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宣传,提高意识。通过建立微信群、开展技术培训、印发环保养殖手册等方式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科学普及、舆论宣传、技术推广和教育活动,切实提高畜禽养殖场、养殖户和广大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开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5期,专家座谈交流会2次,发放环保养殖宣传手册2000余份。
二、因场制宜,分类指导。通过拍摄标准养殖场场况以及基本配套设施发布在微信群内的方式,加强示范带动,积极推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新技术和新模式。开展粪肥还田利用示范,通过生产有机肥、生产垫料、种植粮食、水果、蔬菜及饲养昆虫等利用方式,合理利用养殖废弃物资源。2023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预计达93%以上。
三、加强监管,确保实效。加强技术指导,加大监管力度,通过不定期走访回访,要求规模以上养殖场“干粪堆积池、沼气池、沼液储存池”三池配套,规模以下养殖户配套具有符合“防雨淋、防渗漏、防外溢流”要求的堆粪池和污水贮存池,引导养殖场正确、合理使用粪污处理设施。截至目前,走访指导养殖场所1800余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