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农业农村局 关于县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25号建议 办理情况的函(A)
来源: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2024-07-23
点击数:人次

蔡泷辉代表:

您在县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制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125号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水稻制种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县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竹县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种业振兴行动的战略部署,以国家级制种大县建设项目为契机,大力推进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制种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一)水稻制种科技支撑及人才培养不断深厚

近年与绵阳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深入合作,建设专家工作站,完善水稻制种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广水稻制种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无人机辅助授粉等新技术,水稻制种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强化制种企业与制种农户、合作社协作,引导制种企业技术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我县种子管理站每年邀请水稻制种专家开展技术授课,提高种业从事人员素质水平,培养一批懂制种、愿制种业的新型职业农民。

(二)水稻制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整合涉农资金优先建设制种田,近两年新增高标准农田1.6万亩,水稻制种核心区高明镇、周家镇、童家镇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实现制种基地“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生态良好”。

(三)水稻制种机械化不断提升

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开展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积极探索机插机播、机动喷雾器授粉、无人机施药授粉等新技术,制种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全县有农机专业合作社12 家,机动喷雾器1000套,旋耕机及其它农机具5000台套,全县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耕、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0%以上。

(四)水稻制种产业链条不断健全

积极探索“公司 专合社 基地 农户”、“公司 基地 家庭农场/制种大户”等生产模式,通过资金补助、项目扶持、信贷支持等方式,加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制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吸引优势制种企业入驻,健全制种产业链条。引进国家种业龙头企业1个,与大北农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全县制种企业达8家。近两年制种大县奖励资金900万元、省市项目资金400万元用于品种试制、机械化制种、育种创新、烘干中心建设等,推进制种产业育、产、加、销全链发展,实现共建基地、共育企业、共促产业发展。  

(五)政策保障措施不断加强

为科学有序推进种业发展和基地建设,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大竹县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大竹县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2年)》《大竹县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规划(2021-2025年)》《大竹县“十四五”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发展规划》等文件,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制种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在高明、童家、周家镇建成万亩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带。

二、水稻制种基地建设目标

我县将以国家级制种大县建设为契机,严格执行《大竹县“十四五”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发展规划》发展路线,以“稳定制种基地面积和供种数量”为根本,以“田间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制种科技装备提档升级”为重点,着力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田间工程改造提升,全县制种基地标准化率达80%以上;坚持招大引强、龙头带动、示范引领,持续深化县企结合共建,推进制种产业育、产、加、销全链发展;加快培育和装备社会化服务组织,壮大制种主体培育,与科研院所合作,因地制宜推广制种轻简化栽培、机械化关键技术,全程机械化率提升10%;加强田间监测网络、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完善制种基地上图入库,基地实现信息化管理,水稻制种规模效益和质量效益得到双重提升,打造四川省现代种业强县。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大力支持!

联系人:农业农村局种子管理站     周文  

联系电话:1518390164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