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阳街道:“三强三实”提质基层治理工作
来源:大竹先锋
发布日期:2024-05-28
点击数:人次

近年来,竹阳街道将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作为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目标,坚持党建引领,在组织架构、人才队伍、一线服务上下真功夫,深耕基层治理工作。

强构架,体系建设出实招。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治理成效为目标,以“党建优”引领“治理优”,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党支部”的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格局。街道党政领导分别结对联系1-2个村(社区)党组织,党委班子成员分别联系1个基层党支部,街道党员干部职工分成19个驻村(社区)小组,1名党政班子成员为驻村(社区)领导,1名街道中层干部担任驻村(社区)组组长,形成街道党工委领导,驻村(社区)工作组督导协助,村(社区)执行落实的良性组织体系。建立健全社区“大党委”机制,率先在条件成熟的荷花池社区、新华社区、大众社区成立社区“大党委”,统筹辖区资源,联合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召开联席会议,聚焦群众诉求,研究并确定全年服务基层联建共建项目,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强队伍,提质强能见实效。建强社区班子,提质党群服务中心服务群众能力,一是致力提升村(社区)班子实力,吸引青年人才进社区,2023年社区书记调整,新进两名90后社区书记,全街道80后社区书记共5人,逐步提高青年人才比例。二是注重社区工作人员专职化培养,2023年组织19个村(社区)151名社区工作者参与市级视频培训1次,县级培训1次,街道培训2次,累计取得社会工作者证书42人。三是注重后备力量培养,积极引进致富带头人、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回村发展,不断为村社区注入“源头活水”。建立后备力量台账,动态更新后备力量,现在册101人,作为村(社区)后备干部培养人才库。

强服务,全域推进办实事。一是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城乡融合环境提升治理活动等为契机,以“群众所需、单位所长、党员所能”为抓手,将志愿服务的触角不断拓展延伸。特别是在城乡融合环境提升治理活动过程中,结合群众反映诉求较多的“疑难杂症”,对症治疗,荷花池社区荷花池市场违规搭建雨棚规范整改、大同社区“狗儿市场”整体搬移、新华社区西街道路拥堵集中治理等,有效的解决了城市中心环境治理难题。二是积极推动街道辖区便民服务事项全域通办,开展“服务零距离”行动,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各社区积极建立异地办理事项清单,推动各类证明、临时生活救助、高龄老人津贴等便民服务事项实现异地一站式办理,让群众办事少跑腿,尽力解决群众难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