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赋能稻田虾,绘就产业振兴
共富图
杨通乡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依托气候及水土资源发展稻虾综合种养产业,探索乡村振兴生态致富路。
政策宣传铺就产业基石。为鼓励农户投身稻虾综合种养,杨通乡“线上 线下”拓宽宣传渠道,全方位开展政策宣传工作。一是线上铺开政策网,政策解读“零时差”。通过群众服务微信群发布稻田虾养殖的扶持政策、成功案例和市场前景分析,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吸引农户关注。二是线下踏遍乡间路,政策普及“全覆盖”。充分利用来来来摆一哈院坝会、流动宣传车、党员宣讲队走村入户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大竹县稻渔产业发展九条措施》,截至目前开展院坝会10余场,出动流动宣传车5台,政策宣讲600余人次,确保群众政策知晓率,为稻田虾养殖规模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土地流转汇聚发展势能。稻田虾养殖需要一定规模的土地,为整合土地资源,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有效解决土地零散、利用率低的发展难题,杨通乡积极动员土地流转,一是凝聚攻坚力量,组成涵盖农技人员、驻村干部以及熟悉本地情况的村组干部的土地流转工作小组与农户展开一对一的面对面交流,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访谈等方式,详细记录农户的顾虑与需求。二是搭建答疑桥梁,针对农户的顾虑,以数据和案例为支撑,向农户说明土地流转后的收益构成,包括固定租金收入、根据养殖效益的分红等,让农户直观了解收益保障。三是严格流程把控,加强对土地流转过程的监管,规范流转程序,保障双方合法权益。目前,成功流转土地200余亩用于稻田虾发展。
技术指导提升养殖效益。组建由3名农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服务团队,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田间地头围绕稻田虾养殖的各个关键环节,如改田建设、虾苗投放、水质调控、疾病防治等内容,为养殖户提供全方位、精准化的技术指导,让养殖户真正掌握实用技术,通过精准技术指导,养殖户的养殖水平显著提高,稻田虾的产量和品质得到有效保障。
通过一系列举措,杨通乡稻虾综合种养产业蓬勃发展,未来将继续完善产业发展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