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协农业和农村经济委员会:
现将你们在县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发展产业的提案》(第039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近年来,大竹县聚焦乡村振兴,深耕产业融合。特别是2022 年 8月2日,黄强省长莅临大竹调研,现场作出“推动农产品加工 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条,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重要指示,为我县做强产业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聚要素,打通乡村产业发展瓶颈
一是人才筑基。制定出台“乡村人才振兴十三条措施”,大力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能人助村”计划等,定向培养紧缺人才35名,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5433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169家【其中,农业龙头企业3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6家),专业合作社652个(国家级示范社5个、省级17个)、家庭农场2484家(省级示范场29家)、种养大户1250户】。二是改革活血。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利用闲置住宅发展餐饮民宿、创意办公、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全面盘活农村土地资源。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近三年累积使用688亩土地指标用于保障乡村重点产业项目用地,占比11.74%。三是财金赋能。设立糯稻、白茶、香椿、苎麻产业专项资金,每年分别预算500万元,用于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统筹整合项目资金1.75亿元,扎实推进产业强镇、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鱼米之乡等项目建设,建成全国农业产业强镇2个。设立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引导合作金融机构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2.6亿元。探索“四带三供”等合作模式,撬动社会资本投入2.5亿元,规模发展特色产业基地。
二、强龙头,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重点扶持全县33家农业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25家),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土地流转、产业发展、人才引进等扶持政策,重点解决龙头企业短期流动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改造等中长期贷款。二是提升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校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创新平台,健全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多渠道增加对重大农业科技攻关、技术改造的投入。 三是以龙头企业培育为重要载体,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进市场需求旺、发展前景好、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农产品企业,发展壮大现代龙头企业体系。四是积极创新营销方式,开通绿色通道“通行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现代营销手段,大力发展线上交易、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农超对接”、直供直销等新型市场经营业态。五是对符合国家绿色产业政策,能解决大量农户就地就近就业的的农业企业,建议相关部门从政策、用地、资金给予支持,帮助企业提档升级。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尽快建成100万亩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基地。推动东柳醪糟、玉竹麻业、百岛湖生态农业、竹海玉叶等龙头企业,做强糯稻、苎麻、小龙虾等特色产业精深加工,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集聚壮大,实现产值100亿元。
三、高融合,着力延长产业链
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全力做好“沿链发展”这篇文章,做到“订单种植稳一产、精深加工强二产、延链文旅带三产”,围绕粮食生产功能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进一步优化产地加工设施建设布局,实现就地就近整理、分级、清洗、冷藏、烘干、包装等商品化处理。鼓励使用农产品加工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引导糯稻、苎麻、白茶、香椿、金槐、“黑五类”等农业企业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培育出一大批产业关联度高、实力雄厚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设一批农旅文融合发展旅游项目,以产兴村、以村促产、以景活村、以村强景、产村景一体、农旅文共融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开发乡村特色文化创意产品,推动农旅文体养跨界融合,实现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重点支持烘干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支持各类主体加快建设新型烘干冷链基础设施,落实对接成渝双城经济圈。新建1个集农产品烘干冷藏、流通加工、集散批发等功能于一体的物流中心。运行好全国农业(糯稻)全产业链典型县,提高国家级龙头企业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优质糯稻产品利用率、延伸初精加工产品链条、发展休闲旅游等方式,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三产深度融合格局。
四、建机制,连农带农促进农户增收
一是大小结合,以“龙”育“雏”。扶持壮大东柳醪糟公司,实现年销售收入6亿元、利税5000万元,带动4万户农户种植糯稻、年产糯稻10万吨,成功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东柳醪糟公司跻身“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支持百岛湖公司与21家新型经营主体合作,建成西部第一、四川唯一的小龙虾良种繁育中心,带动全县1万余农户发展稻虾综合种养3万余亩,年产优质小龙虾4500吨、生态优质水稻1.5万吨,亩均增收4000元。二是远近结合,城乡同步。大竹经开区位于城郊结合部,目前产业定位中明确将“农产品加工”作为主导产业之一,现有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9家,去年总产值已达59.27亿元。同时,大竹县充分利用乡镇资源,大力发展乡村产业融合经济。在安吉乡成立的四川清大姐科技食品公司,采取“种植 收集 加工 储存 销售 运输”模式,实现辣椒年产值超3000万元,辐射带动100余农户种植辣椒、吸纳20人务工,月人均增收2000元,特别是近期,被省对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后评估第三方评估工作组评价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安吉’样板”。
五、重绿色,狠抓产品质量安全
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坚持“一控两减三基本”原则,推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强化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农田残膜回收处理。建设2个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发展的种养循环基地,示范推广“生态养殖 沼气工程 绿色种植”等循环发展模式,普遍推行“稻渔”、“稻虾”、林下种养等绿色生产方式,促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积极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以优质安全发展为目标,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探索建立糯稻、白茶、香椿、小龙虾等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建立完善农业资源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健全涵盖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的规范标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严把产地环境安全关、农业投入品生产使用关、流通销售质量安全关,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严格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制、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全力争创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六、提效率,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在上新台阶
一是省、市正在制定出台老旧农机装备大规模设备更新专项行动方案。通过政策引导进一步加大耗能高、安全性能低的老旧农机装备淘汰力度,加快推广一批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装备,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二是深入贯彻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充分利用农机报废补贴政策,引导广大农户淘汰高耗能、低效能的老旧、落后农机,购买先进、适用的大中型农机具。三是严格按照《大竹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充分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高标准农田提升项目、“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项目等进行农田改造,着力解决农机下田难、农机作业难问题,2023年底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78万亩。2024年度拟新建5.2万亩高标准农田。四是充分发挥农机专合组织、农机大户、家庭农场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加强在农技推广、农业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植物保护防治、苎麻生产机械化、农业优质产品生产等相关领域的示范带动,大力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与晚秋粮食生产规范化栽培技术;示范玉米、小麦的机播和机收新技术。科学引进智能型、复合型农机新机具,有效促进了农机农艺有效融合。截至目前,全县完成水稻机耕55.2万亩、玉米机耕34.5万亩、大豆机耕5.1万亩;完成小麦机收5.8万亩、油菜机收11.9万亩。全县农机专合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参与跨区作业和代耕、代种、代管、代收、代烘等保姆式服务,有效推动了托管、示范推广等工作。截至目前,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5.08万千瓦,农业机械装备原值4.23亿元,拥有各类机械10.86万台。2023年度,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73.09%。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大力支持!
联系人:特色产业发展股 成阳
联系电话:0818-643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