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伟委员:
您在县政协第十五届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全面落实田长制加强耕地保护的建议》(第012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我县田长制工作开展情况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耕地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根据达州市田长制办公室相关要求,我县积极开展田长制工作。
(一)建立田长制体系。全县31个乡镇和269个行政村全面建立县、乡、村、组四级田长责任体系,压实田长责任。全县县级田长2名、副田长29名,乡级田长62名、副田长254名,村级田长271名,组级田长(网格员)2095名,分片包保责任片区。
(二)加强组织领导。县级领导多次在耕地保护工作会议会上强调,要把全面推行田长制工作作为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把执行落实好田长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加强督促,田长制办公室具体指导田长制工作,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扎实推进工作,确保如期完成工作目标,切实扛起耕地保护政治大旗。按照要求将“田长制”年度任务落实纳入涉农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压实各级田长主体责任。
(三)加强巡田力度。一是县级、乡级、村级田长及网格员按照要求开展巡田工作,重点巡查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和破坏耕地情况,及时发现、制止违法占地行为的发生。2024年1-7月,我县各级田长巡田工作完成率均为100%,圆满完成工作任务。二是建立督查督办制度,定期通报各项工作开展情况。经县级领导亲自调度抓落实,我县实行月通报制度,向县级田长发放提示函9则,5月、6月分别发布通报2条,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落实。三是按照要求上报巡田线索,以制度督促各级田长真正走入田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截至8月底,我县共计上报线索64条,其中已办结63条,已办结线索中有效线索为60条,有效率为93.7%。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基层田长责任落实不到位。村级田长作为田长制网格化管理体系最小单元,直接面对田间地头,在发挥监管职能的同时,能及时发现并制止苗头性问题。但部分基层田长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在日常监管巡查中没有做到100%全覆盖,且在巡田过程中存在“打卡式”巡田和突击巡田的现象。
二是田长制工作人手、经费保障有待加强。我县田长制办公室设在县自然资源局,田长制办公室日常工作运转主要由耕保修复股负责。当前耕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繁重,现有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一人多岗,难以满足当前工作需要。加之当前各级财政较为困难,加上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难以有效和足额保障基层田长管护经费。
二是部门间协同联动不够。目前“田长制”普遍由自然资源局推动,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以及各乡镇与自然资源部门缺乏协同联动,不利于解决耕地保护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健全考核体系,压实各级责任。目前田长制工作情况,已纳入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等多个考核,进一步压实县、乡镇、村、组各级责任,强化目标任务管理。按照《大竹县田长制运行规则(试行)》等6项制度,进一步协调运行,加大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生态环保、林业等相关部门和乡镇的配合力度,形成监管合力。
(二)拓宽宣传渠道,提升法律意识。结合“6.25全国土地日”等主题宣传日为契机,通过组织业务培训、悬挂横幅、设置宣讲台、发放宣传单、摆放主题展板等多种方式,紧紧围绕田长制各项工作,加强信息发布,广泛宣传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耕地保护相关政策措施。加强有关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强化群众保护耕地意识,形成群众关心、参与和监督田长制工作的良好氛围。同时,定期组织村级田长召开座谈会,传达最新的耕地保护政策,进一步增强基层群众耕地保护意识,营造全民参与保护耕地的良好氛围。
(三)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工作热情。建议县财政增加田长制工作经费,匹配相应财政资金,建立专门的田长补助资金,对于在耕地保护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基层田长,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有利于激励他们在工作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力量,鼓励更多群众参与到耕地保护工作中去。同时,建立考核制度,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不力、问题突出、情节严重的集体和个人依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四)增设工作岗位,强化基础保障。建议县委编办核实新增田长制办公室编制人员,或者通过招聘临时人员新增工作人员,确保田长制办公室岗位有人、履职有力、工作有效。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大力支持!
联系人:耕地保护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股 黄 强
联系电话:座机0818-5405450,手机15808186345。
大竹县自然资源局
2024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