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历程中,各市(州)卫生健康委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按照“4343”思路,加快健康四川、川渝卫生健康一体化、“两个紧密”、健康产业体系“四大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疾控体系、国家中医药综合示范区“三项改革”,突出优质资源供给、改善看病就医服务体验、优化“一老一小”服务、守护妇幼健康“四条主线”,强化党建引领、人才队伍建设、法治建设“三大支撑”,奋力开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2024年7月市(州)卫生健康大事有哪些?一起来看↓↓↓
1.全省召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会,9个县(市、区)交流工作经验
7月16日,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会在攀枝花市米易县召开。副省长杨兴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薛海宁、基层司副司长陈凯到会指导。省政府副秘书长葛晓鹏主持会议,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徐斌作工作部署,攀枝花市委书记张正红致辞。会议强调,一要增强改革勇气,市县领导亲自挂帅,卫健系统牵头;二要完善运行机制,科学制定章程,选强配齐医共体领导班子;三要强化能力提升,年底前全部建成十大管理中心,建成县域影像和检验共享中心;四要加强药事管理,成立药事委员会,设立处方医嘱审核中心、药械采供中心、药事管理质控中心;五要引导县级医院人员下沉,年底前实现派驻人员乡镇卫生院全覆盖;六要推动医防融合,把医防融合理念贯穿医共体建设全过程;七要加强数字赋能,扎实推进数字医共体建设;八要完善保障机制,建好“两个资金池”“三个周转池”,多形式发挥薪酬保障激励作用;九要加强监测评价,出台医共体建设监测评价指标,奋力打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四川模式”。会上,米易县、成都市青白江区、泸县、德阳市罗江区、成都市新津区、崇州市、资中县、仪陇县、江安县等9个县(市、区)以会议发言或书面形式交流了工作。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开至各市(州)、136个县(市、区)。
2.四川省“世界肝炎日”宣传活动在乐山举行
今年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第14个“世界肝炎日”,7月23日,由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局等主办的2024年四川省“世界肝炎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乐山市夹江县举行。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兼)、党组成员,省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省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唐雪峰出席活动。活动现场进行了文艺表演,并通过设置义诊咨询台、张贴宣传标语、播放宣传影音、摆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向大众传递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提高了肝炎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提升了群众接种肝炎疫苗的积极性。
3.成都市探索“信用就医”惠民便民服务新路径
一是就医体验再提升。聚焦群众在一次就医过程中多次排队缴费的痛点,在18家试点机构上线“信用就医”应用场景,自费患者就诊结束离院自动结算支付,实现“先看后付,最多付一次”,经测算,患者就医时间平均节省30%。二是惠及群众范围广。基于各区(市)县微网格人房信息、公积金信息、个人征信等数据建立“信用就医”信用评价模型,覆盖全市2100余万常住人口。为“一老一小”人群开通“亲情付”,实现“一人申请、全家同享”。“信用就医”上线10天以来,累计授信金额达66.5万元,使用信用就医支付353次,支付金额达1.9万元。三是社会效益影响大。充分发挥跨领域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进一步拓展信用评估数据维度,提升了“数据要素 c 医疗健康”便民服务能力,丰富了“信用成都”建设的健康表达。
4.自贡市开展2024年川渝传染病疫情应急管理培训
7月3日至4日,由四川省疾控局、重庆市疾控局主办,四川省疾控中心、自贡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24年川渝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应急演练暨培训”在自贡市举行。活动邀请了来自浙江省疾控中心、四川省疾控局的专家围绕提升传染病应急处置能力、传染病应急管理等内容进行了授课,并通过模拟自贡市发生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开展应急演练,对四川省、重庆市10支省、市、区级卫生应急队伍进行了全程拉练。
5.绵阳紧盯群众急难愁盼,打通医疗服务“堵点”
健康绵阳7月17日报道,四川绵阳在全省率先开展市域内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改革。改革一年来,累计互认检查检验结果达37万人次,直接为群众节省医疗费5234万元。绵阳搭建起全省首个线上互认平台,成功接入64家医疗机构,实现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覆盖,并向基层卫生院延伸。市域内互认项目从107项扩展至161项,涵盖多种临床检验和影像检查项目。医保部门通过DRG点数法付费激励医疗机构,去年6月至今,结余留用医保基金1021万元。今年,绵阳持续聚焦“三快、四优、五好”,为群众提供全流程便捷就医体验。
6.广元市旺苍县提升“家门口”就医便利度
健康报7月12日报道,旺苍县自2021年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以来,通过建立工作机制、强化人才培养、落实要素保障等多种方式,实现了人才、技术、管理、服务的资源共享和力量下沉,逐步构建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除了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该县还建立医学影像、心电诊断、临床检验等六大资源共享中心,推进县域医共体资源、信息共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效能,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7.内江市持续推进“互联网 医疗健康”市级卫生健康事业数字化平台建设
内江市积极响应“互联网 医疗健康”要求,打造市级卫生数字化标杆。7月,内江市吸引4000万社会投资,规划互联网分院,建设10个医疗平台,推进城乡“互联网 医疗健康”。完成市级平台建设,建成权威统一的内江市互联网分院平台,9家实体医疗机构建成互联网医院。与省互联网总医院互通,提供AI预问诊、在线问诊等10余项服务,方便群众获取省市诊疗服务,为异地和本地患者提供便捷就医途径。
8.南充市资源下沉,家门口有“医”靠
四川新闻联播7月24日报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南充市在2014年就被选定为全省唯一一个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市,十年的探路,让群众在家门口有了“医”靠。至今,南充市已组织家庭医生服务团队3122个,村民在家就能享受到上门诊断、定期体检等10余项免费健康服务。今年3月,南充市仪陇县总医院成立,由四家县级医疗机构组成,各乡镇卫生院也纳入管理,实现全县医疗资源“一体化”,通过专业人才、帮扶资源的下沉,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9.宜宾三江新区打造全市首个医养综合体
川观新闻7月17日报道,宜宾三江新区康养中心是宜宾首个智慧化养老机构,拥有303张养老床位、150张医疗床位。与康养中心一墙之隔的白沙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去年底投入使用,是宜宾规模最大、设备最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着两个中心的投用,宜宾三江新区建立起全市首个医养综合体。随着检查类别的增多、医疗设备的完善,提高了基层医疗水平,有效促进分级诊疗,避免市民在综合性医院“扎堆”。接下来,宜宾三江新区计划在全区推广医养综合体,因地制宜打造家门口的“一站式”医养空间。
10.四川省人民医院川东医院在达州正式开诊 7月22日,四川省人民医院川东医院 f 达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式开诊运行。达州引入四川省人民医院共建“四川省人民医院川东医院”,参照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模式,重点建设急诊急救、肿瘤等11个诊疗中心,力争3年建成立足川东北、辐射大秦巴的三甲综合医院和疑难重症救治中心。目前,已储备594名医护人员,其中包括省人民医院派出的50名常驻专家,达州市本级龙头医院统筹抽调的33名骨干等。省人民医院将通过派驻学科带头人、加强双向转诊、远程诊疗、定向培训等措施深化合作,建成紧密型医联体示范样板,提升区域医疗水平。
11.眉山市人民政府和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合作共建眉山市妇幼保健院 7月23日,眉山市人民政府和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签署合作共建眉山市妇幼保健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眉山市妇女儿童医院)框架协议。市委书记胡元坤,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党委书记黄勇出席签约仪式并致辞。市委副书记、市长黄河,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院长刘瀚旻分别代表双方签约。根据协议,双方将通过品牌、技术、管理、人才、平台五大要素平移,开展全领域、全周期、全系统的妇幼健康及相关产业合作,合力建设眉山市妇幼保健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眉山市妇女儿童医院)。 12.甘孜州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康定召开 7月23日,甘孜州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康定召开。会上,来自卫生健康领域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就甘孜州如何补齐短板、攻克难点,加快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踊跃建言、积极献策,并围绕《甘孜州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提出建议。会议要求,相关部门要全面梳理、认真吸纳专家们的意见建议,努力形成推动全州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和工作实践。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省疾控局等相关领导,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省疾控中心等单位的学者,州级相关部门参加会议。 13.甘洛宁波携手共建,智慧赋能医路更畅 甘洛县与宁波市携手合作,依托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以智慧医院建设为抓手,将宁波市先进技术和医疗资源引入甘洛,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惠。实施医保“刷脸”结算,使患者无需医保卡即可完成身份验证和医保结算,优化了就医流程。构建全县“影像一张网”,实现了实时远程影像三级诊疗,让当地患者就近享受到宁波市等发达地区的优质医疗资源。搭建远程病理会诊平台,使疑难病理诊断跨越2300公里得到宁波专家的精准分析,缩短了患者等待时间,提高了病理诊断的准确和及时性,也为甘洛县肿瘤等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