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稻虾产业,助力致富增收。近年来,川主乡全面贯彻落实《大竹县稻渔产业发展九条措施》部署要求,分利用土地、人力、政策惠利,实行“稻虾轮作”模式,推动乡村振兴、助力群众增收。
党建引领谋好“一盘棋”
乡党委高度重视,召开专题推进会,就《九条措施》进行专题解读学习,并对田改亩数、虾苗购置、铺开进度、后续管护等进行统筹规划、协调部署。充分发挥7个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各村分领任务,村党组织书记“揭榜挂帅”“一线督战”,采取“党组织 合作社 养殖大户/农户”模式,有序推进、务求实效,确保既定目标圆满完成。
因地制宜改好“稻虾田”
组建改田工作专班,统筹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在现场勘看、碰头研判、听取农户意见的基础上,以“水丰渠通、集中连片”为标准,采取“小田改大田、田埂简易改”等措施,推动改田工作高质效开展。同时,加强已改田块巡查管护,避免逃水、淤堵、围挡破损等情况出现。截至目前,完成改田300余亩,开展田块巡查70余次,保证了虾田标准、规范又实用。
科技赋能破解“疑难题”
发动乡农技员7名进入各村开展帮扶政策宣讲和技术培训,普及绿色饲养、病害防治相关知识。依托县水产站、农技中心,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指导,应用水稻宽窄行栽培、水位智能调控等关键技术,推广“早春投苗、错峰上市”养殖策略,实现“一田两用、一田双收”。今年,通过实行“种一季稻,养一季虾”稻虾轮作模式,预计可实现水稻亩产稳定500公斤以上,每亩可增收2000元以上。
多元增收拓宽“致富路”
推行“党支部引领 合作社运营 农户参与”“公司 养殖大户 农户”联农带农机制,吸引周边农户参与到稻虾产业发展中来,有效提供水稻种植、小龙虾养殖、产品分拣打包、运输等岗位,以300元/亩的标准计算,务工收入可达10万元,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同时,通过土地流转,稻虾基地附近农户成功盘活闲置土地,财产性收入也有明显增加。
时下,正值虾苗投放的黄金时期,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稻田阡陌之中,协助虾农、养殖大户运箱过秤、投虾放苗,一派热闹非凡的忙碌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