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农业农村局 关于县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030号提案 办理情况的函(A)
来源: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2024-07-23
点击数:人次

唐本栋委员:

您在县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如何发挥龙头企业在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的产业化引领作用,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提案第030号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在园区创建中的引领作用。自2019年我县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工作以来,对龙头企业在园区创建中的引领作用高度重视。

一是建成的27个园区中,培育有农业企业25个,规模以上农业企业10个,其中包括2个国家级龙头企业、6个省级龙头企业、13个市级龙头企业。在园区创建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按照符合企业发展的思路进行谋划,做到“园区 企业”双向带动。

二是对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中参与的企业给予奖补。一方面出台《大竹县农业农村局大竹县财政局关于印发〈大竹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奖补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竹农发〔2020〕29号)对成功创建省、市、县级园区进行奖补,奖补资金除乡镇工作经费外均按照管理办法的要求奖补至企业。另一方面是重点对参与创建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的企业进行项目补助。我县目前有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一个,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一个,省级补助4000万,其中用于龙头企业及其他新型主体的奖补资金2865万;市级补助300万,其中用于龙头企业及其他新型主体的奖补资金300万。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奖补项目8个,共安排资金1622.2万元,其中用于龙头企业及其他新型主体的奖补资金1622.2万元。

(二)积极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园区推行以政府主导,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广泛参与的“一核多元”模式,引导各界参与园区建设,积极发展“企业 基地 农户”“企业 合作社 农户”的模式,鼓励以务工、入股分红、二次返利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四川东柳醪糟创新糯稻产业“三统两保”联农带农机制,即统一发放种子、技术培训、订单收购,保二次返利、优先入厂务工,带动4万户农户种植糯稻20万亩,实现产值3亿元、亩均增收690元,务工就业月收入达2800元,醪糟等特产销售从业年均增收可达4万余元。2021年,东柳醪糟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四川百岛湖生态农业公司创新稻虾产业“五供一收”(即供技术、供种苗、供饲料、供物资、供服务,保底价收购)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全县5000种养户发展稻虾综合种养3万亩,年产小龙虾4500吨、生态优质水稻1.5万吨,亩均增收4000元。经验做法获省长黄强、副省长尧斯丹肯定性批示,在全省推广。

(三)高标准实施“四网”建设。布局“田网”,全县24个园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2.15万亩,覆盖率75.34%。完善“路网”,建成通村硬化路96公里,机耕道160公里,便民连户路270公里,农业机械化率80%。畅通“渠网”,切实加强农田排灌、提灌、喷灌、微灌等建设,新建蓄水工程96处、渠道30公里,有效灌溉面80%,供水管网入户率达100%。织密“信息网”,依托“互联网 ”,推动农产品入驻抖音、天猫等电商平台,有效拓展农产品销路。

二、对策及建议

(一)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大竹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正在联合大竹稻渔园区,以糯稻、小龙虾为主导产业,乘势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已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库。至2026年中央资金将补助我县7000万用于产业园建设,目前我们正在编制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央财政奖补资金使用方案(2024—2026年)。中央奖补资金按照“突出重点、集中使用、创新方式、专款专用”的原则,积极统筹整合相关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方式,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园建设。

(二)健全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导工商资本、农业资本和社会资本建设基地、发展产业,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等利益联结机制。

(三)建议园区建设相关部门加大项目倾斜。现代农业园区是一个三产融合的综合体,涉及范围广,建设部门多,在园区景区化打造中,离不开各部门尤其是旅游和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建议乡镇在建设园区的过程中,加强对相关部门的汇报,积极争取更多旅游产业项目和道路交通项目落地园区。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大力支持!

联系人:规划发展与园区工作股   邵周恒  

联系电话:1990901683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