对推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构建大竹县现代竹产业体系,推动竹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依据《大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大竹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编制《大竹县“十四五”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本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十三五”期间我县竹产业发展和竹林风景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竹林质量稳步提升

大竹县现有竹林面积约43.9万亩,占林地面积的45%,竹林总蓄积量79.4万吨。十三五期间,全县通过整合林业工程和项目,积极培育竹林资源,提升竹林质量,建成以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主体的“竹海”生态旅游基地,在石河镇、石桥铺镇、朝阳乡、月华镇、永胜镇、安吉乡打造竹林示范基地6个,新建斑竹、楠竹笋材兼用高产竹林示范基地3000亩,新建笋用林高产示范基地2个,新建竹林仿生态种植食用菌、中药材示范基地2个。

(二)竹加工产业链体系初步构建

到2020年底,全县共有竹制品加工企业9个、作坊20个,竹笋加工企业4个。竹加工企业已形成从竹笋加工到竹筷、竹签、竹家具、竹工艺品、竹炭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以图拉香为代表的笋加工食品企业,以筷言筷语为代表的竹筷、竹签、竹拉丝生产企业,以宇林竹制品公司为代表竹工艺品生产企业,以诚江竹业为代表的竹酒生产企业,初步构建了一根竹子“吃干榨尽”全产业链体系,竹加工产业即将进入成长期。

(三)竹林经济效益持续增长

2020年竹产业总产值达1.8亿元,年加工干竹笋500吨、鲜竹笋5000吨,竹木制品年消耗竹材约2万吨。培育“竹宝宝”“竹椿情”竹笋等竹品牌5个。竹文化旅游业加快发展,五峰山森林公园年均游客量约20万人次,年均旅游综合收入约1000万元,带动竹唢呐、竹编、竹雕、竹食、竹建筑等相关产业发展。

(四)竹林风景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十三五期间,特别是2018年以来,全县按照《四川省翠竹长廊等认定管理办法》,结合竹林基地建设,着力优化设计、完善设施,加快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翠竹长廊、竹林人家、竹林景区(点),沿达渝高速大竹段、国道318、国道210线、竹庞路、石清路建成“绿色生态竹长廊”5条,总里程达200公里。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累计投资约10亿元,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先后被命名为省级自然生态示范小区、四川省低碳生态旅游示范单位。五峰山竹笋宴被认定为首批“四川省竹林人家”。

第二节 存在问题

尽管近年我县竹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受竹区交通运输落后、竹农技术不足、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等因素影响,全县竹产业存在“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等突出问题。

(一)竹林综合效益偏低

大竹县43.9万亩竹林中,低效竹林有22.8万亩,占50%以上。2020年,全县实现竹产业产值1.8亿元,亩均产值410元,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973元/亩(2020年全省经济竹林面积1815万亩,实现竹产业产值721.2亿元),比福建省亩均产值4460元(竹林面积1761万亩,实现产值785.5亿元)少4050元/亩。

(二)竹林经营总体粗放

林权制度改革后,虽然全县涌现出部分竹林合作社、家庭林场等专业化、规模化的竹林经营机构,但是在大多数竹区仍是竹农分散经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立了林农的经营主体地位,拥有了更多的自主经营权,但是受竹区道路建设滞后、生产技术推广应用不足、竹林科学理论培育和技术指导发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多数竹林经营管理粗放,长势参差不齐,劳动生产率低,导致竹区年轻劳动力外流,竹林投资严重不足。

(三)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大竹县竹区路网密度低,排灌溉设施、冷链物流、初级分解点、初级加工点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严重滞后,竹林可及度与竹资源采集利用率低,竹材、竹笋采运成本居高不下,竹林管护成本高,严重影响竹林经营和产业发展。从林区路网密度来看,我县竹区路网密度远低于四川省平均水平14米/公顷,与浙江省35米/公顷的路网密度相比更是相差甚远。

(四)产品市场拓展乏力

大竹县竹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龙头企业的带动影响力不足,产业集聚性和凝聚力不强。企业创新不足,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迭代更新缓慢,产品多集中于传统加工领域。品牌培育、营销平台建设滞后,竹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占有率较低,产品出口较少。

(五)竹业科技创新驱动力弱

竹产业发展主要依靠要素驱动,竹产品初加工设备制造与推广、竹产品精深加工与功能产品开发、竹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研发薄弱。大多笋竹加工企业对科技的投入少,自主创新和科技攻关能力弱;企业技术装备机械化程度低,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能力弱,初级、低端及半成品产品多,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同高校、科研院所深入合作意识不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不够,不重视标准制定和知识产权保护。

(六)竹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在城市更新、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建设中,大竹县“竹”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呈现不足,与“川东绿竹之乡”的城市、产业定位不符。城市文脉、文旅IP打造与“竹”元素结合度低,竹元素应用偏竹资源种植,竹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利用典型案例不多,原竹建筑、竹装配式建筑、竹空间装饰装修在城乡建设中渗透率不高。

第三节 面临形势

(一)双碳战略引领竹产业高水平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了“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重点工作。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我国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大力发展竹产业,充分利用和开发林竹资源,提升竹林资源固碳能力,开发以竹代木、塑料、钢铁等产品减少工业中的碳排放,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二)政府高度重视促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林草局编制了《全国“十四五”竹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省委、省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关于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的意见》的同时,将竹产业发展和竹林风景线建设纳入“10 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乡村振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统筹推进,有力增强了竹区各级党委、政府的紧迫感、责任感,激发了广大业主、竹农的热情,为大竹县竹产业大发展和竹林风景线大建设带来机遇。

(三)多项政策出台助力竹产业高能级发展

国家推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全面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森林体验、森林自然教育、森林康养等新业态;深入实施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积极培育全方位开放新优势;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落实川渝共建西部竹产业发展高地共识;鼓励支持职业教育,培养能工巧匠;落实减税降费和放管服务、强化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等。伴随这些政策的落地落实,对推进大竹县竹资源培育和转化利用,建设美丽竹居、竹林景区、竹林康养基地、翠竹长廊等提供政策支撑。

(四)技术迭代推动竹产业发展基础高级化

随着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竹纤维(浆)生产技术和现代治污工艺、设备的应用与推广,竹材利用已突破传统,呈现出发展速度快、科技含量高和生态效用好的良好态势,将进一步缓解竹材制造、竹笋加工生产中的劳动力短缺、环境压力大等瓶颈制约;随着竹缠绕管道、“竹钢”板材等“以竹代木”“以竹代钢”建筑结构、装饰(修)材料的研发和产品不断创新,竹产品将广泛应用于市政、建筑、家居、旅游等领域;伴随竹纤维、竹功能食品的研发突破,将进一步推动竹纤维、竹笋产品走向高值化利用;伴随竹资源定向培育、竹产品精深加工、竹旅康养等技术模式的深度融合和推广,将有效提高林地单产和效益,增强社会各界发展竹产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美丽乡村风景线的重要指示精神,践行“两山”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聚焦县委县政府“奋力进军中国西部百强县第一方阵,勇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排头兵”战略目标,按照“夯实一产、做强二产、壮大三产”的发展思路,全面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坚持走产业融合化、产品品牌化、主体多元化、经营数字化、方式绿色化的路子,着力完善发展机制、优化要素配置、调整产品结构、补齐发展短板、推进集群成链,加快构建现代竹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和服务体系,延伸产业链、融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促进竹产业向技术创新型转变、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把竹产业打造成大竹强县产业、富民产业。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保护优先,兴竹富民

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高品质打造竹产业生态圈、创新竹产业生态链,探索竹生态价值转化路径,落实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要求,大力发展绿色新产业、新业态,统筹推进全县竹资源培育和开发利用,实现“生态美丽、竹农富裕、产业兴旺”。

(二)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结合竹产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全竹利用、错位发展的思路,调整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充分挖掘竹产业潜力,创新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竹产业。根据竹资源状况,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融合,分区分类破解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升整体效益。

(三)科技支撑,示范辐射

加大科技投入,从科学培育、集约经营、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科技培训,不断吸收、引进和消化应用国内外竹产业高新技术成果,提高资源培育和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示范辐射竹产业的发展。

(四)政策扶持,市场导向

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优化营商环境,及时兑现、落实竹产业“双招双引”政策,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构建统一市场体系,打通市场贸易的淤点、堵点,促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融入国内外市场。

第三节 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为引领,弘扬“大道至简,虚怀若竹”大竹精神,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心,以创新协同发展为要点,按照“优一产、强二产、拓三产”的思路,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努力把竹产业打造成强县产业、富民产业。

(二)具体目标

“十四五”规划目标。到2025年,竹林面积稳定在44万亩,打造现代竹产业基地20万亩,其中:楠竹、白夹竹为主的材用林10万亩,白夹竹为主的笋材兼用林5万亩,斑竹为主的笋用林5万亩。鲜竹笋产量突破1万吨,竹笋加工能力突破2000吨,竹木制品年消耗竹材突破10万吨,竹产业产值突破5亿元。打造省级现代竹产业园区1个,建成竹林风景线3条,新增竹区道路50公里,建成竹林乡镇1个。

表2-1大竹县“十四五”竹产业发展主要指标表

指标名称

2020

2025

竹产业产值(亿元)

1.8

5

产值超5000万元企业(家)

0

1

产值超2000万元企业(家)

1

3

新培育规模以上企业(家)

1

3

鲜竹笋产量(吨)

5000

10000

竹笋加工量(吨)

500

2000

竹材销售量(吨)

20000

100000

竹康养旅游人次(万人次)

-

100

竹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

-

40

竹农人均竹产业年收入(元)

-

1500

2035年远景目标。到2035年,竹林基地质量全面提升、竹产品加工转化全面升级、竹旅融合全域推行、竹产业科技全面进步,竹产业总产值突破30亿元,努力把我县建设为四川省竹产业强县。


       第三章 发展布局

依托大竹县竹林资源,聚焦竹产业重点项目,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优化竹产业生产力布局,加强竹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竹产业供应链,提升竹林资源就地转化加工能力水平,构建现代竹产业“13133”发展新格局。

专栏3-1竹产业13133发展格局

新建现代竹产业示范园区1个:依托铜锣山竹海资源,建设核心面积在1万亩以上的大竹现代竹产业示范园区,园区分AB两区,A区位于包括竹生态旅游康养区、竹林下生态种植示范区,B区为竹精深加工贸易区,以竹精深加工业为主导产业。

提升现代竹产业示范基地3个:开展竹林丰产培育,建设现代竹产业示范基地3个。优化提升五峰山现代竹产业示范基地;依托四川九凯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石桥铺镇2.6万亩竹林下生态种植示范基地;依托四川图拉香实业有限公司,在原蒲包乡打造1万亩笋用林示范基地。

竹林乡镇1个: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精细化管理,打造特色乡镇1个(朝阳)。

培育3个优质竹林示范点:以观音镇、杨家镇、高穴镇和妈妈镇集中连片竹林为基础,建设白夹竹低效林改造推广示范基地3个(改造低效林10万亩,打造3个优质竹林示范点),配套建设竹林生产作业路、初级分解点、初级加工点。

建设3条翠竹长廊:建成五峰山翠竹长廊10公里(景区旅游观光路);沿国道318到五峰山景区打造12公里翠竹长廊、沿竹庞路及石清路沿线打造10公里翠竹长廊。


第四章 重点建设内容

第一节 扎实推进竹林资源提质增效

(一)加快提升竹林质量

以石河镇、石桥铺镇、朝阳乡、观音镇、中华镇等竹林资源丰富乡镇为重点,坚持“改造为主、新建为辅”的发展思想,立足现有竹林资源,通过调节竹林结构和改善竹林生长环境条件提升竹林生产力,科学培育竹林资源。分类编制和落实竹林经营方案,加快优良竹种审(认)定,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支持选育优质专用竹品种或笋材两用竹品种。充分应用新成果、新技术、新装备,加快低产低效竹林复壮改造,巩固提升竹林质量。按“去杂留纯、去小留大、去密留稀、去劣留优”原则,通过抚育间伐、肥药管理、病虫防治等模式开展全县残次林、低产低效竹林改造,合理控制竹林林分密度。推行竹子与桢楠、香樟、红豆杉等珍稀树种混交种植的集约经营方式,精准提升现有竹林质量。至2025年,实现低效林改造提升10万亩,培育3个优质竹林示范点。

(二)建设现代竹林示范基地

鼓励经营者对照《四川省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建设标准》,采取更新造林、打蔸垒土、结构调整、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等针对性措施,推进竹林集约规模经营。通过选育引进优良竹种、适度新造高效竹林,加快形成规模效应,推进笋竹现代竹林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推广楠竹、白夹竹、斑竹、水竹、刺竹、苦竹、雷竹等优良竹种,积极申报省级现代竹林产业示范基地。加强竹林丰产指导,积极开办竹林经营管理技术培训班,组织科技特派员、乡土专家开展竹林间伐轮作、择伐适龄竹材等丰产技术指导。每年组织竹农开展2—4期培训活动,通过分发丰产技术资料、传播指导视频等方式提升丰产技术宣传效果,助力竹林提质增产。到2025年,打造现代优质竹产业示范基地3个,面积达10万亩。

(三)推动竹林基础设施建设

林区道路网建设:以竹区道路建设为抓手,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竹区可及度,减少笋竹采伐成本、运输成本,增强本地笋竹市场竞争能力。支持竹农、合作社等各类主体在石河镇、石桥铺镇、中华镇、朝阳乡等乡镇竹林密集林区建设竹区作业道路。积极对接上级林草部门补助政策,争取对建设主体予以建设补助。根据《四川省“十四五”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竹林风景线高质量建设规划》,到2025年,全省现代竹产业基地的路网密度达到20米/公顷以上。结合大竹县实际,计划每年新建竹区作业道路10公里以上,“十四五”期间新建竹区生产道50公里。

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电网基础设施,积极支持农网改造升级。实现村(社)动力电全覆盖,每个社基本配备一台10千伏变压器并预留四线接口。竹产品初加工用电可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等电价优惠政策。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竹区水利建设,整合水利、农业、林业等项目资金,通过整治山坪塘、新建蓄水池、新建泵站、配套节水灌溉设施等,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万亩。

推进竹林机械化经营:对竹林进行宜机化改造,运用链式索道货运机、钢丝绳牵引式货运机、拆装式货运机、自走式单轨运输机等山地运输装备,改善竹林作业环境。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补贴配套专业采伐机具等形式支持组建竹材专业采伐队,提升竹林采育效率,探索形成竹林机械化经营经验。

(四)建设美丽竹林风景线

建设最美翠竹长廊。结合城乡绿化美化或绿道建设,采取连(通)、补(竹)、增(节点及基础设施)、添(花草彩木)、改(沿线农房风貌)、护等综合措施,打造土地滩水库—朝阳乡—五峰山森林公园—石桥铺镇—永胜镇—安吉乡—达川区仙女山景区的铜锣山脉竹走廊风景带。建设翠竹长廊3条,总长度达30公里以上。开展G318国道、县道168和石清路等美丽竹林廊道建设,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和绿地采取点、线、面结合方式栽种竹类植物,在路口节点设置竹类景观花箱进行点缀,并合理搭配多年生花乔、灌木、地被植物及景石等,串连竹林基地、竹林公园、竹林景点,促进翠竹长廊与竹林康养、竹林体验、竹文化教育、竹文创博览等有机结合,高质量建设美丽竹林风景线。

建设优美竹林景观。支持各乡镇结合竹林基地、翠竹长廊、竹产业园区等错位建设或提升一批竹林景区、竹博览园(馆)、竹文化艺术馆、竹影视创作基地和竹林小镇、竹林人家。支持竹林景区(点)采取新建和改造方式培育以竹为主、竹树花草合理配置的竹林景观。鼓励竹林景区(点)完善游步道、生态厕所、生态停车场、观景亭、指示牌等基础设施。推动竹文化博物馆、百竹园、竹文化公园、竹产业园、竹林基地等重点竹林景观提质增效。在迎宾大道、景区、公园等“重要窗口”融入竹元素,构建竹文化地标,展现大竹“闪亮窗眼”人文魅力。利用聚居点周边竹林,加快现有竹林改造培育,栽培刺竹(笋期9月)、白夹竹、斑竹(笋期4、5、6月)等,丰富竹笋周期,实现冬、春、夏、秋四季有笋,打造四季有景、四季有笋的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

(五)科学推进竹林立体经营

充分利用大竹县林下土地资源和生境优势,优选生态适应性强、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的白夹竹林下经济植物,积极推进竹下生态种植、养殖、采集等复合立体经营。利用白夹竹林下植被的生态功能,开发具有高经济价值的竹林下作物,如药用植物、食药兼用植物和观赏植物等,使竹林资源空间结构复层化、多样化,提高林地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激发竹农经营竹林积极性。以四川九凯林下种植示范基地为样板,完善竹下生态种养标准,推广“竹 药”“竹 菌”“竹 禽”等模式,推进复合经营示范基地建设。竹下生态种养基地、“三品一标”竹笋基地建设优先纳入林下经济示范和林业科技创新推广示范项目。加快建立省市县三级竹业示范基地,打造“万亩林亿元钱”竹林示范基地。

(六)加强生态竹林资源保护

加大全县珍稀濒危、重要乡土竹种资源收集保存力度,支持国家、省级竹种质资源库和竹类引种园建设。加强笋用竹、材用竹、纸浆用竹、纤维用竹和观赏用竹等竹类良种定向选育和推广应用。推进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恢复、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充分发挥竹林对江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作用。加强竹林水土保持,对坡度大、土层薄、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山地,以及村庄农舍后背山、存在地质灾害危险的地段,稳步有序开展生态保护。加强竹林火灾和病虫害综合防治,依法打击毁坏生态公益竹林行为。

第二节 着力推动竹产品加工提档升级

(一)加快建设现代竹产业园区

依托铜锣山万亩竹海资源,建设核心面积在1万亩以上的大竹县铜锣山白夹竹现代林业园区,按照“基地 园区”模式积极申报省级现代林业园区。优先保障竹产业园区及竹企业的土地、水、电、气等要素供应指标,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规模企业。支持发挥竹产业园区辐射带动作用,建立竹创新创业平台,建立一批竹产业“双创”示范基地,引导农村创业创新基地与特色竹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对接。因地制宜在石河、朝阳、石桥铺等乡镇谋划建设竹精深加工产业园,支持各类竹加工组织入园区孵化、培育、发展。

(二)构建全链式绿色加工体系

根据大竹县竹林面积和加工能力,科学合理建立“初级分解点—初级加工点—精深加工园区”三级产业加工体系,减轻竹农及下游竹企业的厂房、用地、运输成本。在朝阳乡、石河镇、石桥铺镇、月华镇、观音镇、中华镇等竹林集中分布区,由林业部门会同乡镇政府统筹布局竹笋、竹材分解点,对原材进行收集堆放、切段、剖分、拉丝或竹笋剥壳等物理分解流程,产生竹灰可用于培育林下菌类。按“1—2万亩竹林基地布设1个初加工点”的思路优化竹笋、竹材、林下产品就地初加工点布局。支持竹笋去壳、清洗、冷链仓储、烘干等集中加工点建设,支持建立竹产品初加工合作社,鼓励组建竹林采伐经营专业队伍,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增加收入。引导初加工场所逐步向固定化、规模化转变,至2025年,竹笋、竹材就地初加工率达到40%以上。

专栏4-1构建全链式绿色加工体系

1.建设初级分解点:采取政府扶持村集体自筹的模式,鼓励以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为业主,在重点乡镇建设笋材初级分解点,分解原竹。由县林业局会同县自然资源局等相关部门、乡镇(街道)联合踏勘选址,用地按相关要求予以审批。适度控制规模进行简易建设,建成后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出租收入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2.建设初级加工点:鼓励以强村公司、社会资本投资参与竹材初级加工点建设。由乡镇会同县林业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农业农村局联合踏勘选址,在竹林发展重点乡镇建设符合生态环境准入要求和具备污水纳管条件的初级加工点,进行污染可控的半成品竹笋、竹材生产、加工。

3.成品精深加工企业:支持竹产业精深加工园区建设,加大竹加工工艺、环保设备和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等研发改造。推动建立初级加工产品与精深加工企业的订单机制,鼓励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竹材初级加工产品的资源流动互补。

(三)优化提升竹产品精深加工

积极推广竹山轨道运输机、竹剪刀、破竹机等竹林生产机械化设备应用,对符合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要求的,列入农机购置补贴。推动竹笋、竹家具、竹工艺品、竹包装、竹建材装饰等传统竹产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改造。支持竹炭、竹饮料(竹酒)、竹原纤维、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竹缠绕)、竹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符合条件的竹精深加工项目,大竹县财政给予支持;纳入县重点项目的竹精深加工项目优先保障用地指标。支持规模以上竹企业优先申报科技项目。支持竹精深加工园区建设,加大竹加工工艺、环保设备和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等研发改造。鼓励竹林流转,支持组建笋竹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林场、家庭林场等新型竹林经营主体。鼓励竹精深加工企业以“企业 基地 农户”“企业 合作社 农户”“保底分红”“二次返利”等模式带动竹林经营培育,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规模集约经营,带动竹农致富。

专栏4-2新型竹产业链培育

1.竹新材料培育工程:加强竹新材料研发能力建设,持续探索竹原纤维、竹浆纤维和竹炭纤维材料研发能力。引进竹纤维链主型企业入园,打造新型竹产业链生态链。提高竹纤维在毛纺、麻纺、绢纺、棉纺、色纺、半精纺等领域的产业化利用水平,适度发展竹浆造纸。加强竹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应用研究,推动竹新材料以竹代塑、以竹代钢、以竹代木,推进竹缠绕复合材料在新型管材中的应用,提高竹原纤维在汽车产业中的应用。

2.竹笋分散式精准加工:推广竹笋分散式精准加工技术,开发竹林旅游伴手礼。以笋干加工为主,注重水煮和烘干两个关键技术环节。此技术体系适用于各农家乐采用标准化生产技术来生产高质量笋干,可解决春笋大量上市的加工难题。另外,此技术也可用来加工林下食用菌等森林食品。

第三节 激发三产融合新活力

(一)培育竹文化创意产业

加强中国竹文化历史脉络研究,深化竹文化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的融合,传承发展竹编、竹雕、竹唢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支持创办竹工艺设计研发中心、大师工作室,支持竹文化产业项目申报有关专项资金。以竹工艺、竹文创、竹体验、竹影视、竹展览、竹研发为重点,推动竹文创产品设计生产,建立竹文创基地,推出一批竹文化演艺、竹主题节(会)、竹交易博览会、竹影视创作等创意产品。建设竹产品交易和文化体验中心,支持竹文化产品纳入互联网交易平台。落实竹类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和民间工匠结合竹旅游、竹康养开发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建设一批青少年竹生态教育基地,打造一批竹类研究教学科普基地。支持举办以竹文化为主题的文化节庆活动,结合世界地球日、国际森林日和中国植树节等开展主题宣传,引导社会亲竹、爱竹、护竹、植竹、用竹。

(二)培育竹林康养产业

推动竹文创与竹产业融合发展,利用竹林、竹林景区(点)和竹林康养基地、现代竹产业园区,积极开发以旅游观光、生态体验、自然教育、研学旅行、休闲康养、文化品鉴为主的竹旅游康养教育研学产品。依托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打造竹林康养基地,建设竹林康养基地、生态科普基地、自然教育基地、五峰山森林氧吧生态体验地等产业融合体,打造竹林旅游康养新业态新经济。

专栏4-3竹文旅培育

1.竹文化博物馆:改造提升五峰山森林公园竹文化博物馆,内设珍稀竹类、竹类科普、竹文化传说、竹艺展示等,将种竹、竹艺、竹趣等进行活化。了解巴人与竹子的历史故事,竹子的文学典故、传奇趣闻,增长游客竹历史文化知识、科学知识与艺术素养,丰富景区竹文化内涵,给予游客更深刻难忘的竹文旅体验。

2.竹文化产业园:打通竹子一二三产的联动开发,形成一产以竹园艺景观园为特色,二产以竹产品产业化观光工厂为特色,三产以竹家具馆、竹文化馆、竹工艺品馆、竹科技馆、竹音乐厅、竹产品创意设计工作室、竹产品产权交易中心、竹制品集散交易中心、竹创意主题餐饮体验街、竹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中心为重要支撑的文化产业园。

3.打造竹林康养基地:依托川渝大竹海资源优势,深挖竹生态康养功能,开发竹林康养产品,推动竹林康养基地、生态科普基地、自然教育基地、五峰山森林氧吧生态体验地等产业融合体建设。

  

(三)构建竹产业统一大市场

完善竹产业商贸流通体系,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通推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堵点。坚持以通道促贸易、以贸易聚产业,把商贸物流作为推动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来谋划。依托大竹县商贸物流园,围绕“商、仓、流”三个重点环节,做好“强链、延链、补链”三篇文章,推进竹产业“全链条”转型升级,向前端延伸加强品牌孵化,向后端渗透搭建供应链平台。

(四)推动竹产业数字化建设。

扶持打造一批本地竹企业数字化转型样板,提升竹产业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鼓励竹企对办公流程、生产统计、仓储管理、生产车间部分工序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高效管控,节约管理成本。依托大竹大数据中心,建设数字化平台,包括竹产品价格发布、市场供给信息共享,以及产品追溯、产品质量检测等系统,提升竹产品市场信息透明度。完善冷链物流的数字化建设,跟踪监控产品质量,减少浪费。建立各环节主体间的合作机制,如农企对接、农超对接、合作社与超市对接等,通过订单农业,精准对接,有效控制运输成本。


第五章 重点工程实施行动

第一节 企业梯队培育工程

全力开展竹产业企业梯队培育工程、健全培育体系,切实增强大竹县竹产业整体实力和发展后劲。

(一)做大做强骨干企业

强化图拉香、九凯、万康等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推行“公司 基地 农户”等模式,支持图拉香、九凯公司等企业依法流转林地,建设竹林生产示范基地。支持图拉香鲜笋出口,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巩固国内及加拿大市场,拓展日韩、迪拜等海外市场。支持本地竹产业骨干企业通过延伸产业链、兼并重组、提质增效、做精做优等途径,提升竞争力。鼓励骨干企业率先开展标准化生产,运用现代设施装备,提高竹产品生产经营组织管理效率和效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帮助竹农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开发多元化消费产品。以强链补链为方向,聚焦国内外竹产业龙头企业,建立重点招商目标企业库,开展靶向精准招商,积极引进一批产业导向明确、业务模式创新、业态丰富多元的行业头部企业、领军企业。

(二)实施中小微企业规模培育计划

加大政策扶持,发挥政策引领作用,积极实施竹产业新计划。通过组建竹林培育库、部门镇街联动、营业额分档定额奖励等措施,鼓励中小微企业升规入统,完善竹产业补贴政策,细化竹林培育扶持补贴标准,重点扶持竹种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和示范推广,加入竹制品的基本信息,降低竹制品的准入门槛。力促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在开展特色经营、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形成竞争优势。

第二节 创新驱动引领工程

(一)深化竹林经营体制机制改革

支持工商资本参与竹林经营,创新多方利益联结机制。借鉴安吉模式推动竹林资源资产入股、拿租金、挣薪金、分股金的“两入股三收益”共同富裕模式。建立数字化林权权属管理平台。鼓励以村集体组织、强村富民公司为主体跨乡镇、村域流转或合作经营竹林,组建股份制竹产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培育承包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经济组织、营林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加快推进竹林经营向规模集约高效发展。

(二)强化重大关键技术攻关

鼓励科研投入,进一步加大“科学兴竹”力度,着力稳定竹林面积,全面提高竹林的产材、产笋总量。开展本色竹浆用竹、竹旅康养用竹、笋用竹种质资源创制,育种新材料与新方法研究,新品种选育与配套技术研究。突破传统竹林经营观念,创新研发竹林智能化精准培育技术,引进研发推广造竹、打蔸、施肥、灌溉、伐竹、挖笋等机具设备;突破传统竹加工利用框架,创新竹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着力研发竹浆造纸绿色生产技术及其工艺设备、新型竹纤维精深加工利用关键技术;鼓励企业加强与浙江农林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建设竹笋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和重点实验室,在竹笋保鲜技术、清水笋加工技术等方面进行联合课题攻关,加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着力推进竹板材加工、竹家具、竹制品生产技术改造升级,创新研发竹层积材、集成材、重组材、原竹工程材等结构材料和装饰材料;创新研发竹活性炭催化剂载体、电容器等功能材料和竹碳基材料、土壤改良材料等竹生化利用关键技术,拓展生态景观竹林建设、竹林康养基地(乡镇)建设以及竹源食品、竹碳汇等“竹林 ”生态功能性产业。

(三)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示范

鼓励竹加工企业抓住绿色低碳的环保要求,推动技术创新,加强竹产业企业、合作组织与科研单位、院校合作,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和技术转化中心,开展中试放大、技术熟化、工程化配套和产业化示范,加快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推广。着力加强竹类良种选育应用,集成竹林精准培育、竹下经营技术,建设高标准综合性科技示范园区。着力开展竹食品、竹材加工和竹纤维、竹生化利用等技术推广,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绿色高效示范生产线。着力推广生态景观竹林建设、竹林康养基地(小镇)建设技术,建设高品位的竹景区、竹林康养基地示范样板。

(四)建强产业创新支撑平台

支持图拉香、四川九凯等龙头企业,创建竹产业科技创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依托华为智慧大竹建设,支持建立竹产业大数据智慧云平台,开展全方位综合服务,推进竹产业“物联网”经济发展。支持竹产业园区、科研院所、龙头企业联合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双创”培训辅导中心,培养竹产业高端人才队伍。

(五)创新竹林经营及竹材贸易机制。

定期发布动态竹材交易的保底收购价和封顶收购价。引入保险服务机构,探索建立竹材价格保险机制,补贴竹材收购波动价差。完善县乡村三级竹林地流转服务体系,对闲置竹林进行干预引导,常态化开展流转供求信息、合同指导、价格协调、纠纷调解等服务。鼓励农户自主创业、组建竹业专营合作社,对全县竹林开展专业化经营,提高竹林规模经营水平,充分开发全县竹林资源。

(六)创新竹林碳汇改革

探索建立竹林碳汇生态价值实现多元化体制,构建林地流转、碳汇收储、基地经营、平台交易、收益反哺的全链体系。借鉴浙江安吉模式,探索推进竹林碳汇收储、核证、备案等工作,创新突破碳汇交易机制方法,打通碳汇资源计量、存储、增值、变现通道,全面畅通竹林降碳增汇交易内外循环。进行竹林土壤改良及高固碳竹林改造,实现全域竹林蓄积量、竹林碳密度及总碳储量全面增长。通过竹林碳汇项目收入反哺丰产改造项目资金,补贴竹林丰产改造支出,为丰产竹林的建设拓展资金渠道。

第三节 特色品牌创建工程

(一)筑牢品牌发展基础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快竹产品品牌建设,打造“大竹”竹产业IP,培育一批具有大竹县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的竹产品品牌。建立农村基层合同助农指导站,制定并免费发放适合大竹县特色竹品牌生产经营需求的涉农合同示范文本。积极扶持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竹产业创意设计中心,鼓励企业积极进行设备投入和产品研发,重视标准制定和知识产权保护,广泛引进和吸纳专业人才;设立竹产业发展基金,扶持企业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创建品牌、标准体系制定等。继续组织开展校企交流合作会议、竹产业相关论坛、竹应用创意设计比赛等商务活动,为培育大竹特色竹品牌奠定基础。

(二)层次化培育特色品牌

挖掘非遗元素,开展竹产品创新和品牌形象塑造,将竹编工艺、竹编元素应用到“大竹造”产品设计、包装设计中。鼓励城乡建设中应用原竹建筑、竹装配式建筑、竹空间装饰装修,以生态优先为理念,实现产品绿色生产、绿色包装。整合政府力量和社会新闻宣传资源,延伸“竹小逸”文旅品牌,对各类竹业品牌进行整体打包策划,统一宣传推介。成立特色竹品牌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全县特色竹产品品牌目录制度,实施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引导相关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实施大竹特色竹品牌培育工程,打造大竹自有品牌IP。以标准化、无公害为重点生产销售竹笋产品,强化品牌的管理与广告宣传,树立良好的笋产品品牌形象。积极推进“商标富农”,推动大竹县地理标志和竹产品商标注册便利化,鼓励各竹产业经营主体积极实施特色品牌培育工程,对获得国家级品牌、区域性品牌的,按规定给予相关奖励。积极参加“川竹全国行”“川竹国际展”等市场拓展活动,宣传推介“竹字号”竹产品品牌。

第四节 双招双引带动工程

深入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双招双引的工作安排,坚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并举,扎实精准做好各项惠企政策宣传解读,推动政策红利释放,厚植人才成长沃土,促进竹产业集聚发展。

(一)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完善招引工作机制、月度考核实施细则,组建双招双引专班及驻外招商分局。持续跟踪研判竹产业重点企业及专精特新突破方向、关键环节、关键要素,编制强链补链重点目标企业表、招商引资重点目标企业(机构)表、包装策划项目表、产业链招商引资地图,以“三表一图”推进精准招商。积极参加西洽会、西博会、广交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秦巴地区商品交易会等重大投资促进活动,推动商品走出去、企业引进来。积极组办竹产业交流会、博览会、投资促进推介会,邀请行业龙头、竹乡英才参加竹产业投资推介会,宣传大竹县竹资源优势,增强企业合作意愿。

(二)强化人才支撑力度

着力实施人才强竹,积建立全县竹产业人力资源库吸纳本土育种、乡土专家等人才入库。发挥好省、市、县三级竹产业技术专家作用,组建专家服务团队,鼓励支持专家开展在线咨询、科技下乡、现场指导等技术服务。进一步加强同四川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农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鼓励在大竹县建立实训基地、研究院及分支机构,鼓励研究生及导师团队常驻大竹县竹类企业。加快引进技术人才,做好“借智引脑”文章。通过技术入股和参加收益分配等形式,面向发达地区吸纳高层次科技人才,参与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提倡以项目为载体,鼓励企业在购买技术、引进技术项目的同时,注意捆绑式引进人才,为实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提供保障。

(三)加快本土人才培育

支持培育本土竹艺大师,传承发展大竹特色竹编、竹雕、竹簧、竹宣纸、竹唢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支持创办本土大师工作室、竹艺传习所等。开设竹产业科技大讲堂、企业创新论坛,举办人才研修班,搭建企业家教育、培训、交流、互动平台,着力培育优秀新生代企业家。建立企业家激励机制,对具有领导创新能力的优秀企业家和高端创新人才,给予政治待遇和荣誉,提高其社会地位,形成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的氛围。大力实施“新时代竹农”培育行动,邀请业内竹产业技术专家授课,开展县内专业技能骨干和农民培训,造就一批带领技术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乡土人才。每年举办竹类技术培训班,为竹农“传经送宝”。

第五节 开放合作共建工程

(一)鼓励竹产业走出去

响应绿色消费发展契机,紧盯欧美日韩等区域的竹产品消费市场发展动态,支持图拉香、九凯等竹企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发展外贸型经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从事跨境电子商务,鼓励外贸型企业与亚马逊、天猫等跨境电商平台合作,引导企业规范有序在境外组织竹产业展览、论坛、贸易及引资等活动,推介大竹及中国竹产业,做响大竹竹业文化品牌。引导企业申报森林认证(FSC)、卫生安全产品认证(SGS)、ISO质量体系认证等专业认证,加强与国际竹藤组织、中国轻工业艺品进出口商会的合作力度,积极与共建“一带一路”和“南南合作”等相关国家开展合作,支持全域竹林森林经营认证,助推大竹更多的竹制品走出国门。

(二)推动线上营销模式。

加强与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深度合作,建立县域竹产品网络营销渠道,利用“互联网 ”销售平台,以线上线下的网络模式进行大力推广,发挥双方资源优势,补齐大竹县物流配送短板,引导竹制品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利用大数据分析竹产品市场信息,按照市场需求组织产品生产,打造区域性竹产品市场。鼓励建设竹产业电商数字化服务运营平台,积极发展网红、直播经济,培育电商生态圈。引导商场、专业市场等传统商贸场所依托品牌商品和线下店资源,通过直播平台开拓线上营销模式,实现“人、货、场”的立体化构建和全时段营销。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与竹区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竹产业提升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竹产业建设的谋划部署、工作调度、督导推进等工作。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要严格按照县政府的统筹安排,迅速行动,将竹产业发展工作责任、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村、到地块。同时要密切协作配合,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协调推进。建立健全竹产业发展工作机制,统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乡村振兴等相关规划及有关政策,对接本规划制定地方具体行动计划或专项推进方案,把本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第二节 落实扶持政策

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有关财税金融支持政策,完善县级配套支持政策力度,通过项目补助、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快良种繁育、现代竹林基地培育、竹碳汇发展、竹区基础设施建设、竹产品加工、品牌创建和市场开发等项目。大力支持竹产业化企业积极创建国家、省级竹产业发展龙头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林木良种,成功申报后给予财政补助。竹产业发展纳入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支持范围,落实农业信贷担保财政奖补、风险补助以及担保业务费补助政策。

第三节 紧抓绩效考核

将竹产业建设纳入各乡镇和县直相关单位年终重点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内容,严格考评,奖惩兑现。县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落实不力、失职缺位、进度缓慢的竹区乡镇和成员单位加强检查督办;对竹产业发展目标完成好的竹区乡镇、成员单位及成绩突出的企业、合作社、个人,给予表彰奖励,确保实现全县竹产业建设各项任务。

第四节 做好宣传推广

要充分利用网络、报刊、广播、电视、户外广告等宣传平台,通过举办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制作专题节目等多种形式,做好竹产业发展的宣传报道和竹资源培育高产技术的推广,引导广大农民积极投身竹产业发展。鼓励活动营销,设立专门的快手、抖音、微信、B站等新媒体平台,积极宣传大竹县竹文化节庆活动,以“国风”“国潮”为引领,打造大竹版“竹风”“竹潮”网红打卡地,培育旅游网红直播达人。提高社会各界对全县竹产业发展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社会参与的竹产业良性发展机制。


附表1

 

大竹县“十四五”竹产业重点项目规划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和规模

总投资(万元)

牵头

单位

1

现代竹产业

示范基地项目

1)全县2020—2025年共完成基地建设3个;

2)优化提升五峰山现代竹产业示范基地;依托四川九凯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打造2.6万亩竹林下生态种植示范基地;依托四川图拉香实业有限公司,在原蒲包乡打造1万亩笋用林示范基地;

3)通过调整立竹密度、配方施肥、竹林复壮等营林措施,对全县现有小、散、杂竹资源进行改造提升,修复更新退化竹林,复壮改造低产低效竹林10万亩以上;

4)基地内的道路网络、排灌设施、森保设施、示范标牌等比较完善规范,每万亩竹林的生产道路达到10公里以上。

3000

林业局

2

翠竹长廊建设项目

1)全县2020—2025年完成翠竹长廊建设3条;

2)建设翠竹长廊30公里以上,每条连续竹林长度不低于10公里,两侧的竹林宽度各不低于5米;

3)翠竹长廊内抚育、补植长度20公里以上,竹笋、立竹生长健康,保存率85%以上,且分布均匀;

4)翠竹长廊内游步道、通讯设施、指示牌、竹种标识等设施完善。

1500

林业局

3

竹林乡镇建设项目

1)全县2020—2025年完成竹林乡镇建设1个;

2)竹林乡镇以行政区划的乡镇为单位创建,以竹林为主的森林覆盖率不低于50%

3建成镇域内对外连接路、通村路、竹林及其科教基地干道路硬化成网;

4建立竹类教育(体验)基地1处,且设施完善;在村委会、竹旅游景点设立竹科普宣传栏,印制发放竹科普宣传手册,每年开展竹自然生态体验教育活动1次以上

5)竹资源培育、竹加工利用、竹旅游开发、竹文化展示等协调有序,竹业收入占全镇农村居民收入的20%以上。

2000

林业局

4

竹林人家建设项目

1)全县2020—2025年完成竹林人家建设1家;

2)经营管理面积不低于6000平方米;

3)接待设施面积达1200平方米以上,餐厅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出租客房10间以上,公共卫生间男女厕所位大于2个。

4)竹林景观特色突出,以竹林为主的绿化率不低于50%

5)生态环境保护、接待服务设施、食品和消防安全、服务质量等指标符合相关行业标准。

1000

林业局

5

现代竹产业园区建设项目

1)园区核心面积在1万亩以上;

2)园区内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年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

3)园区内竹材、竹笋、竹下种养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不低于70%

4)园区内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绿色发展,各项生产、生活符合环保要求。

20000

林业局

6

大竹县顺天寨竹产业基地

建设项目

1)基地核心面积在1万亩以上;

2)主要包括笋材兼用林经营培育,竹笋初加工;

3)基地道路、保鲜冻库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设备采购。

6000

四川九凯农林科技有限公司

7

大竹县林下种植示范基地

建设项目

1)基地核心面积在1.6万亩以上;

2)主要包括林下人工仿野生栽培食用菌、中药材;

3)基地道路、冷藏库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设备采购。

10000

四川九凯农林科技有限公司

8

清水笋研发

加工项目

对清水笋保鲜及加工相关技术进行研发升级,以及相关设备的采购。

1000

四川图拉香实业有限公司

9

竹区道路建设项目

新建竹区道路50公里,提升竹区可及度;

竹区生产道单条长度不少于200米,砂石路面压实成型,路面宽度3-5米,路基宽度4-6米,有排水边沟及涵管,坡度和弯道适宜,保证农用车正常畅通。

2000

交通运输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