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四川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规定,特向社会公开大竹县2018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本报告包括概述,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落实情况,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公开情况,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拓展公开渠道和公开方式等方面的举措4个方面内容,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18年1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止。如对本报告有疑问,请与大竹县人民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办公室联系,联系电话:0818—6236777。
一、概述
2018年,我县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系列部署,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推进行政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加强政策解读、扩大公众参与,充分发挥公开促落实、促规范、促服务的作用。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18年,我县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公开政府信息37200条,其中:概况信息372条,总结计划信息272条,规范性文件信息9条,工作动态信息30908条,人事信息267条,财政信息1270条,行政执法信息230条,其他信息10735条;政务服务中心接待公众查询53800余人次,档案馆接待公众查阅7425人次,图书馆接待查询13000余人次;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发布各类信息6600余条。
(二)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18年,全县共收到申请公开政府信息事项22件,其中涉及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类信息申请15件,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类信息申请6件,其他信息申请数1件。
(三)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
2018年全县政府信息公开均为免费提供,未收取费用。
(四)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2018年,我县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的有11件,提起行政诉讼的有2件。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2018年,我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公开内容需进一步深化,公开规范性有待提升,公开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下一步,我们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
一是进一步丰富公开内容。着重推进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持续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市场监管、重大建设项目、公共资源配置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拓展政府信息内容深度,加强涉及民生、专业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相关信息的发布工作。二是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建设,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明确界定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和免予公开政府信息范围,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前保密审查制度、公文属性源头认定制度,明确审查工作程序和责任;规范依申请公开工作的受理、审查、处理、答复和归档机制,建立工作台账,确保每件申请都得到全面规范的答复告知。三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政府信息公开业务培训机制,通过参加专题培训班、以会代训等多种途径,有针对性地对全县政务公开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全县政务公开工作整体水平。
二、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落实情况
(一)围绕群众关切事项,加大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力度。通过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审批或核准的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有直接或重要影响的投资项目,主动公开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有直接或重要影响的投资项目信息27条,社会关注度高的重大建设项目34条。公开公共资源交易公告、资格审查结果、交易过程信息、成交信息、履约信息以及有关变更信息共914条。公开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决策、管理、服务、执行、结果信息348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社会救助托底保障、食品安全、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调查处理等信息53条。公开全县财政预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等信息662条。
(二)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品质量提升信息公开力度。围绕县委县政府重大经济建设方针、战略等相关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和工作成效开展解读3次。在四川政务服务网公开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政府定价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依法加强对产业、产品、工程、服务、环境五大领域的质量监管,建立质量违法行为记录及公布制度,公开质量监管信息62条。
(三)围绕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重点任务信息公开力度。围绕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主动公开扶贫相关政策,做好扶贫规划、扶贫项目名称、资金来源、实施期限、预期目标、实施结果、实施单位及责任人、举报电话、检查验收结果等信息150条。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公开市场违规违法行为信息53条。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全县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发布县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情况、水质自动监测站水质信息 370条,环保督察整改信息17条。
(四)围绕优化政务服务,加大“放管服”改革信息公开力度。根据县级部门(单位)职责定位和工作任务,动态调整全县行政权力清单,并在四川政务服务网发布。推进网上办事服务公开,全面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和公共服务事项,公布政务服务事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清单。公开审批办事服务相关工作措施、工作进展、改革成效等信息9条。
(五)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惠民便民政策措施信息公开力度。主动公开重点民生工作信息 43条,城乡低保、特困人群救助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信息47条,就业创业政策措施、特殊群体就业专项活动、人员招录和就业供求信息62条,公租房租赁政策、租赁补贴发放以及棚户区改造、住房维修等信息59条,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食品药品监管和商品质量抽查检验、消费警示、提示等信息278条。
三、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公开情况
通过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全力推进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公开,2018年公开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共计180件。
四、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拓展公开渠道和公开方式等方面的举措
(一)强化机制建设,做好督促整改。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按照中央、省市要求,进一步理顺政务公开工作的管理体制,认真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股室负责人直接抓、工作人员具体抓”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完善制度。结合工作实际,修订完善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热线信箱办理等制度,明确工作程序,进一步提高信息公开的程序性和科学性。制定下发《大竹县政务公开工作社会评议制度(试行)》,选聘5名政务公开社会监督评议员,对全县政务公开情况进行监督、评议,实现群众监督“直通车”。三是强化督促检查。对全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列出问题清单,及时纠正政务公开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通报,明确整改时限,以检查促问题整改,加大常态化推进力度。
(二)落实公开要求,深化公开内容。一是严格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对拟公布的政府信息,遵循“谁提供、谁审核、谁负责”“先审查、后公开”和“一事一审”的原则,依法依规做好保密审查。严格落实单位工作人员初审、分管负责人审核、主要负责人审发的“三审”制度,执行登记备案制度,未经审查和批准不得对外发布政府信息。二是加强信息更新时限。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强化信息发布更新,事关民生的重要政务活动信息在活动结束后24小时内上网公开,规范性文件在纸质公文印发后3个工作日内上网公开。三是突出信息公开重点。根据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政务公开工作重点。全面推进行政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推进财政资金、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三)加强政策解读,及时回应关切。一是加强政策解读回应。建立重要政策文件解读机制和转载机制,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做好中央、省上重要政策信息的转载和发布工作,推动政策解读制度化,重点解读政策的背景依据、宗旨任务、主要内容、涉及范围等要素,政策性文件与解读方案、解读材料同步组织、同步审签、同步部署,做到政策文件与解读材料同步发布且关联阅读。二是做好在线访谈工作。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以及当前公众普遍关心和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经济建设、精准扶贫、“十三五”规划实施、重点项目推进、社会事业、百姓生活等方面的热点问题,制定访谈计划,精选访谈主题,切实加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交流。三是规范依申请公开办理。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依法有据、严谨规范、慎重稳妥”的原则,完善受理、审查、处理、答复以及保存备查等各个环节的流程,依法及时准确处理信息公开需求,杜绝因依申请公开信息置之不理或答复不及时造成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确保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依法合规、优质高效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