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书委员:
您在县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注农业高质高效,促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第029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今年,县第十四届第四次党代会创新提出:“乡村运营要开篇示范,要在实践中大胆探索,以新理念、新路径激发群众致富增收新动能。”县农业农村局充分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全力推进乌木镇广子村、堡子村建设未来乡村项目,实现乡村运营开篇示范。
一、坚持运营思维先行
立足乌木镇广子村、堡子村资源禀赋,以运营思维为引领,夯基础、优布局、强品牌,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特色产业发展、产业步道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让乡村建设做到既宜居更宜业。目前,已成功引进浙江天演维真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运营的角度出发,多元化盘活农村资产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着力将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有效促进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大力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力争于2024年“国庆”前,实现乌木“轻旅游、微度假”村奢旅游目的地开门迎客。2025年起,示范推广乡村运营模式,推动整治村庄和经营村庄深度融合,助力建设全域振兴大竹样板,推动农业出彩。
二、明确村庄主题定位
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始终是贯穿乡村运营的主线,我们坚持运营导向,找准乡村运营定位,主动融入农业产业,厚植运营内核,打造恒久的、内在的乡村发展引擎。依托乌木镇产业实际,准确将小龙虾定为村庄发展主题,再从运营角度出发,配套融入小龙虾垂钓、小龙虾美食DIY、龙虾馆、小龙虾文化墙、小龙虾雕塑打卡点等休闲元素,多维度、多层次地深化村庄主题,建成具有地域标识、个性特色的未来广子现代村庄。同时,深入挖掘我县特色优势,围绕运营功能分区,建设糯稻、苎麻、白茶、竹、香椿、小龙虾“六张名片”集中展示区,丰富产业丰收、重大节庆、农业采摘等特色活动,积极吸引游客,让乡村“轻旅游、微度假”在广子村生根开花。
三、创新乡村运营模式
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营、村民参与”模式,充分发挥各方能动作用,合力共建广子和美乡村。政府投资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企业投入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整合农村承包地,盘活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重点培育“环境村景”“服务村趣”“文化村奢”“产业村品”“数字村智”等游乐新业态,推动乡村资源整合和提升,打造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同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着力建成以“共建共治共享共富”为路径的“千万工程”实践新模式。
四、建立数字乡村平台
坚持把数字乡村作为乡村运营的核心内容,探索建立“大竹数字三农云平台”,叠加自然资源、主体信息、产业信息、文化活动、治理信息等多个图层,全面贯通县、乡、村管理体系,有效整合一二三产资源,实现数据汇集、统计分析等功能,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上游下游联动,优化资源配置,为乡村运营找准主导产业、运营方向,实现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融互促。
五、注重人才引进培育
乡村运营,需要有权责明晰的“运营主体”、有专业独立的“运营团队”、有潜力可挖的“运营要素”、有人气活力的“运营项目”、有可行落地的“运营规划”。我们深入落实乡村振兴人才措施,为乡村运营健康发展修起人才储备“蓄水池”。出台《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印发“人才振兴十三条措施”,累计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及涉农科研机构10个,创新选聘23名在外优秀人才担任乡村振兴顾问,培育“土专家”“田秀才”200余名、致富带头人280余名,建立起33.4万农民工数据库,设立16个农民工返乡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回引1.2万余名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大竹发展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和内生动力。
乡村运营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无论是从需求维度还是发展维度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兼具挑战性的工作。但是,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乡村运营将成为开启乡村振兴新未来的一把“金钥匙”。
最后,再次感谢您农业农村工作的大力支持!
联系人:农办秘书股陈一仲
联系电话:1598388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